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 工程岩体分类

5 工程岩体分类

mt K t
式中: c , t
岩石试件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2) Hoek-Brown经验方程
Hoek和Brown根据岩体性质与实践经验,用试验
方法导出了岩块和岩体破坏时主应力之间的关系为:
1 3 m c 3 s c2
1 —岩体破坏时的最大主应力; 3 —岩体 式中:
25~50 差
50~75 一般
75~90 好
90~100 优秀
RQD 指标在美国及欧洲有广泛应用,它是评估岩芯质量 的简单、费用省并能再现的方法。尽管其本身并不是岩体的充 分描述,但该指标仍然作为分类参数,在隧道工程中用作选择 隧道支护时的参考,发现非常有用。
尽管RQD花费不多,但由于它并不考虑不连续 面的刚度、方向、连续性及充填材料的影响,因而 不能单独提供对岩体的充分描述。
(4)围岩松动圈分类
围岩类别 小松 动圈 分类名称 围岩松动圈 /cm 支护机理及方法 备注 围岩整体性好,不 易风化的可不支护 局部锚杆支护 刚性支护有局部破 坏,采用可缩性支护 刚性支护大面积破 坏,采用可缩性支护 围岩变形有稳定期
I

稳定围岩
较稳定围岩 一般围岩 一般不稳定围岩 (软岩) 不稳定围岩 (较软围岩)
3. 围岩松动圈分类法
(1)概念 开巷后:(1)巷道周边应力集中;(2)围岩强度降 低(三向应力状态→两向应力状态)(3)开挖扰动等 围岩应力与围岩强度的关系发生变化(超过则破坏, 等于为极限平衡,小于则稳定)
(2)理论分析
(3)松动圈声测方法及原理 声测法测试围 岩松动圈的物理基础,是各类岩石中声波速度不 同,同种岩石则随破裂程度的增加,声速降低。
mt c m m 2 4s
1 2


剪应力表达式: 3. 式中: B—常数;
A c T c
B
—岩体抗剪强度;
T

—岩体法向应力;A,
1 m m 2 4s 2


进行估算时: (1)先进行工程地质调查, (2)得出工程所在区域的岩体质量指标 (RMR和Q值) (3)岩石类型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5. 按施工需要分类
1988 年,煤炭工业部根据全国 58 条 试验巷道的地质特征、井巷开拓后围岩 的稳定状态,共为五类:
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国家技术监督局与建设部于 1995 年联 合发布《工程岩体分级标准》,适用于各 类型岩石工程,涵盖103个岩石工程案例。 该分级标准以“岩体基本质量”代表 岩体品质,并据此进行岩体优劣分级。
II
III
550~451
450~351

350~251

较软岩,岩体破碎 软岩,岩体较破碎~破碎 全部极软岩及全部极破碎岩
<250
7.南非RMR系统 (Rock Mass Rating) 南非隧道工法之核心为 RMR系统,主要由南 非Bieniawski根据49个隧道案例之调查结果,于1973 年提。RMR随岩石质量而从0递增到100。 这个评分值取决于5个参数:岩石强度、岩芯质 量、地下水条件、节理和断裂的间距、以及节理的 特征。另加第6个参数,即节理的方向,它专门应用 于隧洞、采矿和地基工程中,但其作用的大小则因 工程而有所不同。
0~40
40~100 100~150 150~200 200~300
喷混凝土支护
锚杆悬吊理论,喷层局部支 护 锚杆悬吊理论,喷层局部支 护 锚杆组合拱理论,喷层、 金属网局部支护 锚杆组合拱理论,喷层、 金属网局部支护
中松 动圈 Ⅲ Ⅳ 大松 动圈 Ⅴ

极不稳定围岩 ( 联合支护
7.南非RMR系统 (Rock Mass Rating)
⑴岩体强度 0~15
⑵岩石质量指标
⑶节理间距
3~20
5~20
⑷节理状况
⑸地下水情况
0~30
0~15
⑹节理状态
-12~0
三、岩体强度的估算
岩体强度是岩体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 但是岩体强度参数的原位测定试验所需的工 作量很大,既费钱又费时,因此在实际工程 中,一般是根据地质资料和实验室岩石试验 参数来估算岩体的强度参数的。下面将介绍 两种比较常用的估算方法:
分类指标: (1)岩石强度 各力学指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 系,因此可确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为岩体稳定性评 价的重要指标。 (2)结构面 结构面的研究应包括组数、密度、 产状、延展性、结构面内物质成分等。对于地表裸露 的岩体来说,能够实现;对于地下隐伏的岩体,进行 全面而详细的研究非常困难,有时要用大量资金才能 实现。
试样上的最小主应力; 若
0
c
—岩块单轴抗压强度;m,s
为与岩性及结构面情况有关的常数。
3
令,就可得到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
mc s c
1. 对于完整岩石, s 1, 则 mc c 对于裂隙岩体, s 1。 2. 若令
1 0
,即为岩块的抗压强度;
代入中,可求得岩体的单轴抗拉强度:
(1)准岩体强度
这种方法是根据节理裂隙对岩体强度的影响作用,
通过测定节理裂隙的分布状况,修正岩块强度来实现 的。节理裂隙的分布状况可以通过弹性波的方法来查 明,因为,当弹性波穿过岩体时,如遇到节理裂隙就 会发生反射、透射等现象,其传播速度将有所降低,
节理裂隙越多,波速的降低也越大,
因此根据弹性波在岩石试块和岩体中的传播速度 比,可判断岩体中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
Hoek曾指出,
m与库仑准则中的内摩擦角 类似,
s与内凝聚力c值类似。
上述估算对于低围压下及较坚硬完整的岩体,其
估算值明显偏低,但对于受构造扰动及结构面发育的
裂隙岩体,其估算值是合理的。
本章思考题
1.岩石、岩块、岩体的区别与联系。 2.表示岩石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3 .什么是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简述岩石在单轴 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特征? 4.在三轴压缩下,岩石的力学性质会发生哪些变化?
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主要考量岩石坚硬程度与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 素,BQ值的计算,依此做为岩体初步分级基准。 BQ=90+3Rc+250KV
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
KV-岩体完整性指数
KV =(岩体弹性纵波速度/岩石弹性纵波速度)2
针对各类工程岩体特点,考虑其他环境条件下影响, 对前阶段已获取的 BQ值进行修正,获得岩体基本质量指 标修正值- [BQ] 值,并据此进行各类工程岩体之详细分 级。
在实践中一般使用该值的平方作为岩体的完整性
系数(K),即:
Vml K Vcl
2
式中:Vml —岩体中弹性波纵波传播速度;
Vcl —岩块中弹性波纵波传播速度。
由上述方法确定岩体完整系数后,便可以根据岩
石强度来估算准岩体的强度:
准岩体抗压强度: 准岩体抗拉强度:
mc K c
2. 岩芯质量指标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index --RQD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狄勒(Deere)在1964年形成 该标准,到 1967年才以出版的形式首次提出该概念。
RQD 是一修正的岩芯取出率,仅 考虑长度大于100mm的完整岩芯。
RQD(%) 岩石质量
﹤25 很差
5.1 工程岩体分类的目的与原则
遵循的主要原则 (1)分类形式要简单,含义要明确。 (2)分类应具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 3 )分类指标不易过多并应容易获得。指标 过多,必须增加研究工作量,不便推广和应用。
遵循的主要原则 ( 4 )分类应明确表达出岩体的基本特性和影 响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 5 )分类方案应体现超前预报性,即在巷道 设计、施工之前,人们要了解到未来巷道开挖后围 岩稳定状态和不同稳定类型岩体的空间分布。这一 分类方案不仅便于设计、施工部门应用,而且应当 被勘探部门所接受。
围岩变形在一般支 护下无稳定期
围岩松动圈分类有三个突出优点:
( 1 )绕过了地应力、围岩强度、结构面性质
测定等困难问题,但又着重抓住了它们的影响结果,
即松动圈是一个综合指标
( 2 )松动圈系实测所得,未在重要方面作任
何假设
( 3 )松动圈大小很容易用声测法获得,确定
支护参数时直观简单,现场应用十分方便。
分类指标:
(3)水对岩体的影响 岩体遇水后可以发生泥
化、崩解、碎裂,致使岩体膨胀并大大降低强度。
(4)原岩地应力状态 岩体稳定性影响最大的
是最大主应力。在缺乏地应力资料时,可选用 γ H 值。
1. 普氏系数分类法
普罗托奇亚可夫于1926年提出: 共划分为10级15种
f
c
10
提出以 f 计算围岩压力的公式。形成了为坑 道施工、设计服务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而且表 达形式简单,使用非常方便。因此1954年至1972 年这一阶段,我国铁道、水电、冶金、煤炭、机 械、建工、军工等部门都采用了普氏分类。
1. 普氏系数分类法
存在问题: 这一分类主要考虑的是岩石强度(单轴抗 压强度),对岩体的完整性、岩体结构特征等 对围岩稳定有决定影响的因素,在分类中没有 表达出来,因此不能正确地评价围岩的稳定性。
1. 普氏系数分类法
根据 f 值的大小,将岩石分为10级共15种。 我国煤炭系统按岩石坚固性将煤岩分类为: 软煤: f =1~1.5 硬煤: f =2~3 软岩: f =2~3 中硬岩: f =4~6 硬岩: f =8~10 坚硬岩石: f =12~14 最坚硬岩石: f =15~20
[BQ]=BQ -100 ×(K1+ K2+ K3)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将岩体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