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纠纷案件中运用可视化方法的倡议(2016年4月21日)中国建设工程法律沙龙第三工作组《倡议》的由来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的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往往非常庞杂,信息量大;同时,由于案涉主体众多,一个案件中可能存在多重法律关系,也可能存在表面法律关系与真实法律关系不一致的情况。
在面对如此复杂的案件事实及法律关系时,如何在诉讼和仲裁过程中准确、高效地传递案件信息、提高案件处理效率,是法官、仲裁员、律师及当事人共同面临的课题。
法律实务中大量运用的可视化手段有助于前述问题的解决。
2.中国建设工程法律沙龙和《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评论》编委会成立了第三工作组对此问题开展前期研究。
我们期望通过本《倡议》能够传达法律共同体对于可视化表达方法运用的充分肯定,以及对完善可视化基本理念、主要图表类型及制图方法等方面的期许,进而触发业界对建设工程类纠纷中可视化表达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和完善工作的关注。
第三工作组成员3.第三工作组成员慷慨无私地为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奉献了时间和精力,分享了心得与体会。
我们对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4.工作组成员如下(按照姓氏拼音顺序):李琪,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李昱,上海仲裁委员会业务发展部部长罗有才,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监三庭法官孙巍,北京市中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汤雷,原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现江苏高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峰,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显峰,北京市合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特别致谢5.工作组于2016年4月9日就本倡议初稿举行了小规模研讨会。
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为本此研讨会提供了场地和会议组织安排。
工作组特别感谢天同律师事务所提供的周到服务和支持。
我们也真诚感谢与会专家提供的宝贵建议。
《倡议》内容可视化方法论:6.可视化有助于直观、清晰地展示建设工程纠纷的事实、法律关系、双方争点和论证逻辑。
案件事实越纷繁,法律关系和论证逻辑越复杂,可视化的效果可能愈加明显。
7.在使用可视化表达方法时,应力求真实、准确。
可视化图表上记载的案件信息,都应当有相应的证据支持,文字信息的归纳和表达应当准确。
通常情况下,当事人、代理律师向法院或仲裁庭提交可视化图表时,应当将图表所涉的基础证据材料另行整理后,作为附件一并提交,或在图表上指明所涉及的证据的编号,以便法官、仲裁员在阅读可视化图表时,可以随时核对证据材料。
8.运用可视化方法,原则上应完整反映客观事实。
当然,不同主体因角色分工不同,可以根据案件代理需要选择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方式,来突出信息传递的重点和方向。
律师或当事人为说服裁判者,可以通过可视化图表简洁、直观地传递己方诉讼主张及其依据,其落脚点为表达己方诉求;法官和仲裁员则可以利用可视化的方法梳理、分析案件事实、法律关系,对比双方在案件中的不同主张和诉求,提高案件审理效率,其落脚点为全面、客观地反映案件事实及双方争议。
9.案件难易有别,进展阶段不同,可视化表达所突出内容宜适当调整。
比如,在诉讼的一审阶段,可视化图表通常侧重于梳理基本事实,全面呈现案件争议焦点;而在二审、再审中,常常更侧重于呈现上诉、再审请求中关键事实、争议焦点,对于双方已无争议的事实或焦点,则不必继续在可视化图表中体现。
10.优秀的可视化文件应当追求“简而不减”。
所谓“简”,即为简洁,避免不加筛选地将所有信息堆砌在图表中;所谓“不减”,即为精确,要求可视化图表准确传递观点,不应因一味强调简洁而减损核心意思表述的精准程度。
11.在传递案件信息的同时,可适当运用平面设计的方法美化可视化文件,使其悦目易懂。
12.为呈现案件事实及论证和分析之需要,我们提倡大胆尝试各种可视化手段而不拘一格。
例如,在可视化图表中,可以结合实际案情尝试鲜明对比的配色、新型的图样元素;在具体可视化呈现方式上,不拘泥于静态的图画、表格,可采用PPT演示文稿、拍摄视频还原案件真实环境、运用沙盘模拟建设工程施工场地等方式。
建设工程类案件可视化图表的基本类型举例13.不同案件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图表呈现,但其核心要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时间、数据和主体关系。
不同核心要素的呈现方式,决定了一个案件所需的图表类型。
14.时间图。
在建设工程纠纷中,需要强调某一时间点、某一时间段或不同主体不同时间内的对比时,一般需要制作时间图表。
具体分为:(1)对某主体在不同时间点上发生的重要事实进行描述时,常见形式为单一主体的时间轴图。
比如具体的工程节点、工程的竣工验收时间等:(2)对一段时间内、不同主体各自实施的行为作对比,常见形式为多主体时间轴图。
比如将发包方、承包方具体施工阶段不同关键节点进行对比,一方面能够呈现多个工程节点的具体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关键事件发生顺序的对比,能够进一步表明谁是导致工期延误的过错方:(3)在表达某一时间段内不同事件持续时间,直观表明目标事件的耗时、进展过程时,常见形式为甘特图。
比如以时间段、项目信息和事件实施者三个要素为维度的甘特图,表示工程施工进度:(4)在不强调具体时间点,而是重点描述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时,常见形式为流程图。
比如建设工程审批手续办理过程:15.数据图。
当案件需要通过表达或强调数据本身、数据间关系、强调部分数据时,需要制作数据图表。
具体分为:(1)单纯的数据梳理整合,不关注任意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凸显单一数据重要程度,仅将案件事实中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集中,常用数据表格。
如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的工程量数据进行汇总:墙砖用量/箱内墙外墙地面设计数量400046002300实际施工数量512557062411(2)强调数据的变化和波动时,常用折线图。
如按定额结算的建设工程价款的变化情况等:(3)强调数据间的对比关系时,常用柱状图或饼状图。
如合同设计工程量或原料用量与实际建设工程量或原料用量的对比:16.主体关系图。
当需要通过不同事件、行为而形成的相互关系表达案件争议焦点时,一般绘制主体关系图。
一般包括横向层面的因果、包含、重叠关系,或纵向层面的隶属、递进关系:(1)强调表面上互相独立事件背后的关联联系,常见形式为横向的线性结构图、环状结构图、网状结构图或星状结构图。
如建设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与施工人施工行为、设计本身或其他事件之间关系:通常情况下案件的争议焦点不止一个,各方当事人就同一争议也会有不同观点。
此时,如果通过网状结构、树状结构等基础图表的组合,可以更为全面地展示各方的主张、依据:(2)强调包含或重叠等相邻关系,常见形式为饼状结构图。
如同一工程分包给不同施工人,可能发生施工部位划分不清的问题:(3)强调隶属或递进等主体关系,常见形式为树形结构图。
如总承包人与实际施工人的各层分包、转包关系,或建设工程供货商向实际用料方索要价款时,需证明实际施工人与用料方的表见代理或委托关系:17.其他情况。
在某些案件中,需要将一些特殊的结构应用于图表的绘制中,制作二维甚至三维图表,表达或重现案件事实:(1)平面图,如设计图与实际工程对比;承包人由于场地限制而导致工程延期;规划设计变更过程对比图等:(2)立体图,如道路建设施工路段或工程量示意图;(3)思维导图或争点图,在整理案件争议焦点、相应证据时使用;(4)沙盘,如展示施工进程、设计变更演变过程等。
可视化的基本方法:18.面对复杂案件时,可以尝试将其分解为若干简单事实或问题,具体可参考如下步骤:(1)全面罗列,将繁杂案件材料所表现出的每一个案件事实和法律关系绘制成细节图表,如就不同法律行为、概念进行对比,梳理时间关系、背景事实等;(2)逻辑整合,将细节图表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整合,并形成一个完整图表,如先按法律关系、时间轴为维度分别制作图表,再整合;(3)精简内容,在形成的完整图表的基础上,删除那些双方无争议,或与案件争议焦点无关的冗余信息,最大限度精炼图表。
形式上追求:简洁文字、简明构图、简单图形;实质上直指关键事实、直击论证要点。
19.设计能够影响人们接受信息的先后顺序和强烈程度,为了强调那些希望被裁判者接受的信息,在图表明确简洁的基础上,需要注意:(1)合理布局,要求整张图表结构匀称:①布局避免局部拥挤或大片留白;②线条尽量平行、减少交叉;③统一对齐方式;(2)配色和谐,要求了解配色基础理论:①一图用色不宜超过五种;②选色有对比有统一,对立观点、对立方用对比色,相近观点、一致方用同色系;③谨慎使用色块;(3)巧用不同构图元素,如方框、圆框的选择,实线、虚线的交替运用等。
典型建设工程类纠纷的可视化实例20.建设工程合同效力纠纷。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导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原因主要包括: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承包人非法转包建设工程的;承包人违法分包建设工程等。
在建设工程合同效力相关纠纷中,复杂的资质挂靠关系、招标流程、分包转包关系,适合通过可视化方式来呈现:(1)借用资质案件的特征及构图。
借用资质案件的核心问题是挂靠人、被挂靠人及发包人之间的关系,适合以网状、环状或树形结构图来表现。
例如,挂靠行为的特征可用图表表现为:(2)强制招标关系的特征及构图。
通常而言,判断项目是否属于强制招标范围,主要考虑四个要素:一是项目性质;二是项目资金来源;三是项目资金规模;四是工程面积。
在具体案件中,可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对项目是否属于强制招标范围的判断要素进行增减。
(3)分包、转包、违法分包关系的特征及构图。
在涉及分包、转包、违法分包的案件中,厘清合法的分包(包括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及非法分包、转包的界限是关键。
例如,总包单位如要主张其分包合法,可以通过以下图表展现分包关系:(4)如果承包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将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则构成转包。
转包的两种形式是:整体转包和肢解分包。
整体转包关系图如下:在此关系中,总包单位仅是名义上的项目施工主体,因此用虚线表示其与项目间的关系,而用实线表示实际施工方与项目间的关系。
肢解分包关系图如下:21.建设工程价款纠纷。
在建设工程价款纠纷案件中,通常涉及到的主要事实包括:双方是否就工程价款达成结算协议;合同、结算报告、签证文件等是否加盖公章;签署结算协议、签证文件、会议纪要、付款手续等文件的人员是否具有权限;如合同约定固定总价,需审查实际工程量是否变更,超出合同范围的工程量是否需要单独结算;合同履行过程中,主要建筑材料和人工费是否发生超出市场风险的重大变化,是否需要调整工程款;如存在多份合同,是否对价款、质量、工期等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等。
(1)工程价款的确定与构图。
发生工程价款纠纷,多数是当事人对工程价款未作约定,或者虽有约定但在施工工程中对工程款计算方式进行了多次调整,因此判断当事人是否就工程款达成一致意思表示,是此类案件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