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
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 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公民。
3.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 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4.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 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 发展的能力。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状分析
•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 技能目标、过程 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倡导 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主动性、独立性、 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 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教学行 为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课程功能、课程 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课程管理 这六个方面的“改变”
的自主权,加强质量管理 • 强调实验教学环节、综合能力和创造能
力 • 正确处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
的关系
5、法国
法国国民教育部对“学校新合同”的 一些条款进行试点。
• 小学取消家庭笔头作业 • 初中生应“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 高中:新的学科分班方法,不同的成功之路
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1.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 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3)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 课程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以及脱离与现代社会科 技发展的联系,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4)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 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缺 乏搜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课程缺乏对地
2、韩国
韩国199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强调实 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亲 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区别性课程”, 从1年级到10年级,数学、英语、朝鲜语、 科学和社会等五科设置分层课程;11年级到 12年级,大量引入选修课程。
3、美国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 提出:
• 校本课程: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 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 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 校的课程。
• 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 综合课程 课程 为主;初中阶段设置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 合的课程;高中以 分科课程 为主。
• 8.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 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 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特点是:①整体性 ②实践性③开放性④生成性 ⑤自主性
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增强
民族创新能力的政府行为,国
家意志。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 提出 “ 加快构建符合来自质教育 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 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9.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 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 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 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 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 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 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 建议。 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 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 学 生发展 、教师提高和改进 教学实践 的功能。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 者 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 的 互动 过程。
优势
• 在知识方面 • 在技能方面 • 在解题能力方面 • 在勤奋与刻苦方面
问题
在实践能力方面 在创造性方面 在情感体验与自尊方面 在人生观与价值观面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积 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2)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 缺乏整合,不能给学生学习以选择;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解读
主讲人 潘景学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常识 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三.怎样做一名现代的教师
第一部分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一)国际课程改革与趋势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状分析
(一)国际课程改革与趋势
1、日本
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2002 年即将实施的新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留给 学生更多自由发展 的空间。教育指导思想突出 四个方面: •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 •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 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 • 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 鼓励每所学校办出 特色和标新立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年)
•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 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 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 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 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 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十八大对教育的论述
•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 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 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美国学生在 4、 8、12 年级毕业时 有能力在英语、数学、 自然科学、历史和 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 ,最近特 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6、新加坡
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 革新、善于获取信息、富有创造精 神的人,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
4、德国
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情况: • 让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学上有更大
第二部分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常识
• 教学目标的多维化 •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 课程管理的多级化 •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 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 生的发展 ”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重点。
• 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显著特征。转 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为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