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六项检查结果分析最近有很多女性朋友在医网咨询有关性激素六项检查的问题。
有的是因为月经不调,有的是因为不孕;有的已经做了性激素六项检查,但却不知检查结果是否正常,以及该如何分析;有的还没做性激素六项检查但又想了解性激素六项检查主要是了解哪方面疾病的……例如以下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来源及生理作用】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是腺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受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雌、孕激素的调节。
生育年龄妇女这些激素随月经周期出现周期性变化。
促卵泡生成素(FSH)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卵泡成熟及分泌雌激素。
促黄体生成素(LH)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女性排卵和黄体生成,以促使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正常值】血促卵泡生成素(FSH)血促黄体生成素(LH)测定时期正常范围︱测定时期正常范围青春期≤5︱卵泡期5~30正常女性5~20︱排卵期75~100 绝经后>40 ︱黄体期~30绝经期30~130【临床应用】1.协助判断闭经原因:促卵泡生成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正常值,提示闭经原因在腺垂体或下丘脑。
促卵泡生成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高于正常,病变在卵巢。
2.测定促黄体生成素(LH)峰值可以估计排卵时间及了解排卵情况,有助于不孕症的治疗及研究避孕药物的作用机制。
3.测定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比值:如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3表明促黄体生成素(LH)呈高值,促卵泡生成素(FSH)处于低水平,有助于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4.诊断性早熟有助于区分真性和假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由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引起,促卵泡生成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呈周期性变化。
假性性早熟的促卵泡生成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较低,且无周期性变化。
二、垂体催乳激素测定【来源及生理作用】催乳激素(PRL)是腺垂体催乳激素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蛋白激素,受下丘脑催乳激素抑制激素和催乳激素释放激素的双重调节。
血中催乳素分子结构有4种形态,临床测定的催乳素是各种形态的总和,因此催乳素的测定水平与生物学作用不一定平行。
催乳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乳房发育及泌乳,与卵巢类固醇激素共同作用促进分娩前乳房导管及腺体发育。
【正常值】不同时期血催乳素正常范围为:非妊娠期<1. 14mmol/L;妊娠早期(孕13周以内)<3.64mmol/L;妊娠中期(孕14-27周)<7. 28mmol/L;妊娠晚期(孕28周后)<18. 20mmol/L。
【临床应用】1.闭经、不孕及月经失调者无论有无泌乳均应测催乳素(PRL),以除外高催乳激素血症。
2.垂体肿瘤患者伴PRL异常增高时,应考虑有垂体催乳激素瘤。
3.催乳素(PRL)水平升高还见于性早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卵巢早衰、黄体功能欠佳、长期哺乳、神经精神刺激、药物作用(如氯丙嗪、避孕药、大量雌激素、利血平等)因素等;催乳素(PRL)水平降低多见于垂体功能减退、单纯性催乳激素分泌缺乏症等。
三、雌激素测定【来源及生理变化】育龄妇女体内雌激素主要由卵巢产生,孕妇体内雌激素主要由卵巢、胎盘产生,少量由肾上腺产生。
雌激素(E)分为雌酮(E)、雌二醇(E2)及雌三醇(E3)。
雌激素中E2活性最强,是卵巢产生的主要激素之一,对维持女性生殖功能及第二性征有重要作用。
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以雌酮为主。
E3是雌酮和雌二醇的降解产物。
妊娠期间胎盘产生大量E3,测血或尿中E3水平可反映胎儿胎盘功能状态。
幼女及少女体内雌激素处于较低水平,随年龄增长自青春期至成年女性E2水平不断增长。
在正常月经周期中,E2随卵巢内分泌的周期性变化而波动。
卵泡期早期雌激素水平最低,以后逐渐上升,至排卵前达高峰,以后又逐渐下降,排卵后达低点,以后又开始上升,排卵后7~8日出现第二个高峰,但低于第一个峰,以后迅速降至最低水平。
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E2水平低于卵泡期早期,雌激素主要来自雄烯二酮的外周转化。
【正常值】血E2、E1,参考值(pmol/L) 测定时间E2正常值E1正常值青春前期18.35~110.10 62.9162.8 卵泡期91. 75~275.25125~377.4 排卵期734.0~2202.0 125~377.4 黄体期367. 0~1 101.0125~377.4绝经后18.35~91. 75【临床应用】1.监测卵巢功能测定血E2或24小时尿总雌激素水平。
(1)判断闭经原因:①激素水平符合正常的周期变化,表明卵泡发育正常,应考虑为子宫性闭经;②雌激素水平偏低,闭经原因可能因原发或继发性卵巢功能低下或受药物影响而抑制卵巢功能,也可见于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高催乳激素血症等。
(2)诊断无排卵:雌激素无周期性变化,常见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某些绝经后子宫出血。
(3)监测卵泡发育:应用药物诱导排卵时,测定血中E2作为监测卵泡发育、成熟的指标之一,用以指导hCG用药及确定取卵时间。
(4)女性性早熟:临床多以8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诊断性早熟,血E2水平升高>275pmol/L为诊断性早熟的激素指标之一。
2.监测胎儿-胎盘单位功能:妊娠期E3主要由胎儿一胎盘单位产生,测定孕妇尿E3含量反映胎儿胎盘功能状态。
正常妊娠29周尿雌激素迅速增加,正常足月妊娠E3排出量平均为88.7nmol/24h尿。
妊娠36周后尿中E3排出量连续多次均<37nmol/24h尿或骤减>30%~40%,提示胎盘功能减退。
E3 <22. 2nmol/24h尿或骤减>50%,提示胎盘功能显著减退。
四、孕激素测定【来源及生理作用】人体孕激素由卵巢、胎盘和肾上腺皮质产生。
正常月经周期血中孕酮含量:卵泡期极低,排卵后卵巢黄体产生大量孕酮,水平迅速上升,在中期促黄体生成素(LH)峰后的第6~8日血浓度达高峰,月经前4日逐渐下降至卵泡期水平。
妊娠时血清孕酮水平随孕期增加而稳定上升,妊娠6周内主要来自卵巢黄体,妊娠中晚期则主要由胎盘分泌。
孕酮的作用主要是进一步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和腺体增生,利于胚胎着床,防止子宫收缩,使子宫在分娩前处于静止状态,降低母体免疫排斥反应。
同时孕酮还能促进乳腺腺泡发育,为泌乳作准备。
【正常值】血孕酮正常范围时期正常范围( nmol/L)卵泡期<3.18(卵泡期:约为月经第1-14天)黄体期15.9~63.6(黄体期:为排卵日至下次月经来潮)妊娠早期63.6~95.4(早期:怀孕的13周以内)妊娠中期159~318(中期:怀孕的14-27)妊娠晚期318~1272(晚期:怀孕的28-40周)绝经后<3.18【临床应用】1.监测排卵:血孕酮水平>15.9nmol/L,提示有排卵。
若孕酮水平符合有排卵,而无其他原因的不孕患者,需配合B型超声检查观察卵泡发育及排卵过程,以除外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
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无排卵性月经或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口服避孕药或长期使用GnRH激动剂;均可使孕酮水平下降。
2.了解黄体功能:黄体期血孕酮水平低于生理值,提示黄体功能不足;月经来潮第4~日血孕酮仍高于生理水平,提示黄体萎缩不全。
3.观察胎盘功能:妊娠期胎盘功能减退时,血中孕酮水平下降。
异位妊娠时,孕酮水平较低,如孕酮水平>78.0nmol/L(25ng/ml),基本可除外异位妊娠。
单次血清孕酮水平≤15.6nmol/L(5ng/ml),提示为死胎。
先兆流产时,孕酮值若有下降趋势有可能流产。
妊娠期尿孕酮排出量个体差异较大,难以估计胎盘功能,故临床已很少应用。
4.孕酮替代疗法的监测:孕早期切除黄体侧卵巢后,应用天然孕酮替代疗法时应监测血清孕酮水平。
五、雄激素测定【来源及生理变化】女性体内雄激素来自卵巢及肾上腺皮质。
雄激素主要有睾酮、雄烯二酮。
睾酮主要由卵巢和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转化而来;雄烯二酮50%来自卵巢,50%来自肾上腺皮质,其生物活性介于活性很强的睾酮和活性很弱的脱氢表雄酮之间。
血清中的脱氢表雄酮主要由肾上腺皮质产生。
绝经前,血清睾酮是卵巢雄激素来源的标志,绝经后肾上腺皮质是产生雄激素的主要部位。
【正常值】血总睾酮正常范围(nmol/L)测定时间正常范围卵泡期<1.4排卵期<2.1黄体期<1.7绝经后<1.2【临床应用】1.卵巢男性化肿瘤可在短期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雄激素过多症状,往往提示肿瘤。
2.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雄激素可能正常,也可能升高。
若治疗前雄激素水平升高,治疗后应下降。
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之一。
3.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时,血清雄激素异常升高。
4.两性畸形的鉴别:男性假两性畸形及真两性畸形,睾酮水平在男性正常范围内;女性假两性畸形则在女性正常范围内。
5.女性多毛症测血清睾酮水平正常时,多系毛囊对雄激素敏感所致。
6.应用雄激素制剂或具有雄激素作用的内分泌药物如达那唑等,用药期间有时需做雄激素测定。
7.高催乳激素血症有雄激素过多症状和体征,常规雄激素测定在正常范围者,应测定血清催乳激素水平。
以上就是性激素六项检查各种激素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最后在这里想强调一点的是,网友们要注意检查结果的单位,因为不同医院所采用的检查仪器或方法不一样,所以会出现位或参考范围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