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常见问题汇总2018

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常见问题汇总2018

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常见问题汇总2018一.计算书:1. 活荷载信息:宜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

2. 地下室信息:未考虑室外地面附加荷载。

3. 未定义角柱。

4. 框架结构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不满足《抗规》6.1.15条。

5. ▲存在斜交构件、角度约26度,应分别计算各抗侧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抗规》5.1.1-2条。

6.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应进行地基变形计算,《地规》3.0.2条。

7. 装配式结构,现浇竖向构件地震内力放大系数宜取1.1。

8.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不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6.1.3条的要求。

9. 重点设防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宜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宜为1.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A.1.1条。

10. ±0.000楼板应考虑施工堆载,活荷载不宜小于5.0KN/m²。

11. ▲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为1.1,《高规》4.2.2条。

12. 结构刚重比EJD/GH^2不大于2.7,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高规》5.4.2条。

13. 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2时,应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二.结构设计总说明:1. ▲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记性沉降变形观测,《地规》10.3.8条。

2. ▲应注明“经参建各方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地规》10.2.1条。

3. 室外回填土要求:离外墙、基础800范围内应采用2:8灰土回填。

详L13J2页C5、C6。

4. 补充防水砼的质量保证要求,详《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4.1.22条。

5. 补充地下室外墙的水平和竖向施工缝的施工要求,详《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4.1.26条。

6. 补充砼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检修、维护要求,详《砼规》3.5.8条。

7. 补充钢筋砼悬挑构件的拆模时间的要求。

8. 补充绿建设计内容:建筑形体规则性、预拌商品砼、预拌商品砂浆、高强钢筋、砌体材料等。

9. 补充“异形柱在层高范围内柱的每根纵筋钢筋接头数量不应超过1个”的要求,详《异形柱规范》6.1.5条。

10. 补充:车库楼盖为模壳结构,应考虑顶板覆土的不均匀性和施工机械随机性,明确荷载控制要求并提出荷载限值要求。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地下室无梁楼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8]10号)。

11. 梁柱不同等级砼接茬处离柱边距离应≥0.5h、且≥500,详17G101-11页2-2。

12. 圈梁、构造柱砼采用C20,不满足《砼规》4.1.2条。

13. 山东HRB335级钢筋已停产,取消关于HRB335级钢筋的说明。

14. 楼梯间及人流通道填充墙采用的钢筋网砂浆面层宜满足L13J3-3页08中5.17条要求。

15. 高层建筑不得采用砌体女儿墙,《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4.4.2条。

16. 消防车荷载:济南市区消防车总重按40T考虑、规范为30T,需调整消防车荷载。

三.基础:1. 温度后浇带间距宜控制在30~40米。

2. 地下水弱腐蚀性,基础下素砼垫层不应低于C2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4.8.5条要求。

3. 地下水弱腐蚀性,基础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4.2.7条的要求。

4. 天然地基:(1)补充钎探要求。

(2)独立基础厚度不满足“地基规范”8.2.11条及条文说明关于“台阶的宽高比≤2.5”的要求。

单柱矩形独立基础应以长边控制。

《地基》8.2.11条及条文说明。

(3)独立基础厚度不满足框架柱纵筋的竖向锚固长度0.6LaE且≥20d。

(4)柱下条基基础梁高度不宜小于柱距的1/8,《地规》8.3.1-1条。

(5)柱下条形基础端部外伸长度不小于第一跨的1/4,《地规》8.3.1-2条。

(6)柱墩宜设计为柔性柱墩。

5. 素砼桩(地基处理):(1)素砼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满足《地基处理规范》3.0.11条及条文说明的要求。

(2)素砼桩中心距基础边缘不宜小于1倍桩径,《复合地基技术规范》14.2.1条的要求。

6. 预制管桩:(1)任一基桩的接头数量不超过3个,《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JGJ/T406-2017)5.3.8条。

(2)明确沉桩工艺。

若为锤击法,应采用高应变法进行试打桩的打桩过程检测、不应少于3棵,《基桩检测技术规范》3.3.2条。

(3)管桩顶部应进行填芯处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5.3.10、5.3.11条。

(4)腐蚀性环境应进行封底处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5.3.9-2条。

7.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1)补充单桩承载力检验时间的要求:“应在注浆完成20天后进行”,《桩基》6.7.9条。

(2)建议补充单桩注浆量,《桩基》6.7.4-4条。

(3)地下水弱腐蚀性,桩身砼应符合:C35、P8抗渗、水灰比不宜大于0.45、保护层不应小于55mm等要求,《工业防腐规范》4.9.4-3条。

四.剪力墙:1. 一、二级剪力墙:一字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厚度不应小于220mm,《高规》7.2.1-2条。

2. 一字墙应加强配筋、两端通高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3. 对于“L”形、“T”及“Z”形边缘构件,当其肢端无剪力墙相连时,该肢端所配置的箍筋不应小于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

4. 地下室外墙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高规》12.2.5。

5. 与筏板相连的剪力墙配筋不满足《地规》8.4.5条的要求。

6. 短肢剪力墙纵筋配筋率不满足《抗规》7.2.2-5条的要求。

7. 短肢剪力墙箍筋应加强、不宜少于Φ8@100。

8. 短肢剪力墙不宜采用一字型短肢剪力墙,《高规》7.2.2-6条。

9. 地下一层边缘构件纵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边缘构件的纵筋截面面积,抗规6.1.14-4条。

10. Lc出边缘构件长度应取相应剪力墙竖向钢筋间距的倍数且不小于计算长度。

11. ▲翼墙箍筋采用Φ6@200,配筋率不满足《高规》7.2.17条的要求。

12. 抗震等级二级的约束边缘构件纵筋不应小于6Φ16,抗震等级三级的约束边缘构件纵筋不用小于6Φ14,《高规》7.2.15条。

13. 对于长度≤3倍墙厚的翼墙,其配筋构造应满足《抗规》第6.4.6条的要求。

14. 端柱应满足框架柱的相应要求,《高规》7.2.16-2条。

15. 连梁宜在剪力墙布置平面图内表达,《16G101-1》22页。

16. 连梁一端垂直搁置在剪力墙处应设置翼墙、且不应小于600,《高规》7.2.27-1条。

17. 楼面梁不宜支承在剪力墙的连梁上,《高规》7.1.5条。

18. 梁与剪力墙平面外相交处构造要求应满足《高规》7.1.6条的要求。

五.框架柱:1. 标准设防类建筑,不宜采用单榀框架结构,《抗规》6.1.5条。

2. 重点设防类建筑,不应采用单榀框架结构,《抗规》6.1.5条。

3. 基础嵌固框架结构:应按照基础嵌固、±0.00嵌固包络设计一层框架柱配筋,按照《抗规》6.2.3条进行包络设计。

4. 框架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抗规》6.3.8-2条。

5. 框架柱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砼规》9.3.1-2条。

6. 框架柱箍筋重叠不宜多于两层,16G101-1页70。

7. 二、三级抗震等级框架柱加密区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抗规》6.3.9-2条。

8. 楼梯间短柱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小于 1.2%,不满足《抗规》6.3.9-3-3条要求。

9. 框架柱节点核心区箍筋设置小于计算值。

10. 一级、二级框架柱的角柱应通高加密,《抗规》6.3.9-1-4条要求。

11. 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箍筋加密设置,《抗规》6.3.9-1-4条。

12. ▲异形柱加密区箍筋间距大于7d,不满足《异形柱规范》6.2.10条的要求。

13. 异形柱纵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异形柱规程》6.2.3-3条。

14. ▲转换柱箍筋体积配箍率小于1.5%,不满足《高规》10.2.10-3条得要求。

15. 转换柱截面宽度不应小于450mm,《高规》10..2.11-1条。

16. 楼梯间四角应设框架柱。

17. 加强跃层柱截面及配筋。

18. 多层错层结构,应按照《抗规》3.4.4进行设计,错层部位框架柱应参照《高规》10.4节进行设计。

六.梁:1. 框架梁、柱中心线偏心过大,应采取措施,参《高规》6.1.7条。

2. 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时(模型中边支座未点铰),非框架梁应按照“Lg*”设计,16G101-1页89。

3. Lg*支座顶部纵筋在主梁内水平锚固长度不足0.6Lab,加大主梁宽度或减小次梁钢筋直径以满足构造。

4. 梁端支座钢筋面积小于跨中钢筋面积的1/4,不满足《砼规》9.2.6-1条的要求。

5. 框架梁内贯通中柱(圆柱)的钢筋直径不满足《抗规》6.3.4-2条的要求。

6. KL*纵筋在框架柱内水平锚固长度不满足0.4LabE,加大框架柱截面或减小框架梁纵筋直径。

7. 框架梁纵筋不宜超过三排。

8. 梁上部钢筋间距不满足《砼规》9.2.1-3条的要求。

9. 二级框架梁顶部通长筋设置不满足《抗规》6.3.4-1条的要求。

10. ▲梁端的底面与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应满足《抗规》6.3.3-2条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