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作文创新的十种方法

中学生作文创新的十种方法

中学生创新作文的十种方法作文,不一定有创新的成分,而创新作文,必定有创新的因素。

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理应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题材,然而,我们的许多中学生依然对写作文毫无信心。

究其原因,除了缺乏丰厚的生活积淀和扎实的语言功底外,最重要的就是缺乏创新思维。

其实一个中学生只要养成了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进而形成创新思维的品质,那他一定能思人所未思,学人所未学,用人所未用,写人所未写,他的思维一定能“左右逢源,豁然开朗”,本来感觉还头疼的写作问题,也一定能够“迎刃而解”。

因此,可以说创新思维是创新作文的核心因素。

那么,中学生如何进行创新思维,以实现创新作文的目标呢,笔者结合自己十余年的教学经验,从十个方面对此作一粗浅的探索。

一、发现问题求创新创新作文,要靠思维的敏锐性,发现问解,解决问解,是进入创新大门的必由之路。

大千世界有无数的问号,创新作文应以问号为先导,从研究发现的问题入手,捕捉具有创新意义的素材。

一场并不大的风,竟刮倒了一棵大树。

许多人从它身旁匆匆而过,并不以为怪。

同学小张却觉得奇怪:这么大的一棵树,怎么那么弱不禁风。

一个特大的问号,驱使她上前看个究竟,原来树杆是空心的,里面还有一团白蚁……这一惊奇的发现,又使她想到了反腐败问题,想到了列宁所说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告诫,想到了江泽民总书记所说的:“反腐败问题解决不好,会亡党亡国”的论述。

“空心树现象”与“反腐败”问题就有了相通之处,借“空心树”现象为论题切入,生动形象地谈反腐败问题,自然会使文章入木三分且别具一格。

二、筛选题材求创新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创新作文需要有创新题材。

对一个老生常谈的论题,要写得有新意,就必须注意创新材料的选择。

同样写“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题可以选择的材料很多,而同学小王的三个例子:高射炮可以把飞机打下来,打蚊子就远不如用蝇拍;拳头可以致人于死命,而打跳蚤则只能是自己吃亏;人干渴于沙漠之中一口水能够救命,而所携带的千斤黄金则只能成了累赘。

可谓生动通俗、新鲜活泼,寓理于趣味之中。

为进一阐明中心论点,作者还恰到好处地引用了一则骆驼和小羊的寓言:高高的树枝上长着肥嫩的树叶,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而小羊怎么也吃不到;而小羊发现墙头那边长满了鲜美的水草,它从墙洞钻过去美美地吃了起来,而庞大的骆驼则不能。

这里“三个实例和一则寓言”把道理论述得清楚明白,而且没有一点空泛说教的味道。

再比如写环保题材,如果再写污染的危害或者环保行动的重要性,那就缺乏创意,但如果写一些行之有效的环保行动故事,显然就有了创意。

三、联想想象求创新联想和想象是创造的两张翅膀,从生活中发现有创新意义的素材,必须借助于丰富独特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

比如一学生的短文《趣说为人》:人的两只眼睛,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耳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的鼻孔共有两孔,所以不能随着别人,一个鼻孔出气;人只有一舌,所以不能说两面话;人虽只有一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这里文章的创意在于把人生所需的主要器官眼睛、耳朵、鼻子、心脏与人品、人格的颂扬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因果关系,宣传要做一个高尚人的思想,读来让人饶有兴趣,过目不忘。

再如一同学写《溪石》,他从下游河床的石子比上游河床的石子光滑中悟出道理,并联想到成功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并把他们的光芒聚焦为一个亮点,那就是“不停地磨练”,显然,这一联想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四、迁移转化求创新迁移转化就是由此及彼,由A至B,“及”是迁移,“生”是创新。

例如,在生活中曲线举目皆是,它蕴含着形态美,哲理美。

一同学创作了《曲线美的启示》,作者由“曲线”落笔,依次生出赞美自然的曲线美——赞美社会的曲线美——赞美人生的曲线美……从一条平常的线段,生出了一篇佳作。

我们看它关于人生曲线美的赞美:人生道路也是一条曲线,坑坑洼洼,曲曲折折。

它上面,既留有得意者的欢欣,也淌过失败者的泪水;既有顺利者的喜悦,又有受挫者的苦恼,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的幸运者,也许有,但却少得可怜,而且,正由于人生像曲线,生命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当一个人走完了自己的坎坷旅程而蓦然回首时,他定会为自己留下的曲折而执着的印迹而欣慰,对于大千世界报以满意的一瞥……人生的曲线,鼓人信心,给人希望,激人奋进,展示了人类奋斗的力量的美。

显然这里迁移转化的功夫很到位。

再如一同学写《冷背热背鸿门宴》,他把冷热感受迁移到背书方法上,把《鸿门宴》上的冷菜热菜迁移到文章的表述上,使抽象的背书方法变得形象可感。

五、构建假设求创新创作时,从假设入手,敢于打破现实的“不可能”,往“假如可能”的方面想,这样,往往会有创新之笔。

如散文大家朱自清在《绿》中的精彩假设:“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托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这里作者大胆而又恰到好处的假设,写得颇有创意,写出了潭水绿的可爱,其形——像柔软的绸缎,其彩——像明亮的眼珠,同时,在赞美“绿”时,也表达了与世人同享自然之美的强烈愿望。

又如一同学的一篇文章《假如有一个能吸二氧化碳的肺》,作者有感于空气质量太差而又无法改变的现状,忽发奇想,要制造出适应于二氧化碳的肺。

显然,她的奇思妙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依据的,基因密码技术、克隆技术都成了她构建假设的基础。

六、多元发散求创新发散思维是创新的核心,我们应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一样东西,坐着、站着、蹲着、站在凳上看,角度不一样,看到的样子就不一样,诚如苏东坡在《题西林壁》里所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例如对同一则材料: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当时有人驾着马车和它赛跑,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漂亮的马车骄傲地跑在前面,而且由于火车没有装上弹簧,把路基给震坏了。

然而史蒂芬并没有因为比赛失败而灰心,他不断改进火车,坚信火车有马车无法媲美的前途。

一百多年过去了,马车自然还是原来的速度,而火车却飞速前进。

这里,我们可以从“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角度立意,还可以从“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角度立意。

又如一同学以发散思维读书,以发散思维写作,读《五人墓碑记》赞颂颜佩韦等五义士;读《为了忘却的纪念》,赞美白莽等五位烈士;看《狼牙山五壮士》赞葛振林等五位壮士。

发散思维所及的不同时期的献身者,均能体现为正义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

所写15位义士虽属不同时代,但其组合都是5,虽然大家都知晓,但没有人把他们组合在一篇文章中,因此他的这篇文章也就有了创意。

七、扩充延续求创新扩充延续就是通过新奇的情节,出人意料的衔接,创造出新奇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结果,给既定的环境生出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延续。

有一个经典的传说,说唐伯虎对门有一家富翁,一日,富翁为其母亲过生日,请唐伯虎来绘画题诗,为其母祝寿。

于是,唐伯虎先画了一幅《蟠桃献寿》,然后拿起笔在画上题诗,诗的第一句是“这个老妇不是人”即使满座皆惊,可他接着一句“好像南海观世音”,便让人们转怒为喜,接着第三句“生个儿子是个贼”,富翁面如土色,正要发作,唐伯虎却又轻轻一句“偷得蟠桃献星魁”,大家即又改颜赞许。

这里唐伯虎的两次延续句都非常精彩,使整首贺寿诗跌宕起伏,富有创意,别具一格,构成了一首绝妙的与画面内容相呼应的的佳作,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再如一同学写《由鹅卵石想到生命的意义》,他由读毕淑敏的文章,有感于关于“死”的一小段话,扩展延续地进行思考。

想到秦坑赵卒40万,文革医生窃器官,“法轮功”劝病人拒医等死,辛德勒救助犹太人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还有轻生女学生等,其间写出了许多自己的道理,从而劝喻人们要珍惜普通生命。

由于扩展延续思维的不普通,因而写出的文章也就有了新意。

八、形象替代求创新以形象写抽象是表达方式的一种创新。

现代歌曲《走进新时代》的歌词就用了这种方法: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新时代的领路人,带着我们走进新时代……用形象的歌词歌颂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奋勇前进。

又如作家二月河在谈他的写作感受时,用了“探险性的旅游”来比喻,他说,写作是一种非常丰富多彩却又很疲劳的精神旅游,有时候甚至感觉是在穿越沙漠。

每写一部书,都等于穿越一座大沙漠。

当然,行进中也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有些地方写起来很困难,感觉就像走在沙漠里边,绕过去,就是一片绿洲等着自己……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全靠一个人干,自带干粮自带水,寂寞和空寥,完全是一个独行客。

这里作者用探险性的沙漠旅行来表达文学创作的甘苦,既形象又贴切。

九、类比辨析求创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唐朝诗人运用类比求创新的典型诗句,它不正面写枫叶之红,而是通过枫叶的红色与春天的红花对比,让读者自己去想象枫叶比春天更红的情景,大大开拓了诗人的意境,这是类比正衬。

除此,还有类比反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欲写其静,反写其声,因为写声,更觉其静,因而成为千古佳句。

再如一同学写《目标》一文,文章的中心是讲追求人生目标。

这一内容有点抽象,不太好写,于是她就想到了用类比来表述,她把美国的雷因和歌唱家夏里宾的关于“距离”的故事与本文的中心内容作了类比,“我”渐次提高跳远成绩的实例与本文的中心内容作类比,于是抽象的内容就具体化了,常见的主题也得到了创新。

十、求异思考求创新求异,常常是创新的发端。

很多人认为“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固然不错,然而,我们也可以从相反的角度看问题,认为“成功乃成功之母”。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成功被扼杀于当初的失败。

同样,我们有许多后来的大成功源于当初一个个小小的成功,因为成功能激人奋发,给人以勇气和力量。

再如人们总是对默默无闻的小草予以高度的赞美,歌唱它的永恒,而对“昙花一现”却嗤之以鼻,但也有同学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待,认为:“昙花是太短暂了,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绿草相比,它甘拜下风。

然而,难道生活的全部价值是以生命的长短来衡量吗?生命价值的天平并不以时间为砝码,而是看它是否有过奉献,有过闪光,因为奉献才是人世间价值的计量单位,闪光才是生命价值的真正标志。

昙花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却能生得娇美,长得艳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它要远远地强于青草的默默无闻而又漫长的一生。

显然,这样的求异思考既富有创意,又富有哲理,读者自然乐于接受。

总之,中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来写创新作文,不仅能拓宽中学生的写作思路,而且能提高作文质量。

新时代的中学生们只要肯动脑筋,又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在创新作文上大有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