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大家好!我是宋冲冲。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法》。

我将从说教材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要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小数乘法》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整数乘法,后面是本教材的小数除法,所以学好这个课时为学好以后的小数除法打下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类推能力、判断能力等。

3.渗透理论来源于时间和转化的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乘法意义和小数乘法法则。

2.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为了讲清楚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在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逻辑的学科。

因此我的课堂能使学生的逻辑能力增强。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也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五、说学法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结合、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由学过的知识和材料开头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知识,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设备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认识。

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练习,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并能用于社会实践。

3.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把我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知识。

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和实际生活的应用。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这有利于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5.作业布置。

针对五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分层练习,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减负的目的。

七、结束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

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2一、说教材1、本节课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三角形的面积》。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三角形面积计算是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对这一部份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加深对三角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

3、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来获得知识。

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课运用实验操作法,引导法,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演示、讨论来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等方法获取知识,进行总结。

然后收集信息并处理信息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这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的旧知识,让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及复习三角形的特征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

2、小组展示、交流。

3、讨论问题。

①分得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原图形面积的关系?②分得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原图形的底和高的关系?4、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5、教师归纳总结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知识运用首先、运用公式解答教材例2,找中、差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计算过程,老师集体订正。

其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多媒体出示不同等级的练习题,学生练习巩固。

(四)、教师课后小结。

(五)、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一、说教材(一)本节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在生活中学生对小数除法也有初步的接触并有一定的认识。

它是在整数除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也是为今后学习小数除以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领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四、教学手段课件、卡片、等。

五、教学策略(一)教学理念与设计思想:《课标》指出:数学课里的计算课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结果的计算,更重要的是算法的分析过程与算理的归纳。

新知的构建,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是环环相扣、渐进深入。

所以我在新课前设计了课前复习。

(二)教法的确定: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呢?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这节课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要方式进行新课教学。

利用教材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法的指导要寓于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可能出现的困难,给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根据学生学情实际,重点从以下方面指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一)教学程序整个教学按以下五个环节组织进行:复习导入,情境引领、探究新知,归纳总结,巩固运用,课堂小结(二)教学实施策略:1、复习引入36÷3=54÷6=120÷6=2、填空0.2里面有()个十分之一0.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0.7里面有()个十分之一0.45里面有()个百分之一1里面有()个十分之一6里面有()个十分之一6.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2.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设计意图: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搭建认知桥梁。

2、情境导入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教材中“体育锻炼”的生活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

(2)适时点拨,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

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算法。

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

“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

(5)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6)对各种算法做初步的判断。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一种简便的算法,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

指导学生列出的竖式22.4÷4后,老师用纸盖住被除数小数点后面的4,问学生22÷4会计算吗?学生算出后,提问这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20个个十分之一或者2个一,这是把盖住的纸揭去,并且把小数点后面的4写在2的后面。

问学生:24又表示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回答:24个十分之一。

教师接着问: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应该是多少呢?(每份是6个十分之一)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在6前面点上小数点)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在竖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2、进一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巩固新知,请同学们自己列出算式73.8÷9=4.23、课堂练习6.25÷5=26.4÷4=14.7÷7=43.5÷15=4、回顾小结让学生畅谈收获,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总之,本课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多,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合作交流和探索,去发现和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