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100

初一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100

初一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100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刮目相看”“淡泊明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孙权劝学》《诫子书》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三篇课文。

B.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给地方命名。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阳”,据此,河阳可能位于黄河的南面。

C. 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 史书体例多样,有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如《左传》;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纪传体,如《史记》等。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中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不叫“阳”。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我的叔叔于勒》以一个小孩的视角展开故事,以儿童的善良、纯真,折射出成人世界的世态炎凉、虚伪冷酷。

B.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D. 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我”在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答案】 D【解析】【分析】D.“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错误,应是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及留恋。

故答案为:D【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因一个喷嚏而丧命的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都是文学作品中小人物的经典形象。

B.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舍生取义”“一鼓作气”分别出自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儒家经典《孟子》、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中的《曹刿论战》。

C.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易安(李清照)诗风婉约;幼安(辛弃疾)词风豪放;昌黎(韩愈)之才,堪称“百代文宗”;“诗佛”王维,“诗中有画”;少陵野老,落笔即成“诗史”。

【答案】 B【解析】【分析】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4.在“说水浒故事”活动中,小明出示了以下思维导图。

请你根据这份思维导图,分析吴用“智取生辰纲”取得成功的原因。

【答案】①善用天时。

酷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吴用等人却早知底细,埋伏在黄泥岗以逸待劳。

②借用矛盾。

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常变行程,还用藤条鞭打军汉们,兄弟怨怅,给了吴用等人可乘之机。

③巧用计谋。

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

【解析】【分析】思维导图显示的“智取生辰纲”的取得成功的原因。

作答时,要分析“吴用”和“杨志”两个人的目的,一个是要“护”,一个要“取”,由此可知,“黄泥岗”这一地点的偏僻和酷热对两人的影响,从天时地利的角度来分析两人的做法;再从“吴用”和“杨志”两个人与兄弟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可知吴用与众兄弟齐心,而杨志与众兄弟不合,给了吴用等人可乘之机;还可以从两人所采取的具体做法的角度来分析。

结合名著的具体的内容分析吴用能“智取”的原因即可。

故答案为:①善用天时。

酷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吴用等人却早知底细,埋伏在黄泥岗以逸待劳。

②借用矛盾。

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常变行程,还用藤条鞭打军汉们,兄弟怨怅,给了吴用等人可乘之机。

③巧用计谋。

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语言表达。

考生要注意平时对名著的阅读,掌握名著常考考点,对名著的内容、人物、重要情节、精彩片段、作家、体裁等都应有所了解。

做此题时要对思维图的内容进行分析,抓住要点,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综合性的归纳。

5.语文实践活动。

名著知识解答。

(1)【名著馆】《水浒传》中有一人能日行五百里,行走如飞,他是戴宗,绰号为________。

本为监狱长,后因________(人名)在________(地名)题反诗入狱。

(2)【朗读厅】A在朗读者第六期中,一盏青灯、一杯热茶,光亮中斯琴高娃把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怀娓娓道来,这一幕打动的不只有节目主持人董卿,荧屏外的观众也在一边感叹老戏骨字正腔圆的台词范,一边也感动于斯琴高娃对自己母亲的深情。

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

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朗读者的魅力。

B班级要举行“我爱朗读”的经典诵读比赛,请你为这个活动设计一条活动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20个字)初中三年,课本中一定有许多打动你的课文,请选择你一篇你喜欢的文章参加比赛,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答案】(1)神行太保;宋江;浔阳楼(2)《春》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引发我无眠的思绪。

【解析】【分析】(1)答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

记死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2)一问,设计一条活动标语。

要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

要注意不要脱离“我爱朗读”这个主题。

二问,喜欢的理由可以有如下考虑: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用什么手法写的,语言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写文章的目的;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读完文章的收获。

故答案为:(1)神行太保;宋江;浔阳楼(2)《春》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引发我无眠的思绪。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珠只是级人物的掌握情况及语言表达能力。

6.你校正在开展“读书与做人”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一首与“读书”有关的古诗,并说说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此次活动拟写结束语。

(3)5月4日下午3点在学校阶梯教室将举行一次读书比赛,要求全校师生准时参加,请你写以校团委名义写一则通知。

【答案】(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启示:我们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共创明天辉煌。

(3)通知5月4日下午3点学校阶梯教室将举行一场读书比赛,望全校师生以班级为单位,准时参加。

校团委×年×月×日【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平时即可写一首与“读书”有关的古诗,然后再根据古诗内容和主旨谈获得的启示。

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启示:我们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2)本题要求拟写结束语,拟写的时候注意内容紧扣本次活动主题,要出希望,语言要简洁、连贯,最好能引用一两句名人名言。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共创明天辉煌。

(3)本题要求写一则通知,答题时一定要按照通知的格式写作。

第一步标题(第一行正中间):标题可以直接书写为“通知”两个字。

第二步写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一般先要交代活动的内容、活动时间和地点。

第三步落款(分两行写在右下面):落款注明发通知的单位,并盖章,写明发通知的时间。

如通知5月4日下午3点学校阶梯教室将举行一场读书比赛,望全校师生以班级为单位,准时参加。

校团委×年×月×日【点评】(1)本题考查知识积累与语言运用能力。

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每首诗的作者、题目、内容熟练记忆,考试时就能顺利的答题。

答题时还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而谈从诗词中获得的启示,则需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来谈。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本题考查写通知的能力。

通知这类的应用文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用到,因此必须掌握这类应用文的写作格式。

7.鲁迅不但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

先生说:“忘记我,管自己生活。

”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却都没有忘记先生。

怀念鲁迅,研究鲁迅,书报、杂志、网络都时有相关的文章发表。

让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纪念鲁迅先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1)【看图写文】以下是丰子恺先生为鲁迅的一些作品画的插图,请根据画面内容写出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文章篇名。

(2)【挽联赏析】鲁迅先生逝世后,时任《晨报》副刊编辑的孙伏园写了下面这副挽联,请你将这副挽联填写完整,并作简要赏析。

上联: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_》下联: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3)【观点争鸣】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大变脸,鲁迅的《风筝》被删去。

网友纷纷热议此事,部分网友赞成此举,认为中小学生读鲁迅作品确实太难;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表示鲁迅的经典作品不应从语文课本中撤掉。

对此,你有何看法?(80字左右)【答案】(1)《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呐喊,以鲁迅译著书名及所主编之刊名缀成一副挽联,构思独特。

上联表达对鲁迅一生功绩的赞美;下联抒发对他逝世的哀悼惋惜(3)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能力。

题目中给出了丰子恺先生为鲁迅的一些作品画的插图,根据图画的内容判断作品名称。

第一幅画画的是一个喝酒的老者给孩子们分食吃食,是《孔乙己》中的插图;第二幅画画的是一个少年在月下瓜地里刺猹,是《故乡》中的插图;第三幅画画的是一个孩子在捕捉鸟雀,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插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