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

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

2
3 城市绿道的分类和组成
3.1 城市绿道的分类
城市绿道依据所连接的自然和人工景观资源特征,主要分为以下五类:城市 道路型、公园型、滨水型、山林型、防护绿地型。
(1)道路型绿道:适用于城市新、老城区中,借道部分城市道路,以休闲为 主导兼具通勤功能的混合型绿道
(2)公园型绿道:适用于城市公园中以慢行休闲为主导功能,新建或借道部 分现有园路,兼具部分通勤功能的绿道
目录
1 总则....................................................................................................................................1 2 城市绿道的涵义和功能.................................................................................................. 2
度一般不宜小于 7.5m,其中慢行道宽度不少于 2.5m,单侧绿廊宽度不少于 5m。 【绿化连接线】慢行道宽度不少于 1.2m,绿化连接线应设置绿化隔离带,新
城区绿化隔离带的宽度不宜小于 3m,老城不宜小于 1.5m,旧城中心或改造难度 较大的地区不宜小于 1m。 3.2.2 绿道控制区范围内禁止下列开发建设项目和活动类型
绿道具有以下四方面的主要功能: 2.2.1【生态功能】绿道可以发挥防风固沙、清洁水源、净化空气的作用,有助于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栖息地以及动物迁徙的通道;提供通风廊道,缓解热岛 效应。 2.2.2【游憩功能】绿道可以衔接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和慢行系统,为居民创造方便 快捷的使用条件;连接城市重要功能组团内主要自然景观资源和公共空间;开展 慢跑、散步、骑车、垂钓、泛舟等户外运动的场地;出行的绿色通道。 2.2.3【社会功能】绿道可串联城市社区、历史建筑、古村落和文化遗迹,为居民 提供交流的空间场所,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促进人际交往及社会和睦。 2.2.4【经济功能】实施绿道建设能提升周边土地价值,为周边居民提供多样化的 就业机会,并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2.1 城市绿道的涵义.................................................................................................... 2 2.2 城市绿道的功能.................................................................................................... 2 3 城市绿道的分类和组成.................................................................................................. 3 3.1 城市绿道的分类.................................................................................................... 3 3.2 城市绿道的控制范围............................................................................................ 3 3.3 城市绿道的组成.................................................................................................... 4 4 设计的原则和要求...........................................................................................................5 5 城市绿道设计................................................................................................................... 7 5.1 城市绿道系统配置与管制要求........................................................................... 7 5.2 绿廊系统.................................................................................................................8 5.3 节点系统...............................................................................................................12 5.4 慢行道系统...........................................................................................................13 5.5 服务系统...............................................................................................................15 5.6 交通衔接系统...................................................................................................... 16 5.7 基础设施...............................................................................................................18 5.8 标识系统...............................................................................................................19
1 总则
1.1 为指导全省绿道工作,便于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在开展绿道规划、设计、 建设时,准确理解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重点处理设计要点、成本控制、工程 施工、后期养护等环节的关键问题,特制订本导则。 1.2 本导则是实施安徽省城市绿道规划建设的技术规定,适用于本省各级城市的绿 道规划、建设和管理。 1.3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应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1.4 城市绿道设计的实施,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国土、环保、农业、 林业、水利、旅游、文物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进行。各部门应按照规划要求 和职能分工,履行职责。 1.5 本导则中的各有关控制技术指标为最低指标,在实施中各地可以适当提高,但 不得降低;同时城市绿道的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安徽省以及各城市的有关法律、 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6 本导则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5)对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造成安全隐患或破坏的各类活动。 (6)与绿道开发利用无关的临时建(构)筑物。 3.3 城市绿道的组成
城市绿道包括由自然因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的 人工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3.3.1 城市绿道的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一定宽度的绿化 缓冲区构成,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 3.3.2 城市绿道的人工系统包括
(3)滨水型绿道:适用于城市河道、湖泊旁以慢行休闲为主导功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临水型 绿道
(4)山林型绿道: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以慢行休闲为主导功能的绿道 (5)防护绿地型绿道:适用于部分具有良好通行条件的城市组团隔离绿地、 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卫生隔离防护绿地等
3.2 城市绿道的控制范围
3.2.1 城市绿道的宽度控制 【城市绿道宽度指引】应满足人的休闲游憩要求和营造景观的需要,其控制宽
(1)节点系统:包括各类城市绿地、城市广场、城市共空间、社区、风景名 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
(2)慢行道系统: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专用道)、水道 等非机动车道。
(3)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停车设施、绿道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 施等。
(4)标识系统:包括标识牌、引导牌、信息牌等标识设施。 (5)基础设施:包括出入口、环境卫生、照明、通讯等配套设施。 (6)服务系统:包括租售、露营、咨询、解说、救护、保安等服务设施。
(1)开发经营类城市建设项目,如房地产开发、大型商业设施、宾馆、工厂、 仓储等。
(2)污染绿道环境项目,如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农家乐、餐饮服务设施、 油库及堆场等。
(3)破坏绿道环境的活动,如砍伐树木、伤害动物、捕猎、拦河截溪、采石、 采矿、取土等。
3
(4)对环境、人的休闲游憩活动造成安全隐患的各类活动,应按照相关规定 与绿道控制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危险品储藏运输、垃圾填埋处理等。
4
4 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4.1 城市绿道设计应该遵循如下原则:生态性、特色化、人性化、共享性、安全性、 便捷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4.1.1【生态性原则】指尊重安徽省水网交织、阡陌纵横、山水绵延的自然本底, 充分利用地形、植被、水系等自然资源,结合市域生态廊道、生态隔离绿地、环 城绿带和农田林网等构建绿道,使分散的生态斑块得以有机连接,从而发挥绿道 作为安徽地区生物廊道的作用,尽量为安徽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物种多样性的 修复提供生境。 4.1.2【特色化原则】充分发挥绿道对各类发展节点的组织串联作用,以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以及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 区等自然人文节点为依托,尽可能多地发掘并展示本地具代表性的特色资源。 4.1.3【人性化原则】指城市绿道在适应于人类的感官和意愿的尺度之上,鼓励绿 色出行并建设具有活力的可持续的城市绿道,全面运用人性化的朴素适中的尺度。 4.1.4【共享性原则】指城市绿道系统不能游离于城市结构之外,应该与城市公共 空间、景观绿地、滨水空间、主要场所、城市结构性景观廊道相结合,建设共享 绿色出行空间。 4.1.5【安全性原则】指应通过完善绿道中的标识系统、应急救助系统等与游客人 身安全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充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4.1.6【便捷性原则】指为方便游客进出,应提供与绿道相适应的机动交通支撑体 系,可结合城市公交系统设置出入口,方便城市人流进出绿道网络,并考虑配套 设施的方便适用。 4.1.7【可操作性原则】指城市绿道的设计具有实用性,具备乡土和地方特色,要 易于施工建设、方便后期的维护管理。 4.1.8【经济性原则】指城市绿道设计中应合理利用具有优良性价比的、体现绿色、 节能、低碳要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4.2 应重视城市绿道示范段项目的标杆作用,科学选择率先启动的项目。 4.3 对城市绿道的选线应以科学论证和分析为基础。结合《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