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讲解

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讲解


体且裙楼自重小于水浮力时,主楼、裙楼均采用
天然地基。
6、住宅楼周边带地下车库,均采用梁板式筏基,
纯地下室部分未采取采取褥垫处理措施。 7、大底盘结构室外地坪两侧高差一层以上,对
较大埋深一侧未采取永久挡土措施。
8、桩型及其施工工艺的选择与实际环境、地质条
件不相适应。
(如:有垃圾填埋层采用钻孔桩;有密实粗夹层采
满足要求。
6 对较大跨度钢结构,设计说明中漏使用过程中
定期检查维护要求。
7 网架结构选用杆件壁厚偏薄,未考虑加工
负工差及除锈因素。 8 室外钢结构防腐涂膜厚度不满足要求。
9 采用热镀锌压型钢板作为楼面板,板内未
配正弯矩钢筋。 (从耐久性和防火考虑,该做法不妥)
10
大跨度钢结构屋盖未采用弹性支座。 (济南遥墙机场航站楼)
11
悬索结构在风吸力作用下的稳定不满足
要求。(寿光体育场钢罩棚)
12 开敞式大跨度索承网壳结构风荷载作用
下的稳 定不满足要求。
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整体转换与局部转换的区别
整体转换
结构在竖向荷载下传力不直接,转换层上、 下部楼层结构竖向刚度发生突变,在地震作用下 由于结构下部变形过大,容易形成薄弱层,在大 震作用下易倒塌。此类转换对结构的影响是整体
不均衡。
构造问题
1 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取值偏小。 2 板的配筋不满足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百分率 要求。 3 框架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偏小。 4 框架短柱(指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 未在柱全高范围加密箍筋。
5 当主梁上有较大次梁时,主梁未按要求设置
抗扭筋。 6 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 筋直径未按要求增大2mm。 7 框架梁端截面负弯矩钢筋配筋过大,相比之 下柱配筋偏小。(梁配筋调幅不合理,形成强梁 弱柱)
二、地基基础
(一)基础选型不合理 1、高层建筑塔楼与裙楼地下室连为整体且地下水位埋 深较浅时,塔楼和裙楼均采用桩基。 2、当天然地基持力层可以满足柱下独立基础设计要求 时,采用梁板式筏基。 3、嵌岩钻孔灌注桩基础,桩端进入中风化岩层即可满 足上部荷载要求时,设计要求桩端入微风化岩层。
4、微风化岩层地基采用梁板式筏基。 5、当地下水位较高,主楼、裙楼地下室连为整
12 框架梁在边柱锚固时不注意直段锚固长度要 求。 13 对于悬挑跨度、悬挑荷载较大的梁。悬挑梁 支座配筋布置未考虑悬挑梁负弯矩衰减情况,负 筋仍按照常规梁做法截断。
14 跨度较小的挑梁未配置侧向水平钢筋。
(当梁净跨小于1.5倍梁高时,应按牛腿配筋)
15 高层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面积,未按
规范要求大于地上一层同侧钢筋面积1.1倍。 16 梁中心线与柱中心线之间偏心距较大未采取 构造措施。 17 竖向构件的纵向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未注
重点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和超限设计审查工作。
并多次参加国家和省级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查检查
组工作。以下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就结构专业施
工图设计、审查中常见问题予以讲解,如有不当 之处,请诸位给予指正。希望通过本次讲解,能 给设计单位、审图机构的同行们一点帮助。
以下观点是本人的技术工作经验之谈,
其中部分观点是在审图中遇到实际问题且 请示规范组后的结论,还有些观点是与国
8 剪力墙结构墙体水平分布钢筋未要求作为连
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
面高度大于700mm时,纵向构造(腰筋)钢筋直
径、间距不满足要求。
9 楼梯设计中,与休息平台梁相连的两端框架
短柱箍筋未全高加密。
10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板净厚度不满足构造要
求。(用于地下室顶板不合理)
11 框架梁截面设计不合理,出现三排筋情况。
5 地下室消防车道范围基础设计活荷载取 值偏大。 (消防车荷载是偶遇荷载,不应按此活 荷载值设计基础。否则,柱基础底面 积扩大,与相邻柱基相差较大,人为 的造成不均匀沉降) 6 高层住宅周边带地下车库情况下,筏板 基础设计时,地基承载力修正时未考虑 周边条件。 (地下车库部分地基附加应力超补偿)
7 有吊车的多跨车间基础设计时,边柱基础
家超限审查委员会专家研讨后的结果。
以下按照施工图设计顺序对审查中较 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结构设计总说明
1、工程概况简介内容过于简单,地上、地下 结构层数、层高、总高度、建筑主要使用功能、 室外地坪标高、建筑周边场地高差情况、地下室 顶板覆土厚度、距周边建筑距离等内容交待不清。 2、抗震设防有关内容交待不完整。 3、结构的耐久性要求中环境类别选用有误。 4、材料选用与设计使用年限不符。
普通钢筋时的强屈比、屈强比、总伸长率要求。 9、施工注意事项交待不明确,如:后浇带设置封 闭时间、所使用材料性能、施工程序、专业配合及 施工质量验收的特殊要求等内容。 10、对于超长结构所采取的抗裂措施内容不完整。
11、对基础筏板等大体积混凝土缺少特殊的 材料和施工技术要求。 12、钢结构设计漏耐火等级、除锈等级及涂 装要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构件耐火极限 未交待。 13、对于较大跨度钢结构缺正常使用期间定 期检修维护要求。 14、缺施工程序、专业配合、质量验收及施 工未尽事按现行相关规范、规程做等内容。
基。其换填材料、施工工艺、压实系数、换填范围、
地基检验等均未提出具体要求。
(三)地基基础设计
1 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 及特殊条件下的丙级建筑物,未进行地基变形设 计或变形验算。 2 设计参数取值与勘察报告不符,如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桩基础和支护结构的计算参数、地下 水位等。
3 天然地基柱下独立基础加梁板式地下室底 板,其底板与持力层之间未采取褥垫处理措施。 (否则按变形协调受力的原理,应当将地下室底 板与独立基础连为一体做有限元受力分析) 4 地下室外墙配筋设计时凡外墙带扶壁柱, 不论扶壁柱尺寸大小,一律按双向板计算配筋。 (除了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砼内隔墙相连,外 墙板块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外,其余的外墙宜按竖 向单向板计算配筋)
15、初步设计审批及超限设计审查情况 未交待。
(属于[2006]220号文件规定范围内的高层建 筑,按建设部需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抗震设防专 项审查)。 建设部第111号文规定所指超限高层建筑工 程,是指超出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所规定的适用 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体型特别 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以及有规范、规程规定 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工程。
明焊接形式。
18 井字梁边梁设计不合理,抗扭能力差。
19 网箱梁结构柱支座负弯矩筋配置偏少;柱边
抗剪实心箱体布置不合理。
20 有覆土的地下室顶盖采用现浇空心板结构
时,板上部最小厚度偏小,不满足耐久性要求。 21 不设素混凝土整浇垫层的现浇空心板楼 最簿板厚不满足敷设电线管要求。 (电气专业预埋管交叉厚度不满足)
型、抗震等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确定均可
按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有关规定执行。
当结构为局部转换时,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如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转换部位的楼层数、构 件的抗震等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确定等适当 放宽条件。
二、关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范围
对[2006]220号文件附录一所列出的超限高 层的参考范围,进一步明确如下: 1 在高度超出适用范围方面,部分框支抗震 墙结构的高度已经比全部落地的抗震墙结构降低, 若仅有平面不规则,其适用高度不需要适当降低。 2 凡属于平面布置有突变或沿竖向分布有突 变的,均属于不规则。不规则性的定义,不论烈 度高低都是相同的;仅是超限设计的措施应随烈 度的高低而不同。
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
若干问题讲解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图审查中心
于海平
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 若干问题讲解
国家实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以来,审查机
构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施工图涉及公共利益、公
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审查。该制度
在建筑工程质量事先把关、消除结构安全隐患、提高设
计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于中柱基础。
(边柱基础大是风荷载组合的原因,设计时
应考虑永久荷载因素,否则,人为造成基础不
均匀沉降)
8 厂房基础设计未考虑地面堆载的不利影响。 (设计说明应注明允许堆载范围及堆载重量)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
1、 框架梁支座负筋实配钢筋面积比电算值 增加很多,其结果形成强梁弱柱。
2、对十字交叉梁,未按结构实际受力变形
盖,
四、砌体结构
1、住宅楼由于底层设车库或商店导致纵向墙体 设置较少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中,上部 砌体抗震墙不满足规范“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
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要求。
(每单元只允许有两道次要墙体不对齐)
3 内墙阳角到门窗边的距离不满足局部尺 寸限值未采取局部加强措施。 4 顶层未采取防止墙体开裂措施。
5 墙体布置过于杂乱,上部与下部墙体不 连续。 6 屋面上较高的女儿墙,仅设置构造柱与 压顶梁,不进行抗风与抗震验算。
7 平面规则的多层砌体房屋错层高度超过梁高
(500mm以上)时,结构计算未按两个楼层对待。
8 较大洞口两侧未设构造柱。 (较大洞口指2000mm以上的洞口,如内横墙 在内廊的两侧,内纵墙在楼梯间的两侧)
5、地下水类型、标高、防水、抗浮设计水位交 待不清楚 (有时地下水在干湿交替状况下,对钢筋混凝 土构件中的钢筋有中等或中等以上腐蚀性,桩基
设计时应特别注意)
6、缺基础开挖、地基处理、桩基施工检验要求。
(该要求在规范中为强制性条文)
7、未交代基坑超挖时回填材料及其做法。
8、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
五、钢结构
1 门式刚架车间的各项指标超过规程要求时,未 按钢结构设计规范设计。 2 3 车间采用混凝土柱与门式刚架混用方案。 普通钢结构厂房计算分析时,其水平位移容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