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宜昌金东方学校·高中刘立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胶体的概念;(2)掌握胶体的主要性质以及凝聚方法;(3)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2)让学生欣赏胶体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胶体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求学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及胶体的性质【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胶头滴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激光笔2、实验药品:蒸馏水、CuSO4溶液、淀粉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3、投影仪、多媒体动画【教学过程】[学生自学]阅读课本第25页第二段并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老师提问] 1、什么是分散系?什么是分散质?什么是分散剂?2、对分散系进行的分类是交叉分类法还是树状分类法?3、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学生回答] 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叫做分散剂。
2、交叉分类法。
3、有9种组合方式。
[投影板书]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的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其实,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其中溶质属于分散质,溶剂属于分散剂。
初中我们还学过悬浊液和乳浊液,它们也是分散系。
例如泥水中的水是分散剂,泥土小颗粒是分散质。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液、固)来分,有9种类型。
[提问]请试着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的实例,并讨论与交流。
[老师引导]对于以上9种分散系,取出分散剂是液体的(包括水)分散系再进行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6页的第二段,试着画出溶液、胶体、浊液的树状分类图。
[投影展示][提问]溶液、浊液、胶体都属于分散系,那它们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呢?并同时展示CuSO4溶液、淀粉溶液、泥水、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分析它们外观上的差别。
[强调]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特征。
[动画演示]动画演示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讲解]同学们能否想象一下胶体的状态是怎样的?[学生讨论]黏黏糊糊的液体,像胶水。
[讲解]其实不然,胶体的范围很广泛,如我们吃的馒头,喝的豆浆,用的牙膏都属于胶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所处的就是一个胶体世界。
我们人类早在19世纪就开始对胶体进行研究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胶体呢?[投影板书]三.胶体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图片展示]其中胶体按分散剂来分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分别投影雾、烟、白云、水晶、有色玻璃、牛奶、豆浆、果冻图片,讲解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胶体。
[提问]溶液和胶体如何区别呢?泥沙淀粉胶体 氯化钠溶液 过滤泥沙 滤液 (淀粉胶体、 氯化钠溶液)渗析 半透膜胶体 (淀粉胶体) 溶液 [科学探究] 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ml 蒸馏水、 25mlCuSO 4溶液和25ml 泥水。
25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滴入5~6滴的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到Fe(OH)3胶体;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并与CuSO 4溶液和泥水进行比较。
比较上述三种分散系,得到实验结论: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溶液属稳定的分散系,而浊液是不稳定的分散系。
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科学探究] 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杯中的液体,在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讲解并投影板书] 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光亮的通路。
[提问]如何区别溶液也胶体?[结论并板书]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动画演示]丁达尔效应产生的原因—光的散射[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效应:清晨树林中的丁达尔现象、电影院中的丁达尔现象 [科学探究]3[总结] 1、胶体分散系与其他分散系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2、胶体分散系与溶液分散系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区别: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而溶液分散系不具备该性质。
3、胶体分散系与浊液分散系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区别和分离: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浊液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
[补充探究]4、将淀粉溶液和NaCl 溶液装进半透膜袋中,并将其放入装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的液体少量于试管中并滴加硝酸银,取半透膜袋中的液体少量于试管中并滴加碘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并例题讲解][总结]2.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比较分散系分类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1~100 nm,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大于100 nm,不能透过滤纸分散质微粒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小分子和离子的聚集颗粒或高分子颗粒固体小颗粒小液滴分散质状态固、液、气固、液、气固液主要特征均一、透明、稳定均一、透明、介稳性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实例NaCl溶液有色玻璃;Fe(OH)3胶体;烟、云、雾泥浆水苯与水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沉淀静置分层分离方法蒸发、结晶渗析过滤分液[练习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C.能否透过滤纸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2、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所有溶液都是无色的B.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分散系一定是溶液C.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种现象B、制备Fe(OH)3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煮沸C、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溶于酒精可形成胶体D、胶体分散质粒子是不可以透过滤纸的[讲解板书]3、胶体的性质[讲解并投影板书](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讲解]由物理学中微粒的布朗运动,引出胶体粒子也在做布朗运动。
原因:胶粒作布朗运动,是因胶粒受水分子来自各方面的撞击、推动,而每一瞬间在不同方向上所受合力的大小不同,所以每一瞬间胶粒运动速率和方向都在改变,因而形成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布朗运动使胶粒难于静止沉降,这是胶体稳定的一个因素。
[投影板书](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动画演示]胶粒的布朗运动。
并由此引出胶体能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布朗运动[视频演示]电泳实验(见课本28页)[提问]1.通电后,U 形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这表明阴极附近什么微粒增多了?2、Fe(OH)3胶粒向阴极作定向移动,说明它具有什么样的电性?[小结板书](3)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产生电泳现象的原因:因为胶体的微粒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泳现象。
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阴极附近颜色变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
思考、得出结论:1、通电后,阴极附近Fe(OH)3胶粒增多了。
2、说明Fe(OH)3胶粒是带正电荷的。
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思考:为什么胶体微粒带有电荷?哪些胶体带正电荷?哪些胶体带负电荷?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得出结论:1、胶体微粒带电荷的原因: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吸附阴离子的带上负电荷,吸附阳离子的带上正电荷。
[分析]胶体粒子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吸附溶液中的离子−→−Fe (OH )3胶粒只吸附阳离子,带正电−−→−通电向阴极移动−→−阴极区液体颜色变深。
2、常见胶粒的带电情况:a 、带正电的有: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因吸附它组成离子的阳离子而带正电。
如 Al(OH)3、Fe(OH)3胶粒b 、带负电的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胶粒因吸附它组成离子的阴离子而带负电。
如 H2SiO3、As2S3胶粒c 、不带电的有:有些胶粒如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一般不吸附各种离子,故不带电。
[讨论]同一胶体中胶粒带同种电荷,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对胶体的性质有何影响? [讲解]由于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而不易聚集沉降,这就是胶体一般稳定的主要原因。
[小结板书](4)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主要原因: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易聚集; 次要原因: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作用,胶粒不易沉积。
[讨论]我们分析了胶体稳定的原因,其中胶体粒子带电是重要的因素。
那么,能否想出针对性的办法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粒彼此聚集长大而沉降呢?思路:“胶粒−−−−→−中和电荷聚集变大−−−−→−重力作用沉淀”[视频演示]胶体的聚沉[投影板书](5)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胶体聚沉的原理:要使胶体凝聚成沉淀,就要减少或消除胶体微粒表面吸附的电荷,使之减弱或失去电性排斥力作用;使胶粒在运动中碰撞机率变大,结合成更大的颗粒。
[投影板书]胶体聚沉条件:1、加热;2、加电解质溶液;3、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过渡]最后,我们还是回到生活中去,胶体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如 [投影板书]四、胶体的应用(1)工业除杂、除尘。
(2) 明矾净水原理(3)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4) 制豆腐的化学原理[讲解]明矾为KAl(SO 4)2,在水中发生反应:Al3++3H2O ===== 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使之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胶体的凝聚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豆浆中加入盐卤或石膏溶液,豆浆中的蛋白质胶粒就和水等物质一起凝聚成一种凝胶,这就是价廉物美的豆腐花,如果压掉一些水就成了豆腐再比如用微波手术时,微波起加热蛋白质胶体的作用,从而减少流血。
现在胶体已发展成为化学的一们分支学科——胶体化学。
[课堂小结]这堂课主要讲了关于胶体的有关知识,着重掌握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它的凝聚的竟水作用;本节课与我们同学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大家身边存在着许多奇妙的东西,所以大家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
[作业]1、完成《导学案》P132、课本P29 5、6、7[板书设计]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的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