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
第10课《岳阳楼记》
预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二、作者简介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
北宋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
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从小勤奋好学,而且怀有远大的抱负,以天下为己任。
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因常常遭贬。
于宋仁宗庆历三年向宋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庆历新政”。
新政遭到保守势力的联合进攻,范仲淹遭到排挤,贬官,出任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后病死在赴颍州的途中,谥号文正。
著有《范文正公集》
三、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为大上祥符进士,因遭诬陷而被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行将落成时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篇抒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四、基础知识梳理
1.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浩浩汤.汤()霪.()雨霏.霏()怒号.()谗.
()
岸芷.()汀.()兰嗟.()噫.()日星隐曜.()薄.雾冥.冥()()偕.()樯.倾楫.摧()()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去国.怀乡:古义:。
今义:。
②至若春和景.明:古义:。
今义:。
③沙鸥翔集.:古义:。
今义:。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古义:。
今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五、随堂检测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时间上表现了洞庭湖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学笔记
一、精学内容
1. 概述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时,为什么特别提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朗读第2段描写岳阳楼的句子,思考:作者为何没有对岳阳楼做详细描述?前人对岳阳楼的描述和赞美已经数不胜数,作者宕开一笔转而写什么?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怎样的?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4.朗读第5段,思考:古仁人的品德高尚体现在哪里?
二、随堂检测
岳阳楼记过庭录(2018遂宁中考试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颜见辞色。
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
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过庭录》)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
(3)正患无隙以规.之 _____________
(4)恐后贻.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2分)
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
4.请联系甲乙两文分析概括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的目的。
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4分)
过关检测题
一、过关训练
岳阳楼记登南昌滕王阁(2018河南中考试题)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
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
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注:①杰:高大。
②殊:差别。
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大观: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排空:一扫而空。
C.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薄暮: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锦鳞:美丽的鱼。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2分)
4.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4分)
二、提升训练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
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
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
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⑥也。
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
令其往取。
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
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
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
公笑而抚之,且
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
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
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
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失措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间事甚悉
2.解释文中加点字。
(3分)
(1)案( ) (2)恐( ) (3)谢( )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
译文: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译文:
4.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