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3.100.50C 79 DB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 510183/T 002—2012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2012- 09-15发布2012-09-20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及其职责 (8)4 制度要求 (10)5 应急管理 (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成都市邛崃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成都市邛崃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宏伟、刘仕忠、张军、朱云。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的术语和定义、特种设备使用要求、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及职责、制度要求、应急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邛崃市行政区域内的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列入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目录》的设备,并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2.2使用单位是指具有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可以是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也可以是受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委托、具有在用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2.3安全监察指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政府机关为了实现安全的目的而从事的决策、组织、管理、控制和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和。
2.4安全技术规范指对特种设备的生产、试验、改造、检测等进行定性的强制性规定。
2.5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2.6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2.7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2.8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2.9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2.10客运索道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柔性绳索牵引箱体等运载工具运送人员的机电设备,包括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拖牵索道等。
2.11大型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者等于2m/s,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2m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
2.12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无社会车辆行驶的封蔽场所)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2.13安全附件是指控制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温度、压力、容量、液位等技术参数的测量、控制仪表或装置,通常指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等及其数据采集处理装置。
2.14安全保护装置是指用于控制载荷、位置、速度、防止坠落、倾覆、机械伤害的装置,通常是指载重量、力矩限制器、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制动器、限位装置、安全带(压杠)、防坠器、门锁及其连锁装置等。
2.15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是指含有材料、部件质量和产品重要性能指标、检验数据以及产品竣工图纸的证明文件。
2.16监督检验是指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中,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的验证性检验,属于强制性的法定检验。
2.17监督检验合格证明是指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对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中,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产品出具的合格证明文件。
2.18定期检验是指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实施的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以及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等的定期校验或检定,属于法定检验性质。
2.1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
2.20改造是指通过拆卸或者更换特种设备本体、主要受压元件、主要受力部件、结构或者控制系统,致使特种设备的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发生变更的活动。
2.21重大维修是指更换或修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受压元件;更换或修理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影响强度的主要受力构件、安全保护装置,不改变特种设备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的活动。
2.22重点监控设备是指发生事故后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并被纳入重点监察的特种设备。
2.23严重事故隐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严重事故隐患:a)使用非法生产的特种设备;b)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范围使用;c)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d)使用应当予以报废或者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e)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或者使用经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的特种设备;f)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g)使用未经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
h)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作业。
3 使用要求3.1 购置要求3.1.1 应当向合法特种设备制造企业购买,并索取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
3.1.2 特种设备投用前应当依法取得监督检验合格证明。
3.2 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告知使用单位应选择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改造或维修。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或经授权的区(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
未履行告知手续不得施工。
3.3 监督检验3.3.1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应进行监督检验;使用单位应向法定监督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使用。
3.3.2 监督检验合格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3.3.3 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将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3.4 注册登记3.4.1 特种设备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的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或经授权的区(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申请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3.4.2 办理特种设备登记时,应提供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监督检验合格证书、安装峻工图纸、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电梯维修保养合同等有关资料。
3.5 登记变更3.5.1 移装特种设备移装应做到:设备资料齐全;按要求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做移装前和移装后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特种设备在登记机关行政区域内移装的,使用单位应当在移装完成后投入使用前应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特种设备跨原登记机关行政区域移装的,使用单位应当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手续。
移装完成后,应向移装地登记机关申请注册登记,领取新的使用登记证。
3.5.2 过户或变更特种设备产权发生变更时,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办理注销手续,并将设备全部文件资料移交新使用单位,新使用单位应按3.4的规定办理注册登记。
3.5.3 停用及重新启用设备停用1年以上的,应当封存设备,在封存后30日内向登记机关申请报停,张贴停用标志,将使用登记证交回登记机关保存;重新启用,应经定期检验合格后,到登记机关办理重新启用手续。
使用单位在设备停用期间应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3.5.4 报废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无改造、维修价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予以报废,并到原注册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特种设备报废后,不得再作为特种设备转让和使用。
3.6 人员要求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专用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3.7 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取得许可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电梯制造单位进行。
电梯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3.8 定期检验3.8.1 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3.8.2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3.8.3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周期见表1。
表1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周期表注:4 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及其职责4.1 组织机构4.1.1 责任主体与第一责任人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
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作出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承诺,为安全承诺提供必需的资源保障。
4.1.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使用单位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根据情况设置或者指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4.1.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掌握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有关特种设备的法规和标准,持证上岗,覆行以下职责:a)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应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b)收集、管理特种设备技术档案;c)编制日常安全检查计划并组织落实;d)编制定期检验计划并落实定期检验的报检工作;e)提出应急救援演习计划,负责组织应急救援演习具体工作;f)组织实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