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地下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1 编制依据 (2)2 工程概况 (2)2.1设计概况 (2)2.2结构概况 (3)3 施工安排 (3)3.1混凝土供应方式 (3)3.2劳动组织 (4)4 施工准备 (5)4.1技术准备 (5)4.2机具准备 (5)4.3作业条件 (5)5 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6)5.1流水段划分 (6)5.2工艺流程 (6)5.3混凝土拌制 (6)5.4混凝土运输 (6)5.5混凝土浇筑 (6)5.6混凝土振捣 (8)5.7混凝土的养护 (8)5.8地下室外墙根部水平施工缝 (8)5.9各部位施工要点 (10)6 质量要求 (13)6.1质量标准 (13)6.2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4)6.3技术管理保证措施 (14)7 成品保护措施 (15)8 安全文明施工 (15)1 编制依据2 工程概况2.1 设计概况2.2 结构概况3 施工安排3.1 混凝土供应方式本工程混凝土需用量大,垫层、防水保护层、底板、板墙、柱、顶板及所有砼构件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采用汽车泵。

3.1.1 水泥品种选择选用矿渣硅酸盐、低碱、低水化热水泥。

超长结构混凝土所用水泥7天的水化热不大于250KJ/kg;混凝土浇筑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泌水;掺加符合国家标准的Ⅰ级粉煤灰,以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泥用量。

3.1.2 骨料选择配制混凝土粗骨料的连续级配为5~40㎜;细骨料采用天然砂,其质量除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的规定外,其含泥量控制在1%~1.5%;配制混凝土细骨料的级配为中、粗砂,其细度模量为2.80,平均粒径为0.38㎜。

3.1.3 矿物掺合料的选择常用的矿物掺合料有磨细矿渣和磨细粉煤灰,二者相比磨细矿渣细度高、强度增长快,但需水量相对高,收缩亦比磨细粉煤灰偏大。

一级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合料,掺量不大于15%水泥用量,磨细矿渣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20%,水胶比控制在0.35-0.45。

3.1.4 外加剂选择选用高性能抗裂阻锈防腐型防水剂,且选用2~3家信誉度高质量稳定的产品,在使用前对拟选用的水泥和各种掺合料做多种掺量下的相容性试验,寻找掺量饱和点和最佳掺量以及对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收缩、密实性和各项工作性的影响,选择最佳产品。

3.1.5 配合比设计本工程地下混凝土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为320Kg/m3,最大水胶比为0.45,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1(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比)。

在满足强度要求和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砂率、提高粗骨料含量、控制含气量,以减少混凝土的自收缩,降低绝对温升,延缓水化热峰值,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密实性和耐久性等。

本工程我司将派混凝土专家与拟定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一起,根据本工程各部位的特点及设计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研究确定配合比设计、试配方案。

3.2 劳动组织3.2.1 管理层负责人3.2.2 劳动力安排混凝土泵车操作手6名;混凝土工30~50名(其中专业振捣手10名);混凝土专业工长3名;机械管理员3名;技术员2名;试验员2名;电工6名;均持证上岗。

4 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技术员根据施工方案对施工员和班组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

书面交底签字齐全,口头交底有记录。

组织各部门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熟悉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查阅相关安全、质量规范,找出混凝土工程中变标号、变外加剂、安全质量施工注意点等,对设计中的难点及不详之处及早的解决,并组织课题小组进行攻关。

做到施工中重点突出,心中有数。

针对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论证,找出问题根源,提出措施,并在施工中予以解决。

每次混凝土浇筑完及拆模后,组织各工序施工骨干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员进行检查、评审,找出存在缺陷及解决办法,落实整改措施,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组织本工种管理人员、相关技术施工人员学习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学习总结以往工程施工中取得的经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吸收、运用到实际施工中。

认真学习有关泵送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施工技术和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有关文件、规程。

在商品混凝土委托中,对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指标提出明确要求。

施工时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派调度人员随第一辆罐车到现场,配合现场技术人员在现场验收,对合同有关技术要求认真核对。

±0.00以下要求混凝土碱含量≤3kg/m3。

加强试验管理工作,试验工持证上岗,并经常进行有关文件的学习,提前做好试验计划,试块留置及送检符合规范要求。

现场养护室标养箱等配置齐全。

4.2 机具准备1) 地下室结构混凝土浇筑:汽车泵2台。

2) 振捣设备:平板式振动器6台;插入式振捣器26台;插入式振捣棒50条。

3) 其它机具:低压安全手把灯30支,以及铁锹、铁爬子、抹子、刮杠、胶皮管、串筒、分层尺杆等。

4.3 作业条件钢筋、模板全部验收合格,班组自检、交接检及预、隐检、相关质量验评等完成,混凝土浇灌申请等资料齐全,并经技术部负责人及监理单位验收通过。

各种水、电管线预留预埋全部安装完成,并经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验收通过。

模板内杂物和钢筋上油污清理干净,模板上孔洞、缝隙等修堵严密,接搓施工缝处理润湿。

浇筑控制标高已引测到相应位置,现场各种振捣器具、电源、照明等已准备就序。

浇筑用架子及马道已搭设完毕并经检验合格。

混凝土泵车已到场,并依预设位置就位,做好准备工作。

5 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5.1 流水段划分基础底板按后浇带分区、分次浇筑。

地下室外墙、地下室楼板可从后浇带分段施工。

5.2 工艺流程各专业预留、预埋件及模板、钢筋经验收合格→浇筑部位清理、马道搭设→泵车试运转→现场核实混凝土配合比、检查混凝土质量、坍落度→输送与混凝土同配合比水泥砂浆→输送混凝土→分层振捣→抹面→养护→成品保护。

5.3 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搅拌站提供的预拌混凝土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规定,并保证加料计量器具的定期校验、骨料含水率的经常测定(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等搅拌环节具有可追溯性,同时严格按配合比通知单对各种原材料进行计量。

拌制混凝土的投料次序,除应符合有关规定外,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的添加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且宜滞后于水和水泥。

5.4 混凝土运输5.4.1 场外运输要求:预拌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输送车运输,保证运输到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必须符合配合比申请单和开盘鉴定上要求坍落度规定(根据施工温度、场外运距、堵车情况、场内运输方式、场内运距长短、施工部位钢筋的疏密程度等因素来确定),现场在新到混凝土车后部接取混凝土测定其坍落度,并作好记录,混凝土坍落度根据实际情况由项目部通知搅拌站(以混凝土申请单形式)。

混凝土搅拌站保证运输到现场混凝土不产生明显离析现象。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运输到现场≤2小时,初凝时间6-8小时,相邻两车的发车间歇时间≤1小时,且在风雨、暴热天气运输混凝土的罐车上应加遮盖,防进水或水分蒸发。

5.4.2 现场运输:采用汽车泵、塔吊等运输。

5.5 混凝土浇筑5.5.1 一般要求1) 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预埋件、安装工程等相关项目已经验收合格。

2) 混凝土浇灌申请、开盘鉴定等相关准备资料签认完毕。

3) 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已清除软弱混凝土层(或松动砂石),且剔凿露出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

模板表面(或施工缝处)无积水,已浇筑混凝土强度≥1.2MPa 。

4) 模板内的垃圾、杂物已清除干净,木模板的湿润工作已经完成;钢筋上的油污、混凝土等杂物已清理干净。

5) 混凝土泵车、泵管、塔吊、料斗、振动器、现场照明等设备已经准备就位。

混凝土施工人员(包括试验员、水电工、振捣工、调度等)、机具(包括振动棒、电箱等)、保温覆盖材料等已经准备就绪。

6) 现场道路清理完毕,保证混凝土运输通畅。

5.5.2 地下室混凝土浇筑工艺要求及措施1) 商品混凝土要有混凝土搅拌站随车提供的运货单。

坍落度测定应在混凝土送到现场后20分钟内测得,强度试块制作应在40分钟内完成,每组试块取样应随机地从一车中抽取,并应在卸料过程中1/4~3/4之间采取。

2) 设专人在浇筑作业面完成坍落度的测定,专人记录罐车进场和混凝土出罐时间,凡坍落度、运输时间等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拒收并退回。

浇筑工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变化,应及时处理。

3) 施工现场严禁对商品混凝土随意加水及外加剂。

混凝土罐车给输送泵喂料前,应中、高速旋转罐筒20圈,使混凝土充分拌合均匀。

4) 泵送混凝土必须保证浇筑混凝土的连续,浇筑间歇时间≤(初凝时间-3小时)。

防止发生混凝土初凝,出现“冷缝”。

5) 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振捣的规格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棒有效作用长度的1.25倍,即控制在50cm左右,确定好分层厚度后采用标尺杆进行控制。

6)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

7) 在浇筑竖向结构前,底部应先浇50~100㎜厚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

8)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及预留洞口的情况。

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并及时修整完好。

9) 混凝土因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处理。

10) 基础底板和楼板混凝土浇筑后在初凝前,要收面找平,在终凝前要再一次抹压,以封闭混凝土表面细小裂纹,减少混凝土开裂。

11) 每层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凝固前必须顺南北或东西方向用扫帚扫毛,扫毛纹路要清晰均匀、方向及深浅一致。

12) 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墙混凝土浇筑完后间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淀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13) 对于剪力墙较高不易观察处及夜间施工,应配备低压安全手把灯;暗柱、梁头等钢筋较密处,应改为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5.6 混凝土振捣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

应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以30cm为宜,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每一振点以表面出现浮浆,不冒气泡为度,时间宜为20秒左右,振捣时应注意振捣棒不得碰撞各种埋件。

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孔洞等有无移动、变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施工缝处振捣混凝土时,应由远而近向施工缝处推进,距离缝边900±100㎜处停止振捣,改用人工加强对此处混凝土的振捣,使其结合紧密。

5.7 混凝土的养护梁板混凝土浇筑完毕10~12小时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

天气炎热时,可缩短至2~3小时。

墙体拆模后及时刷脱模剂并从上口洒水养护,柱混凝土拆模后刷脱模剂并用塑料部包裹养护。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7天。

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浇水次数的确定应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湿润状态,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