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教育对人具有全面的影响作用。 2、通过培养非物质生产部门人才,即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各个领域的人才,对社会生产力增强 发生作用。
3、教育通过陶冶劳动者思想品德,提高劳动积 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
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二者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经济只一部分资源用于发 展教育事业,短期内教育事业不可能满足经济发展的 需要。因此即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实事求是地追加 教育投资,又要关注教育事业的长期效益,不能只顾 眼前利益。
(二)教育供给的调节
1、市场调节:学费―准“教育价格”。 教育的非盈利性。
2、政府调节: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
3、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相结合:义务教 育更接近“公共产品”,政府调节;非 义务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 教育,更接近于“私人产品”,可多以 市场调节。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供求主要矛盾
(一)教育先行论:即要先发展教育而后发展经济,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一是教育事业发展在教育投资上 应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人均教育经费增 加;二是教育事业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经济建设近期 和远期需要。
(二)教育滞后论:先经济后教育
第三节 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素 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积极扩大社会就业 3、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差距 4、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5、加强医疗卫生和健康保护 6、提高社会公正性,强化社会秩序和管理 7、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8、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 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主要矛盾:
1、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 2、结构性矛盾,表现在教育供需、教育社会需求与个 人需求之间的矛盾。
调节:
改善供给,引导需求,完善调节机制。
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
一、经济对教育发展的作用
1、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2、经济决定着教育的权力、培养目标、教育内
容和手段。 3、经济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经济决定着教育发展的体系和结构
(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征 1、目标一致性 2、整体性 3、协调性 4、和谐性 5、低耗性 6、发展性
(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 1、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2、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 3、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一)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先导性 (二)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基础性 (三)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全局性
第一节 教育需求与供给
一、教育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 力的需求。
(一)教育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
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 需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1、社会人口状况。决定着教育社会需求的基本规模和 走势。
2、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一是影响教育社会需求层次, 二是影响教育社会需求持续性。
二、教育供给:是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 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 教育者的机会。
影响因素: (一)教师供给:质量、数量。
(二)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入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育单位成本:
(四)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三、教育供给关系的调节
(一)教育供求的矛盾 1、教育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2、教育需求无限和教育供给有限的矛盾。 3、教育需求与供给变化的不均衡性。教 育需求变化快,教育供给周期长。
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教育发展
(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高校人力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的核心
四、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践体现
(一)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统一 1、培育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2、突出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 3、加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 4、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教育投资保持适度的超前增长
1、教育投资的增长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增加教育投资能促进人口与经济良性循环 3、增加教育投资能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人力资源素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吻合
1、人力资源素质与扩大就业能力 2、人力资源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3、人力资源与提高人口素质
第四节 教育与物质生产过程
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功能
(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 2、教育是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
要途径。 3、教育是科学生产、再生产,以及使科学转化为直接生
产技术的重要途径。 4、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
(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间接功能
一、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区别及联系
(一)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是不同的过程
教育过程是精神生产过程,不是直接的社会生产过程。
(二)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除了通过生产关系发生 联系外,还有直接联系。
直接提供劳动力、提供科学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三)自然科学知识是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的联结
点和纽带。 (四)物化环节是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发生直接关
3、政策导向。国家宏观调控。
(二)教育个人需求:是指个人出于对未来知
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 中进行选择,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1、教育个人需求动因。是出于受教育后能 够给个人带来的预期收益。
(1)精神生活需求。 (2)物质生活需求。 (3)社会地位需求。
2、影响教育个人需求的因素: (1)个人天赋能力。最重要因素。 (2)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 (3)学杂费的高低。 (4)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
系的关键性环节。
二、教育与物质生产各环节的关系: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一)从生产与消费关系,教育是明显的交费, 潜在的生产。
(二)从教育经济效果上,教育是有限的消费, 又是扩大了的生产。
(三)从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上,教育是今日的 消费,明日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