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 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即中山市)翠 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 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 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 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 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 陵。[1]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 父”。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 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 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 的《国父全集》等。[2]孙中山是中国最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 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 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我们在行动
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号石穿, 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 一;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 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 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 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 功勋;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 性原则,始终保持坦荡的革命胸怀,保持艰苦 奋斗的作风;他极其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他 始终保持劳动人民之本色,一直受到全党、全 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尊敬、在党的周围,用 青春和抱负,秉承社会和历史所赋予的寄托,以饱满的 热情,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做一个有 理想、有抱负、德才兼备、努力奋斗的新青年。有理想, 就是将个人前途有计划的罗列并逐步实施,将个人的规 划同民族的规划同民族的规划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将个 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视为一体,这样的理想,才是一 个有未来的归家里青年应有的理想:有抱负,就是要拥 有远大的志向,立志做出一番大事业来:有道德,是一 个民族青年应该自我健全人格的所在,每个人作为一个 公民个体,应强调自律,强调独立,强调合体服从整体, 个人服从国家的精神,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将个人的进 步视为国家前进的希望,做一个有为青年,让个人的命 运紧紧和民族联系在一起。
历史上的有为青年
周恩来 彭德怀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 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 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 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 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 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 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 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之一。
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 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 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 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 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 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 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 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 心中。
邓小平 邓小平是我国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 领导者,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 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 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 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 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 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财务三班
如今的社会,最受人重视的是能力的培养,所谓南里的培养, 就是指要培养我们的独立性,我们不仅要成绩优异,还要学会 自立自强,如果说人的一生中,连着一条原则都没有的话,那 就等于白活了,就好像说一棵树,如果它连雨水和阳光都不能 自己吸收,还谈得上生根发芽吗?我们是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 的,没有一个人能让我们依靠终生,任何事情都要靠我们自己, 我们该学会自立自强,也许你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 懒汉,他懒得都让人难以想象!每天都躺在床上,不去走动, 都是让母亲替自己做好每一件事。后来,母亲要外出,但又害 怕儿子因为懒惰而饿死,所以就做了一块大饼华仔儿子脖子上, 让儿子在她外出时也可以吃上食物,而不被饿死。母亲离家后 的前几天,儿子还会张开嘴来吃上几口大饼,可后来几天儿子 因为饼的上面被吃完了,而不想抬起头咬一口,直到他饿死为 止!在这里提起这个我们听过千百遍的故事,难道还不能唤醒 我们吗?它是能说明什么呢?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 过于依赖别人,如果没有了依赖那将会怎样呢?至少不会以这 样离谱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你们说呢!其实现在的我们在某 些方面确实需要一些人的精心呵护,但是,在人们呵护的过程 中同样要学会独立,否则,哪天没有了人类的呵护,那样怎么 办?看着自己在狂风暴雨中自生自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