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城市文化
它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前者属物质的 或有形的器物用品,如城市建筑、园林、公共文化娱乐设 施、交通工具等;后者则为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 艺术、宗教、法律、习俗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等。 城市文化具有复杂、多元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同,先进的、高度密集型的、文 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工商业活动,形成了城市居民特殊的、 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 (2)人际关系的表面性和形式化,社会交往的间接性和 匿名性; (3)社会行为标准的多样性、相对性和游移性; (4)具有各种复杂的制度、风俗、信仰、语言和各种不 同的职业团体、阶层; (5)城市社会行为主要受制于正式的社会控制手段,越 轨和犯罪行为经常发生。
城市文化模式是城市各种文化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
三、城市文化的变迁
城市文化变迁是指城市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 城市文化系统结构、模式、风格的变化。 城市文化变迁和城市社会变迁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 个概念。前者主要研究城市文化环境现象的变迁,如文化 特质、文化模式、文化风格等等的演变、发展,而后者主 要研究城市社会环境诸种现象的变化,如城市社会关系、 社会群体、社会生活演变等等。
二、城市文化结构
式等不同层次的综合体。
城市文化结构是城市文化特质、城市文化丛、城市文化模
城市文化特质是城市文化有别于他种文化的最小单位。这
种文化质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既可以是物质 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物质方面的城市文化特质,如北京 的牌楼、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住宅、有轨电车等;非物 质文化方面的城市文化质,如见面握手的礼节、五讲四美、 七不规范等。每一个文化特质都有它的特殊意义、历史背景, 在整个城市文化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功能。 城市文化丛是文化质的一种复合体,是许多文化质按一 定方式的聚合。它通常是以某一文化质为中心,在功能上 与别的文化质发生密切的联系,构成一系列的活动。由于 城市生活的千姿百态,所以 城市文化质总是聚集为文化 丛而存在,产生了行车安全准点、乘车文明、调度合理、 车站和车体广告等一系列文化质,从而形成了以地铁为中 心的城市文化丛。
第二节
城市文化设施和文化景观、标志
一、城市文化设施
二、城市卫生景观
三、城市标志
第二节 城市文化设施和文化景观、标志
一、城市文化设施
城市文化设施又称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或城市公共文化设
施,是满足城市居民学习、娱乐、体育等需要的设备和场 所。如剧院、书场、电影院、文化宫、文化馆(站)、俱 乐部、艺术馆、游乐场、公园、体育场(馆)、游泳池、 旱冰场、网球场、保龄球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 美术馆等。 城市文化设施是城市文化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 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它具有传播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 提高文化和身体素质、满足精神文化享受、丰富大众文化 生活以及陶治情操等多种社会功能。在我国,城市文化设 施既是现代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一个城市的公共 文化设施状况,往往能反映出这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水平。要建设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的新型城市, 就必须加强对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四、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城市文化 现象在与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出现的 时间、空间的变化,是研究城市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 城市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及价值观 念等变量构成的完整体系。在城市中,每一个居民都带着 居民的因素而出现在城市生活中。城市文化特征既受城市 自然环境,如地理、资源记忆人造实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作为观念的城市文化自身因素,如风俗、道德、 宗教、信仰、知识等影响,使其在空间布局和时间发展的 长过程中,形成其特有的发展规律。 要使城市文化健康发展,不能孤立地考虑文化因素增长 的指标,还必须考虑保持文化生态的平衡,将文化放在整 个城市环境这一大背景之下,系统地全面地去研究。 城市文化生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城市文化事业 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平衡;二是在城市文化 事业中,公益文化高雅文化、大众娱乐文化系统的平衡。
(3)城市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产品。包括学校、学术机构、 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公园、剧院、公共娱乐场所等 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艺术活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 文化团体的建设,以及各类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价值 和功能、风格和特色、品位和层次等等。这是按文化的狭 义或常义所反映的城市的文化状态。 (4)城市的人口构成和文化素质。城市人口在民族、年 龄、职业、信仰、健康状况、教育程度、流动情况等方面 的状态,既是城市文化形成和发展最活跃的动因,也是城 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指标。 (5)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城市人的风俗民情、 人际关系、人格心理、行为特征、价值观念、婚姻家庭、 闲暇生活,对生活的不同态度等市民的世俗生活和日常表 现,是城市文化的深层基础,也是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 总之,城市文化又称“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 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 城市文化是相对农村文化、村落文化而言。
成的稳定的、有鲜明特征的整体,也就是城市文化的基本 样式。由于不同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不尽 相同,因此一个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文 化质,依据自己特有的构成方式形成一定的生活环境、生 活方式、生活习俗,从而形成了这个城市的文化系统和体 系,并显示出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征。例如北京和上海, 就有各自根据自己的文化质、文化丛形成的不同城市文化 模式。这种文化模式的不同,既表现在城市建筑、城市商 业、城市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也表现在城市精神 方面,如城市科学文化、城市艺术娱乐、城市道德、城市 宗教等。城市文化 模式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但也不是一 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及外来文化 的传播和影响,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马氏还特别指出,说话是一种人体的习惯,所以,“语 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 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而社会组织 却是“物质设备及人体习惯的混合复体,不能和它的物质 或精神基础相分离”。 总言之,文化可以看作是一个与自然相对的概念,是指 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或在生活中所形成的 一切结果。它可以分成表现为衣饰食物、建筑、生产工具、 生产器具等物质形态的文化和表现为语言、价值、习俗、 道德、规范、法律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以及既含有物质 形态,又含有非物质形态的我们姑且称之为过渡性质的文 化。当然,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的是非物质文化。 城市一直是文化的中心。那么,什么又是城市文化呢? 台湾学者张丽堂在其所著的《市政学》一书中,在文化人 类学“文化”概念的基础上,给城市文化(他在书中称之为 “都市文化”)下了这样的定义:“都市文化,系人类生活 于都市社会组织中,所具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法律、风俗,和一切都市社会所获得的任何能力及习惯。”
都市人类学的观点则认为,城市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 的高级形态,比原始文化具有无比的丰富性。城市文化是 城市人格的表现,城市是人格化的主题空间,她影射着民 族的、时代的与人格的光辉,是宗教的、哲学的、道德的、 审美的等等文化的集中表现。具体来说,“城市文化是每 一个时代的时尚的总汇,如建筑时尚、服饰时尚、饮食时 尚、知识时尚等等”。 城市文化内含四个层次: 第一个是物质秩序或物质文化层。这是城市的建筑文化, 包括城市建筑风格、特色与色彩的文化内涵,街区的结构 与风貌,城市的建筑布局等,它们构成人的居住结构。 第二个是管理——制度文化层。它包括城市管理体系、 社会分层、社会组织等,它们是人——都市的社会结构。 第三个是生活与行为方式层。这是都市的活力,包括城 市居民的生活习俗、日常交往方式、国际化全球化的程度、 时尚等。 最后一个是心理——观念文化层。
第七章
第一节城市文化
一、城市文化概念
二、城市文化结构
三、城市文化的变迁 四、城市生态系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城市文化
一、城市文化概念
“文化”一词历来都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著作及相关研究 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社会学及其他人文科学研究的 基本问题之一。只是,文化却是一个随处可见但又实在不 易把握的概念。就连英国社会人类学大师、功能学派的缔 造者马林诺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 1884——1942年) 都不禁慨叹:“文化,文化,言之固易,要正确地加以定 义及完备地加以叙述,则并不是容易的事。” 对文化的理解,英国人类学家爱得华· 泰勒(Edward B. Tylor)认为,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 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 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马林诺斯基则在泰勒的基础上给文化增加了物质部分的 内容,认为文化既包含着像器物、房屋、船只、工具以及 武器等这样的最易明白、最易捉摸的物质设备,还包含了 种种知识,道德上、精神上及经济上的价值体系,社会组 织的方式,语言等这些可以总称作精神方面的文化。
此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如宗教观念,政治观念, 道德情操,哲学理念,艺术底蕴及其所属的机构如学校、 图书馆、剧院、书店、网吧等,是一种“精神文明”的秩序, 人文价值观念层次。 四个层面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人文价值,整个城市文化 不过是由这一核心外化构成的文化价值体系。由此而来, 当代都市人领略生活风情、塑造自我把握社会的主要方式 当然是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就是都市人称之为的都市人 的生活方式。 另外,按照《中外城市知识辞典》里面的解释,城市文 化又称“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 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 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它具有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 相对于农村文化、村落文化而言,城市文化包括物质文化 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前者属物质的或有形的器物用品, 如城市建筑、园林、教堂、公共文化娱乐设施、交通工具 等;后者则为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艺术、宗教、 法律、习俗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