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
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
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要点分析:教学重点:直角的初步认识,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直角的画法及判断直角教学准备:活动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板、钉板、练习卡、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1、师:同学们拿出活动角,能不能用手中的活动角做一个角?2、角是有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生: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做活动角,并说出角的组成部分,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为进一步学习直角做好了必要的孕伏和铺垫】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引出直角导入课题---从参观学校开始1、师:同学们我们是来自哪里的学生?生:实验小学师:老师拍了几张学校的图片,想不想看?生:想师:我们可是要带着问题进行参观哦,看一下我们学校哪里有角?教师播放,学生观看2、师:通过刚才的观看你觉得我们学校怎么样?(很美丽)这里面可有角的功劳,你发现了哪里有角?谁能起来说一下?生:教学楼窗户、文化长廊上有角、校牌上有角、学生作品上有角```师: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他们都不大也不小,他们都拐了一个直直的弯儿、师:它们是一个特殊的角,这个角像不像一个坐得笔直的小学生,所以我们给它起了一个比较形象的名字叫做“直角”今天王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直角的世界去认识直角。
(板书课题:直角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自己学校的图片,从学生的熟悉实际环境出发,能较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好本课开了个好头儿。
】三、新授(一)、认识直角符号-----给正方形标上直角符号如果确定是一个直角,通常我们会在直角上标一个这样的符号﹁,这就是直角符号。
你能在正方形上找出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吗?总结: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都是直角。
【设计意图:在正方形上标出直角符号,将四个开口方向都加以练习,及时巩固了直角符号的画法儿。
】(二)、寻找生活中的直角1、直角其实藏在我们的身边,很多地方都能找到它,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里还有直角?生回答:门上、窗户玻璃、柜子角、凳子、三角板……引导学生回答完整:“你能这样说吗?黑板的角是直角……2、“刚才这个同学说三角板上也有直角,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一找哪个角是直角?三角板上有几个直角?3、老师也给大家提供了带有直角得图片,我们一起看一下。
【设计意图:在找生活中的直角这一环节能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三)、动手做直角------导学(一)的内容1、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创作直角?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可以用折一折、围一围、画一画等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直角,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一的内容。
2、学生交流得出结论:(1)所有的直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2)所有的直角大小都相等(3)进一步验证直角大小都相等刚才同学们说门上面有直角,谁能下来比较一下这个直角和你手中做的直角相等吗?桌子呢?总结:“所有的直角大小都相等”【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进行操作,多种方式创作出直角,体验到做数学的乐趣,逐步提高要求,通过比较探讨出结论所有的直角大小都相等。
】(四)、直角的画法----教师讲解1、讲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出直角呢?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直角,先画顶点,然后将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对准所画的顶点,沿两条直角边描画出其他两边,这时所形成的角就是一个直角,我们要给它标上直角符号。
2、学生练习画在空白处和点子图上画直角(五)、直角的验证方法---微视频演示1、跟着微视频一起操作学习角得验证方法教师师:那如何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可以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验证。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卡,我们先来估测一下你认为哪几个是直角?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我们来操作验证一下拿出三角板跟老师一起操作播放微视频:“首先我们要找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将它的顶点与要检验的直角的顶点对齐,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要检验的角的一边对齐,看另一条边是否与直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重合在一起,就可以确定它是个直角。
我们就可以个它标上直角符号。
如果另一条边没有与直角边重合,那它就不是一个直角,我们可以简单得概括为:“一对顶点,二对边,三看另一边”2、学生练习【设计意图:直角的验证我觉得比直角的画法难度大,画直角可以自己随意找一个点作为顶点,描画出其他两边即可,而验证必须将已有的顶点与三角板上的顶点对齐,还需要移动其中的一边,看另一边,根据以往的教学发现这部分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所以我录制成微课让学生跟我一起操作,顺利地攻克了难点。
】(六)、比较角的大小小组活动完成导学案二看一看这三个角哪个大?哪个小?你想怎样比?我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进行比较,我想用活动角来进行比(第一个比直角小,第二个是直角,第三个比直角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与张开口的大小有关系)三、巩固练习(一)、慧眼识角(二)、猜一猜它是什么角?(三)我会数1、判断下面哪些角是直角?2、正方体上有几个直角?【设计意图:以闯关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地巩固了新知识。
】四、作业-----小小设计师1、欣赏生活中的角2、欣赏含有角的简笔画(房子、帆船、书包、柜子、电视等)3、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有心人,自己尝试着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可以用角自己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角,将所见的画下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想象力】五、总结1、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2、教师出示思维导图,系统条理的总结本堂课知识.【设计意图:思维导图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可以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直角的认识和大小比较点对点,边对边总评: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借助学具做角并观察角、比较得出直角得大小相等,整个环节学生完全自主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尝到了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在课堂上让学生找学校的角、生活中的角,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两个导学提纲贯穿整堂课,使学生很好的完成了自主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用思维导图将整堂课的知识脉络得以系统整理,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清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直角的认识和大小比较-----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
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
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本课是角的初步认识信息窗一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探究,同时也是后面学习锐角钝角的前续。
所以本堂课对于学生对于角得全面认识尤为重要。
学生对于直角在平时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如桌角、门角、练习本、课本的角都是直角,但这个名称学生可能是初次接触。
对于直角得检验方法,我认为不太好接受,尤其是斜着放得直角,接受起来可能有点难度,所以本课设计中在这方面设计题比较多一点,本课还有一大难点就是角的画法,学生可能会根据以往经验,随手用直尺画出一个直角,而不是运用直角工具进行比对着画,所以要加以强调。
对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起初学生可能凭直觉认为边长的那个角就是大角,可以引导学生都手量一量发现,其实同样大,在操作中感知并得出结论。
这节课的设计,力求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观察、操做、演示、比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理念。
直角的认识-----效果分析课堂上我运用了两个导学提纲贯穿整堂课,使学生很好的完成了自主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用思维导图将整堂课的知识脉络得以系统整理,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清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本堂课基本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主动观察、尝试、、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找、比、画、折、想、说、练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这节课充分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借助学具做角并观察角、比较得出直角得大小相等,整个环节学生完全自主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尝到了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在课堂上让学生找学校的角、生活中的角,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直角的认识和大小比较-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这一课时教科书运用了两个红点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直角。
第一步从数学书、三角形、计算机、地板砖、剪刀上,引导学生找角的同时复习了角的概念:“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角中有没有相同的角?学生会发现有三个角虽然开口方向不同但是其实都是一样的角,从中得出结论,这样的角就是直角。
在充分观察直角的图形后,教学表示直角的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