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四公局西藏日喀则江当乡、年木乡公路工程波纹管涵施工方案编制人:复核人:审批人: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西藏日喀则市EPC项目B标段项目部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工程概况 (3)三、人员配置 (4)五、拼装涵管 (4)六、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4)七、质量检验标准 (7)八、质量保证措施 (8)九、施工注意事项 (9)十、安全保证措施 (9)十一、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0)一、编制依据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3、《公路土工试验规范(JTG E 40-2007)》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工程(JTG E30-2005)》6、《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7、《中交四公局日喀则桑珠孜区农村公路EPC总承包建设项目B标段公路改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8、日喀则桑珠孜区农村公路EPC总承包建设项目B标段公路改建工程招标文件、招标补遗书及施工图纸等。
9、国家和地方有关施工安全、工地保安、人员健康、劳动保护、土地使用与管理、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技术标准。
二、工程概况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农村公路EPC总承包建设项目B标段位于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内;①、G318岔口至江当乡扎西宗村公路位于日喀则市江当乡,起点为江当乡与G318交叉处,终点位于扎西宗村。
路线全长25.853公里,其中主线全长6.29公里,支线共计7处,全长19.563公里。
全线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设计速度为20km/h 。
其中主线以及日楚村、曲夏村、白热村、白热村支线2、拉康村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6.0米,2×0. 25米培土路肩;嘎仓村支线路基宽度4.5米,路面宽度3.5米,2×0. 5米培土路肩,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涵洞与路基同宽。
②、江当乡江当村至拉康村公路位于日喀则市江当乡,起点为扎西宗村公路,终点位于康果村。
路线全长6.802公里。
按照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20km/h,路面宽度6.0米,2×0.25米培土路肩。
③、江当乡江当村至龙桑村公路位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当乡境内,连接着江当乡江当村和龙桑村,基本沿既有碎石路进行改扩建,项目起点位于江当村境内的G318国道处,终点位于龙桑村既有碎石路处,全长10.569km。
④、江当乡雪琼村至当古玉拉砂石公路起点与G318国道相接,沿既有道路路西南方向布设,终点位于与当古玉拉自然村,路线全长5.774公里。
⑤、江当乡康果村至洛龙自然村公路工程,起点位于康果村村口终点于洛龙村村道,路线全长4.302公里。
⑥年木乡G318岔口至丁库存公路位于年木乡,全长2.7公里,其中主线1.414公里,支线1.324公里。
三、人员配置负责人:刘东旭工区长:张望技术员:杨训四、机械设备拟投入到波纹钢管涵施工的设备详见下表。
五、拼装涵管一、管涵拼装拼装波纹涵管是由多片波形板片用螺栓拼接而成,具有板片薄,重量轻,便于运输存放,施工工艺简单,现场安装方便,解决北方寒冷地区对桥梁和管涵的结构破坏问题,组装快速,工期短等优点。
进行纵向连接成型。
连接螺栓采用M20,8.8级高强度螺栓及弧型垫圈,边缝及螺栓用密封胶处理,钢板表面采用热浸镀锌。
组装完成后用喷涂沥青。
洞口铺砌及护坡采用M7.5 浆砌片石铺砌。
六、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施工准备→挖基→施工放样→基础垫层填筑→管身安装→涵背回填→洞口铺砌1、施工准备依据设计资料,根据涵洞的地质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放样,通过钢尺进行相互间距校核无误后,放样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然后现场复测,最终定位,同时引出护桩并经常检查校核,以便以后检查涵洞位置。
涵洞四周挖排水沟,做好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表水,布置好材料道路及盖板预制场地,合理堆放材料和机具,使其不影响施工。
检查地基承载力,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进行涵洞基础施工。
管节预制:我部直接购进成品。
管节运输与装卸:管节在运输、装卸过程中,每节圆管底部采用斜面板,防止圆管滚动发生碰撞。
管节装卸采用吊车进行。
2、基坑开挖(1)涵洞挖基前,首先要作好改移沟渠,地面临时排水措施,防止水流入基坑,泡坏基础,并要保证当地农田的正常灌溉。
根据施工图-纸,核实原沟底或通道标高与新建涵洞出入口流水或过人面标高是否相符,并将测量结果上报主管工程师,保证建成的涵洞出入通畅,不积水。
(2)基坑开挖的位置、深度、基底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开挖中如发现水文、地质与图纸不符时,根据开挖的实际情况,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提出处理措施。
基坑开挖时,做好涵洞中线定位控制桩以及高程控制桩,土方开挖采用机械、人工配合开挖,根据土质状况,适当放坡,放坡系数根据实际土质情况确定,一般砂类土1:1、卵石土为1:0.75。
机械开挖接近涵洞断面时采用人工清理,避免超挖、扰动基底土质。
涵洞基坑断面、涵底高程应满足设计文件、规范要求。
开挖土方应及时运离涵洞边缘,不得在基坑边缘过高堆土,废方应及时运到指定弃土场,测量人员应随时掌握及控制开挖宽度及深度。
(3)基础轴线位置,应经校核无误后再进行开挖。
为了便于校核,轴线控制桩延长至基坑以外加以固定。
在开挖过程中,要经常复核轴线及基坑尺寸,保证施工准确。
(4)挖基时基底不得扰动或被水浸泡。
挖至接近基底标高时,保留5~10cm厚原状土,在基础施工前突击挖除,并进行夯实,承载力检测合格后,随即进行基础砌筑。
(5)在基坑内及基坑范围外3m(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积水坑及截水沟,保证基底不积水。
(6)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设计值(0.3MPa),如果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根据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意见进行换土或其它加固措施等变更处理。
(7)基底平整、密实、无杂物、无积水,经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认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8)基底检查内容:②检查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图纸相符,涵基底承载力不小于设计要求。
③检查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④检查施工日志及有关实验资料等。
⑤经过检验不符合图纸要求时,应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处理,直至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施工。
(9)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管涵基础未设置垫层,管涵基础模板采用木模,人工加固,按设计要求模板尺寸不得小于设计尺寸,波纹涵管是由多片波形板片用螺栓拼接而成,管节牢固。
波纹管放置前必须里外两侧均涂沥青防止水土锈蚀。
3、施工放样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布置各种材料堆放场地,组织所需机械设备。
施工前组织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放出管涵轴线,打好中边桩,在涵管中轴线和基础范围边缘撒上白色灰线,测出原地面高程。
4、基础砼第二部分的施工管基可分两次浇筑,首先模板制作安装,模板采用具有足够的刚度及平整度的木模板,内侧要涂抹均匀的脱模剂,才可使用。
模板接缝处采用双面胶密封,使其接缝严密,不漏浆,不跑模。
在支模前,首先将沉降缝按设计要求布设好,涵洞的沉降缝应设在管节接缝处,每 4~6m设一道,管节沉降缝宽度为 10~15mm,基础沉降缝宽度为 30mm。
沉降缝处两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
在浇筑前注意基础沉降缝的设置,此时还应注意预留管壁厚度及安放管节座浆砼 2-3cm,第一部分只浇筑管基砼,采用砼运输车运输砼,人工浇筑、振捣。
振捣时,不允许有过振或漏振现象发生。
基础模板,在浇筑结束1天后,方可拆模。
拆模后,要用无污染的覆盖物进行覆盖,并坚持洒水养生,保证砼强度。
待安放好管节后再进行第二部分砼浇筑,即管底以上部分。
5、管身安装(1)管身安装前要求准确放出管涵的轴线和进、出水口的位置,拼装时要注意端头板片和中间板片的位置,管涵的安装必须按照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的坡度敷设。
(2)管身安装应紧贴在混凝土基础上,使管涵能受力均匀。
基础顶面坡度与设计坡度一致,并且在管身沿横向设预拱度为管节长度的0.2%—1%,以确保管道中部不出现凹陷或逆坡。
(3)管身采用Q235热轧钢板几块连接一周整体成型后再进行纵向连接。
由中心向两端对称进行安装。
安装时先安装底片,然后分别向上拼接。
每安装2m进行一次管节的圆度和位置校正。
如出现偏位,采用千斤顶在偏位的方向向上顶管节进行纠偏。
6、密封胶管节全部拼装完成后,应检查管节位置是否和合设计要求。
并在管身内侧所有钢板拼缝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防止泄漏。
7、涂刷沥青涵管出厂时,涵管及配套附件己经过镀锌处理。
其镀锌厚度大于等于63微米,平均厚度84微米,在没有盐碱水或有害工业废水浸泡以及涵管内经常流水的情况下。
其镀膜即可防止锈蚀,否则,可在管节内外水位以下管壁涂涮两遍沥青和石油的拌和物,以加强防腐蚀作用。
从外观看管壁内外均匀的涂成了黑管即可。
但是必须要等到沥青晾干后方可安装。
一般沥青涂层的厚度要达到0.4—0.5mm。
此外,还可采用加厚管壁的办法,一般管壁每年蚀耗厚度为00.0lmm—0.03mm。
可按计划使用年数和此数值估计增加厚度。
涂涮方法如下:沥青与煤油的拌和物涂料涂料沥青与煤油之配合比为54: 46,使用此涂料时应涂刷2遍,使涂刷层总厚度达到0.4mm—0.5mm,涂刷用量为0.6kg/m2。
有条件时用喷枪喷涂,效果更好,涂刷部位与上述相同。
8、基础砼第二部分的施工支模采用钢模,钢模经拼接严密不漏浆,满足设计的几何尺寸。
浇筑及养生方法同第一部分砼,保证新旧砼的结合及管基砼与管壁的结合。
9、管节接头及沉降缝的施工首先在安好的管节上涂两层沥青,然后施工管节接口及沉降缝。
管节接口表面应平整,并用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嵌塞密实,不得有间断、裂缝、空鼓和漏水等现象。
接口用 1:3 水泥砂浆抹带,宽度为 20cm。
沉降缝处设防水层,绕管壁一周,防水层用沥青麻絮、沥青浸制麻布及 20mm 粗麻绳制作。
10、洞口铺砌采用 7.5 号浆砌片石砌筑,片石最小粒径不小于 15cm,抗压强度不30Mpa,且不应有水锈、风化面等。
在砌筑时采用座浆砌筑,要求砂浆饱满。
11、台背回填经检验证实波纹钢管涵安装及接缝符合要求并且其砌体砂浆强度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及时进行回填。
填土应两侧同时对称填筑,台背1~2m范围内采用透水性材料回填,要符合质量要求,涵洞处路堤缺口填土从涵身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范围内,同时水平分层、对称地填筑、夯(压)实。
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密实度,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检查频率每50m2检验1点,不足50m2时至少检验1点,每点都要合格,采用小型机械压实。
回填土的分层厚度为0.1~0.2m,压实度全部要达到95%,八字墙填土与台背填土同时进行。
七、质量检验标准1、基本要求(1)涵管必须检验合格方可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