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ppt阅读材料(原稿)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ppt阅读材料(原稿)
按体裁分,有童话诗、寓言 诗、散文诗等。 还可以按 国家和作者分,如,中国的 屈原、李白、杜甫、苏轼、 陆游,外国的歌德、雪莱、 拜伦、海涅、普希金……
诗歌知识小竞赛: 《诗经 ),共收录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诗歌( 305 )篇。 A、《楚辞》 25 B、《诗经》 305
(2)不同的文学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到达顶峰 阶段。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被公认的三个黄金时期 诗 ),宋代的( 词 ) 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 曲 )。 和元代的(
分为叙事诗、抒情诗、说理诗 、讽刺诗等搜集整理,也可分 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 诗、怀古诗等搜集整理《诗经· 采薇》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 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 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
《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 律诗,这是唐朝诗人杜甫 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 历来为人们传诵。作者细 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 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 的喜悦心情。
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诗经 · 采薇(wēi)(节选) 昔我往矣(yǐ),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和“了”相同。 往:去、离开。指的是战士去远征。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当初我远征去边疆的时候,青青杨柳, 丝丝缕缕,随风摇摆。
采薇(第六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我会背诵
诗经 ·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 夜喜雨
好 雨 知 时 节 , 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 , 润 物 细 无 声 野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
我国诗歌大展史上被公认为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 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和元代的曲。
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 采薇(节选)
语气助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意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 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 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海拾贝
《春夜喜雨》《西江月· 夜 行黄沙道中》《天净沙· 秋 》分别属于唐诗、宋词、元 曲。《太阳的话》和《白桦 》都是现代诗,一首是中国 赛 作家艾青所作,一首是俄国 作家叶赛宁所作,这两首现 代诗和前四首古诗在形式上 有明显的不同。。
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 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 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第二天早晨,到处是湿漉漉的, 红艳艳的一片,沾着雨水的鲜花, 装点着锦官城。
请问:题目《春夜喜雨》这四个 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 情?
“喜”字
体现了作者对春雨来得及时而感 到喜悦的心情。
因何而喜呢? 因雨而喜。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作者抓住了春夜绵绵细雨的特点, 赞美了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 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抒发作 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我会用
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 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 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 其解。就在我( “山重水复疑无路”)时, 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 是( “柳暗花明又一 )。
村”
孤村落日残霞
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不远处是一 个孤零零的村落。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作者简介】
(1226~1306以后)元代戏曲作家、词人。字太 素,号兰谷,“元曲四大家”之一。初名恒,字仁 甫。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 华为金枢密院判官。白朴幼年蒙古军攻占南京(今 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 白朴终生不仕。后移居金陵与诸遗老诗酒往还。作 杂剧16种,以《梧桐雨》为代表作。白朴也是元代 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散曲内容大多是叹世、咏 景和闺怨之作。曲词秀丽清新,有些小令颇有民歌 特点。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大多为怀古、 闲适、咏物与应酬之作,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不少 怀古之作,寄托了故国之思。今存《天籁集》词2 卷。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今人隋树森《全 元散曲》收录。
残霞:晚霞。
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译文〕天边的夕阳把晚霞染得一片昏
黄, 笼罩着远处一个孤零零的村落,黄 昏的暮霭里,乌鸦栖息在古树光秃秃的枝 干上。这时有一只鸿雁飞来,投射下的 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随着它的身影 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 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 草、红色枫叶和黄色菊花。好一派秋天 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 [唐] 杜甫 而寂静无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 细 无 声
潜:暗暗地,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 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思考
秋景为何在此人眼中会有这样不同的特点? 景物中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补充背景介绍
白朴,出身于金的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 元灭金后,蒙古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暴掠 夺,使他对朝廷充满着厌恶的情绪,更感 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 官场名利的争逐。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 河南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 被他谢绝。从此白朴抛弃妻子,弃家南游, 寄情于山水之间,更以此表达他永不当官 的决心。这首曲子正是写于1261年,作者 这年36岁。
A、诗 词 曲
B、词 诗 曲
C、曲 诗 词
(3)其成就达到唐代诗歌创作高峰的两大著名诗 人是( 李白、杜甫 )。你会背诵他们的哪些诗: ( )。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 年间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有“诗三百”之称。 相传为孔子编订。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 “雅 ”“颂” 三大部分。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 雨 知 时 节, 当 春 乃 发 生
好雨:及时雨 乃:于是,就;
发生:产生,诗中指春雨降临。
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 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
“好”,一个”好”字既是作者 对春雨的赞誉,也流露出作者欣喜的 心情.
春夜喜雨 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
春夜喜雨
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 杜甫 一片漆黑,只有江面上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
[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 野径:乡间的小路
天上乌云密布,乡间小路全 都是黑沉沉的, 只有江上的小船 上的灯火独自明亮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词题之解
《西江月》是这首词的曲牌名,不是题 目,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 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 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这首词有50字, 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双调 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 或上阙、下阙)之间的联系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写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江 西农村之时。 辛弃疾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 因农民的丰收在望而喜悦,也为百姓 疾苦而伤怀。
西江月
明 月 / 别 枝 / 惊 鹊, 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七 八 个 星 /天 外, 两 三 点 雨 / 山 前。 旧 时 / 茅 店 / 社 林 边, 路 转 / 溪 头 / 忽 见。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 竟找不到了,跑到溪桥转弯处,嘿,茅店不就 在眼前么?
可以看出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香 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
诗中情怀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 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 小桥,构成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
作者以“秋”为名,曲中哪些字、词能直 接点名秋意。 白草红叶黄花
思考
除了描写有着明显秋意的景物外,还描写 了哪些景物。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飞鸿、青山、绿水
思考
这些景物描写体现出秋的什么特点?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这些景物中透着秋日黄昏孤寂萧瑟的氛围, 有一点暗淡和冷清。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青绿白红黄 五种颜色,山水草叶花五种景物,五彩缤 纷,鲜艳明丽,开阔明朗,充满活力生机。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在望 的喜悦心情以及闲适的心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 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 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夜晚, 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诗描写 了人们熟悉的景物:月、鸟、蝉、蛙、星、 雨、店、桥,诗人把这些景物巧妙地组织 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这首 诗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 生活的热爱。
轻烟老树寒鸦
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夜幕将要来临前的 一点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它身上栖息 的乌鸦。
一点飞鸿影下
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
青山绿水
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
白草红叶黄花
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 叶和黄色小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 美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