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粉和受精》教学设计

《传粉和受精》教学设计

《传粉和受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的第一章第二节,开花结果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生理活动,因此本节是本章的重点。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能使学生从动态上来认识植物体,从而学生对于绿色开花植物整个生活周期的知识就完备了,为以后学习生物个体发育奠定了基础。

2. 教学重点及难点:
受精的概念及过程,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本节教学的两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因为,受精作用是花的最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而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以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动态的过程,内容抽象,不容易直接进行观察,较难理解。

解决方法:
对于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法,主要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受精作用的过程,理解受精的概念,以及受精后子房的变化。

把学生观察不到的微观过程变为能够直接观察的宏观过程,把书本上文字描述的静态过程变成动态过程,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转变为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取新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描述从传粉到产生受精的过程
2.说明受精作用之后种子和果实各部分的来源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辨认果实与种子,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勤于动手、善于观察的能力。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日常生活中所隐藏的相关的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子房结构的贴图,让学生明白花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帮助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通过传粉、受精过程之不易,明白生命之艰辛。

结合“花开花落,似水流年”讴歌生
命之美丽,从而引入爱花、护花,爱护绿色植物。

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共处的哲理,尽在其中。

三: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1. 教法分析:
把握《新课标》的核心,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谈话法、讨论法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利用实物观察、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采用探究式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由于本节课中受精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因此自制课件来辅助教学,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从而突破难点。

变抽象为形象,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率。

2. 学情分析:
花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常见的,但对花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还是比较陌生的,由于八年级的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究其中的奥秘,并且已具备了一定观察、分析、判断、理解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又亲身体验了绿色开花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因此能够较容易接受本节内容。

3. 学法指导: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通过学生粘贴图和实物观察,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重点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4. 教学用具:
子房结构图,果实和种子实物(若干),多媒体课件(动画:《花的结构》、《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受精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①由创设问题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挥联想、互动交流,学生始终是在问题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采用探究式教学,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并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素养、能力诸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达到深化课堂教学效果,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目标。

③利用多媒体教学,动态课件发挥出了最有效的作用,变抽象为形象,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降低了教学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

总之,本节课通过多次的学生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不断跟踪学生对本节重点的理解程度,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以获得的学生反馈信息为依据,来调控课堂教学的进行。

附:(板书设计)
传粉和受精
一:传粉
1. 自花传粉
虫媒花
2. 异花传粉风媒花
3. 人工受粉
二:受精
1. 子房结构
2. 受精过程
花粉粒→花粉管→将精子送入胚珠中央→与卵细胞结合(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