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九章制度.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科网页
1、什么是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国家权力如何产生、 如何行使和有关权力结构的规定, 又国家颁布和强制执行的,用以 约束社会成员和群体活动的规范 体系。
主导性制度 核心部分是有关国家性质,各阶
级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和国家管 理的原则,方式等方面的规定
2.政治制度的功能
法 5、社会设置 6、社会规范
1、劳史、霍伯特
制度是“社会认可的集团或关系”。 ——劳史 (Ross)
制度是“既定的和认可的社会生活的装置的全 体或任何一部分”。 ——霍伯特 (Hobhouse)
2、季亭史、赫芝拉
各种制度是“保存人类以往最佳成绩的一些 机 关”。 ——季亭史(Grldings)
6、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动准则,规范常常针对某一类 的具体问题,例如法律规范体系中有不同的具体法律约束着 人们具体的某类行为,而制度则是各种规范的总和,是规范 的系统,往往约束的是某一领域中人们共同的行为。
规范本身仅仅是人们的行为准则,而规范的执行与推广则需 要一整套的机构与人力,而社会制度是一整套规范体系及与 之相应的机构与设施的总和。
四、政治制度 五、宗教制度
制度有哪 些。。。
五种社会活动领域
五种主要社会活动领域相应地形成了五种制度:
(1)经济制度:关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产品如何分配与交换、 行为主体相互关系调整等方面的基本规范的总和。
(2)政治制度:关于各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行政、公共秩序、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规范的总和。
3、被少数人垄断
制度确立以后, 一般由少数人专门负责 执行,而现代社会,这些“少数人”就 是各种执行制度的专门机构与设备中的 工作人员。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社会的基本制度
一 社会制度的分类 自发产生的制度和根据客观历史需要而有
计划建立的制度 本源性制度和派生性制度
第二节 社会的基本制度
一、家庭制度 二、经济制度 三、教育制度
西方分类:教会和教派 实际划分:教会、教派、教宗和膜拜教团 中国宗教组织 中国宗教组织的基本任务
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一、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及其创新规律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与 创新
三、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的未来走 向
一、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及其 创新规律
生命周期: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从产生、 法杖、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 的过程。
2、经济制度的规范作用
经济制度从几个方面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 与社会关系:
(1)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2)劳动分工的规定 (3)交换活动的规定 (4)市场运行的规定 (5)经济活动中相互承诺的规定
3、当代社会中的两种主要 的经济制度
当代社会中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制度:
(1)市场经济制度 (2)计划经济制度
3.组织要素
Institution本身就有协会、学校、机 构等意思。制度是包括机构与设施的。 这是社会制度的实体部分,是制度及 其规范的载体。只有通过组织的活动, 社会制度才能使人们接受其控制,发 挥社会制度的特定功能。
4.设施要素
社会制度要实行,离不开具体的 社会机构及设施。
制度推动社会运转总是要凭借一 定的条件与媒介,必须有一定的 辅助物,这就是制度与组织所需 要的设施。
从制度层面看,社会化是制度化过程, 从社会化层面看,制度化是社会化的 手段和方法,社会制度作为人类文化 的精华,通过价值标准,主导社会化 的内容和方向,通过规范、组织和物 质设备为社会化提供基本保障。
制度的局限性
1、制度的惰性 2、“制度化逃避” 3、被少数人垄断
1、制度的惰性
制度是既存的传统习惯的合理化行为模 式,这种模式一经制度化(被公认的标 准化而成为稳定的规定),就容易形成 刻板的东西,制度变得僵化或形式化。
人类进入文化社会以来最基本得社会制度
血缘家庭、普纳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 一妻制家庭
三、经济制度
1、什么是经济制度? 2、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经济?
1、什么是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社会用以限制、调节或促进人们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行为的色会规范体 系。主要由经济法规、条令、经济组织及其 职能和性质的规范等方面构成,是关于生产 要素的分配、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制 度
设施是社会制度运作的空间场所 和物质基础。
三 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核心是价值标准 非人格化的权威力量 具有稳定性和差异性 具有抑扬性
四 制度的功能
一、行为导向 二、行为调控 三、文化创新 四、社会化促进
功能
(1)行为导向功能
为了使人们的角色行为保持一定程度的协 调和一致,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性和连续 性,社会总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来约束人们 的行为,社会制度就是其中的一种
二、制度的构成要素
1.价值要素 2.规范要素 3.组织要素 4.设备要素
1.价值要素
用来阐述制度的终极目标或存在价值 的理论基础。社会制度的观念系统通 常体现在一系列的社会学说、理论或 思想上,特别是集中体现在社会主文 化的意识形态上。
2.规范要素
它是制度运行过程中起实际作用的要素, 是一系列关于人们特定社会行为模式的 规定。
这种规范在漫长的岁月中,由社会的有识之士对其加以 比较、取舍、创新、改革,并加以组织化、条文化就创 造出适合时宜的制度。这种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自然而 产生的社会关系的系统模式就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制度, 例如,家庭、婚姻、宗教、国家等制度。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要依靠国家的力量或某种群体 的力量,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作出一系列行 为规定,并建立相应的设备、设施等,如银行制、议会 制、军事制度、教育制度。
(2)行为调控功能
通常表现为对合乎规范的行为进行鼓励 和对偏离规范的行为进行惩戒,调适角 色关系,消除社会运行的障碍,建立正 常的社会秩序促使社会行为有序化
(3)文化创新功能
作为一种整合力量,通过保存和传递 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使之得以 世代沿袭,并在空间上得到普及和发 展
(4)社会化促进功能
这两种制度在价值观念、规范、组织、设 施上均有差异,有各自的运行规则。
四、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社会的启导、延续和发展制度,是与科 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传授知识,提高 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规范体系及其组织机构的 总和
教育制度的形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 教育制度的载体是学校。
精英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进行统治的,并不代表更大的社会 利益。而精英集团通常只有一个,而且这一群体紧握权力, 把社会塑造成一个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且人们也认为是必不 可少的社会。
C.阶级冲突论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部历史可以被描 绘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斗争的历史。
六 宗教制度
宗教制度包括宗教观念、信仰、宗教仪式 以及宗教组织形式在内的规范体系。
2、“制度化逃避”
它是指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大量违背制度要 求,但在现实中又行得通的行为与现象。
这种“制度化逃避”是形式上的制度与现实 中的制度的矛盾。
所谓形式上的制度,即是公认的、成文的制 度;现实中的制度,即是现实生活中真正实 行着的制度。
从制度本身的要求来看,这两种制度重合的 程度越高越好。
(1)规范社会秩序。人类社会行 为的复杂性、社会关系的多样性 以及利益驱动的多极化,因此规 范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十分 必要
(2)管理公共事务。核心任务
A.多元论
多元论把社会看成是由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 包括社会阶级、政治党派、工会、经济组织 和消费者。这些不同群体不断地提出要求, 试图影响政府决策者。
教育的功能
显功能: 1. 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 2. 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3. 文凭功能,即确定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的功能 4. 社会选择功能 潜功能:社会控制、调整协调社会职业
体系和社会分层体系、缩小收入差距、 剩余剩余劳动力
五、政治制度
1、什么是政治制度? 2、政治制度的功能 3、政治权力 4、安全阀制度
社会规范通常包括各种准则、条例、章 程、纪律、法律、程序等,这些规范的 综合就构成了制度。
社会制度通过各种具体规范来确定人们 的行为模式,规定了社会成员在社会生 活中的角色、身份。
首先,它是对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双方权利 与义务的规定,这是社会性的外部规定, 对个人具有命令的一面。
其次,它是对一定社会关系主体的行为的 基本规定。
第九章 制度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制度 第二节 社会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
新
第一节 制度的内涵
一、制度的定义 二、制度的形成 三、制度的构成要素
制度
一、制度的定义
1、劳史(Ross)、霍伯特(Hobhouse) 2、季亭史(Grldings)、赫芝拉(Hertzler) 3、爱尔乌德(Ellwood)、孙本文 4、《国际社会学百科全书》和其他社会学家的用
规范主要针对行动者个体,制度主要为群体或组织的互动建 立一种稳定的模式或框架,从而使社会变成一个具有内部秩 序的结构完整的系统。
社会制度的定义
基于一定的价格标准而设立和形成的一套 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自 觉遵守的规范体系。
二、制度的形成
制度的形成
社会制度的起源是基于人类生活的需要。 这些满足需要的途径、方法和经验,就成为一个群体
或一个地区的稳定的交往模式——习俗。 这种习俗由群体成员认定其价值,作为行为期待的准
则,相互约定和缔结的某种关系,用以增进大众的福 利,获得社会普遍的理解与运用,这时从习俗中演化 出各种更为具体的、比较确定的行为准则,如道德、 禁忌、习惯法、宗教、法律等,交往按稳定模式发展, 最后形成某种固定的社会生活系统模式,上升为一种 大众必须遵守的公共规范,这种规范有社会公认的权 威,一般人不敢轻易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