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言语交际与人际沟通的指向类别
言语交际与人际沟通的指向类别
如何优雅的回应逼婚吹牛问工资的长辈
在饭桌上遇到不友善的长辈如何优雅地回应?
• (一)打狗也要看主人:你与长辈之间的社交关系 在一个家庭的人际关系中,其社交核心在于这个家庭的男女主人 (也就是你的父母),你(子女)只是属于这个社交联盟中的成员。 在以父母的子女这个身份出现在任何社交场合时,你的一举一动 都代表着你所在家庭的形象,你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他人对你父母的 评价。
有一次,我参加在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我说话 之前,有好多长长的讲演。轮到我说话时,已经十一点半了。 我站起来说:“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 好。”大家听了一发楞,随后哄堂大笑。报纸上登了出来, 成了我说的第一流的笑话,其实是一时兴之所致脱口而出的。 (林语堂《八十自叙》)
平行沟通案例(二)林语堂最著名的笑话
平行沟通案例(一)林黛玉吃醋
• 林黛玉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中的“对象双关”(指桑骂 槐) • 借紫鹃送手炉一事,讽刺贾宝玉没主见、薛宝钗大题小做 • 表达技巧高明,传情达意也很婉转,一定程度上符合平行 沟通中的“给面子”原则,但却违背了“展诚意”原则。
• 给人以尖刻、小心眼的负面形象
平行沟通案例(二)林语堂最著名的笑话
上下级关系的“上行沟通”案例(三)
长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谁。上曰: “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 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 贺!"上乃悦。(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4)
• 魏征与唐太宗的“上行沟通”不成功,让唐太宗起念要杀 他; •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上行沟通”非常成功,不仅救了魏 征的性命,而且让唐太宗非常高兴,从此对魏征信任有加, 对唐太宗后来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事局面有重要的促进 作用。
下行沟通案例(一)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 交际者:钱钟书 • 受交际者:英国女士(一位自称自称研究《围城》并要求 拜访钱钟书的学者) • 沟通指向:下行沟通 • 沟通原则:友善合作,讲究策略 • 修辞策略:比喻 • 沟通效果:既婉拒了受交际者的要求,又让受交际者觉得 幽默风趣而印象深刻
下行沟通案例(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平行沟通
• 在言语交际中,如果交际者与受交际者在社会地位上平等, 在辈分上相当,这种情况下交际者与受交际者通过言语交 际而进行的人际沟通,便是“平行沟通”。 • 正因为“平行沟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所以重要性就更大。 • 平行沟通的基本原则:“展诚意”、“给面子”,注意言 语交际的策略技巧。
(二)沟通的艺术 只要对方不是心存恶意(绝大多数我们遇到的情况都是这样), 尽量都以包容为主,应对的方式可以适当选择容忍、幽默、自嘲、附 和。
上下级关系的“上行沟通”案例(一)
职员:经理,今天我有点急事,不来了。 经理:今天公司有很多重要的业务要处理啊。 职员:可是,我今天确实是有急事啊! 经理:那你昨天怎么不事先打招呼呢?不然,我会事先安排 别人顶替你的业务。 职员:不是急事吗?我又不是神仙,怎么能未卜先知呢? 经理:如果大家都以有急事为借口,公司还要不要运转? 职员:谁家里能没点急事? 经理:当然,那你就以家为重吧。(重重地扔上电话。)
平行沟通案例(一)林黛玉吃醋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 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 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 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 他,岂不受害?快别吃那冷的了。” 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 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哪里就冷死 了我!” 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 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八回)
• 交际者:林语堂 • 受交际者:毕业典礼上讲话的所有嘉宾(按官阶排在林语 堂前面的各级官员) • 沟通指向:平行沟通 • 沟通原则:友善合作,讲究策略 • 沟通策略:比喻 • 沟通效果:林语堂的话巧妙的阐明了一个关于如何演讲的 原则问题,同时不露痕迹地讽刺了其他嘉宾演讲冗长、缺 乏技巧
下行沟通
•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一方在社会地位或者伦理辈分上高 于受交际者,那么言语交际者(或曰沟通者)通过言语交 际意欲实现的人际沟通,便是一种“下行沟通”,因为交 际者沟通的对象是下指的。 • 作为“下行沟通”的交际者,从理论上来讲可以不必顾虑 沟通时的言语交际技巧,但从实践上来说却不能不顾及沟 通的实际效果问题。 • 只有“口服”而没有“心服”的下行沟通,不算是成功的 下行沟通 • 下行沟通的原则:“给面子”、“讲技巧”
下级与上级沟通的原则:内存敬意、外出婉言
• 80后新职员由于没有摆正自己的社会角色地位,跟经理说 话是直来直去,而且说话的口气太过生硬(也就是没有 “外出婉言”),这就给受交际者(经理)一种错觉,以 为她目中无人,最起码是认为她跟自己说话时没有“内存 敬意”,因而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沟通受阻。 • 60后老职员在与上司沟通时,未言事先道歉,让受交际者 无由产生抵触情绪。当老职员又叹苦经(“不是万不得 已”),又表感激(“您一向都非常关照我”)时,作为 受交际者被交际者的"外出婉言"所软化,不得不同意她的 请假要求,因为交际者的“外出婉言”体现出了对受交际 者的“内存敬意”。
上下级关系的“上行沟通”案例(二)
职员:经理,您好!非常抱歉,今天家里有急事,实在没办法,只能向 您请假了。 经理:可是,今天公司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要你处理啊! 职员:经理,这个我知道。不过,经理啊,我的情况您也知道,不是万 不得已,我是不在紧要关头跟您开口请假。您一向都非常关照我,我也 不忍心在紧要关头跟您添麻烦。 经理(犹豫了一下):那这样吧,你跟小王打个电话,将你准备好的材 料发给她,我再跟她打个招呼,让她辛苦点,今天替你挡一阵。 职员:经理,您真是体贴下属的好领导!太感谢您了!改天请您吃饭。 经理(愉快地轻笑了一声):别拍马屁了。那就这样吧,拜拜!(轻轻 地挂上了电话)。
下行沟通案例(一)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自从1980年《围城》在国内重印以来,我经常看到钟书 对来信和登门的读者表示歉意;或是诚诚恳恳地奉劝别研究 什么《围城》;或是客客气气地推说“无可奉告”;或者既 欠礼貌又不讲情理的拒绝。一次我听他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 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 个下蛋的母鸡呢?”我直耽心他冲撞人。(杨绛《记钱钟书 与<围城>》)
言语交际与人际沟通的指向类别
上行沟通 平行沟通 下行沟通
上行沟通
• 如果在交际活动中,受交际者的社会地位或者伦理辈分高 于交际者,那么言语交际者(或曰沟通者)通过言语交际 意欲实现的人际沟通,便是一种“上行沟通”。 • 主要包括:晚辈与长辈的沟通、下级与上级的沟通两大类 • 两种沟通的指导原则:“真诚”、“礼貌” • “内存敬意”、“外出婉言”
晏子将至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 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 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 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反取病焉。”(《晏子春秋》 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