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

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

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任务1客观题共30题(满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第1题. 社会一词源于()。

A. 中国B. 美国C. 英国D. 德国第2题.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A. 语言B. 思维C. 劳动D. 直立行走第3题. 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 <社会学研究>B. <社会学原理>C. <实践哲学教程>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第4题. 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 严复B. 康有为C. 梁启超D. 陈千秋第5题. 文化是指()。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第6题. 需要层次理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A. 弗洛伊德B. 莱格C. 米德D. 马斯洛第7题. 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 生理的B. 安全的C. 归属的D. 自尊的第8题. 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A. 米德B. 库利C. 布卢默D. 托马斯第9题. 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朋友谈心B. 观众看电影C. 顾客的摩肩接踵D. 乘客之间前拥后挤第10题.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A. 冲突B. 竞争C. 合作D. 顺应第11题. 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B. 林顿D. 米德第12题. 一位教师与学生、家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A. 复式角色B. 角色丛C. 实际角色D. 自致角色第13题. 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学现象称为()。

A. 角色扮演B. 角色冲突C. 角色中断D. 角色失败第14题. 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 赶时髦B. 抢购C. 春游D. 球迷闹事第15题.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B. 权力主义C. 悲观主义D. 乐观主义第16题. 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哪个阶段()。

A. 形式运算B. 具体运算C. 感知运算D. 前运算第17题. 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 心理上的矛盾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C. 心理上的紧张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第18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 再社会化B. 特殊社会化C. 重新社会化D. 继续社会化第19题.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A. 规模小B. 人际关系密切C. 存在长久D. 综合性功能第20题.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核心家庭B. 主干家庭C. 联合家庭D. 其他家庭第21题. 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交换关系B. 索取关系C. 对立关系D. 奉献关系第22题. 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B. 法约尔D. 梅奥第23题. 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

A. 家长制B. 古典管理理论C.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D. 当代管理理论第24题.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A. 城乡对立B. 缩小城乡差别C. 农村发展为城市D. 城乡协调发展第25题. 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提出的。

A. 芝加哥学派B. 纽约学派C. 华盛顿学派D. 哈佛大学学派第26题. 结构功能主义主要人物是()。

B. 斯宾塞C. 库利D. 丁伯根第27题.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 过度城市化B. 逆城市化C. 郊区化D. 城乡融合第28题. 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

A. 迪尔凯姆B. 帕森斯C. 韦伯D. 吴文藻第29题. 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A. 肉体上消灭B. 财产上全部没收C. 让其自生自灭D.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第30题. 整合作用是指()。

A. 一个社会的整合作用B. 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 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D. 一个社会的稳定任务2第1题.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A. 规模小B. 人际关系密切C. 存在长久D. 综合性功能第2题.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核心家庭B. 主干家庭C. 联合家庭D. 其他家庭第3题. 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交换关系B. 索取关系C. 对立关系D. 奉献关系第4题. 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B. 法约尔C. 麦格雷戈D. 梅奥第5题. 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

A. 家长制B. 古典管理理论C.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D. 当代管理理论第6题.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A. 城乡对立B. 缩小城乡差别C. 农村发展为城市D. 城乡协调发展第7题. 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提出的。

A. 芝加哥学派B. 纽约学派C. 华盛顿学派D. 哈佛大学学派第8题. 结构功能主义主要人物是()。

A. 帕森斯B. 斯宾塞C. 库利D. 丁伯根第9题.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 过度城市化B. 逆城市化C. 郊区化D. 城乡融合第10题. 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

A. 迪尔凯姆B. 帕森斯C. 韦伯D. 吴文藻第11题. 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A. 肉体上消灭B. 财产上全部没收C. 让其自生自灭D.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第12题. 整合作用是指()。

A. 一个社会的整合作用B. 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 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D. 一个社会的稳定第13题. 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A. 制度化优先B. 制度化冲突C. 制度化逃避D. 制度化建设第14题. 提出社会失范论是()。

A. 罗斯B. 默顿D. 韦伯第15题. 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A. 逃避行为B. 形式主义C. 创新D. 反叛第16题. 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但遵从制度化手段。

此是()。

A. 逃避行为B. 形式主义C. 遵从D. 反叛第17题. 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理论。

()A. 社会失范论B. 标签论C. 亚文化群体论D.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第18题. 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B. 外在控制C. 积极的控制D. 非正式控制第19题. 什么问题正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A. 人口问题B. 失业问题C. 环境问题D. 贫穷问题第20题. 我国的基本国策是()。

A.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B. 计划生育C. 缩小城乡差别D. 扶贫第21题. 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

A. 就业B. 失业C. 显性失业D. 不充分就业第22题. 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

A. 经济学定义B. 政治学定义C. 社会文化的定义D. 环境学定义第23题. 社会保险是()。

A. 社会救助B. 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 社会福利D. 人身.人寿保险第24题. 社会工作是指()。

A. 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B. 本职工作之外为群众服务C. 没有报酬的为群众服务的工作D. 国家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第25题. 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

A. 生物有机体说B. 社会进化论C. 社会均衡论D. 文化类型说第26题. 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

()A. 社会进化论B. 历史循环论C. 社会均衡论D. 历史三阶段说第27题. 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说法。

()A. 文化类型说B. 生物有机体说C. 历史三阶段说D. 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第28题. 一个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

A. 水平流动B. 个人流动C. 代内流动D. 向上流动第29题. 《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

B. 托夫勒C. 佩切伊D. 贝尔第30题. 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调到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

()A. 信息社会论B. 社会趋同论C. 依附理论D. 后工业社会论任务3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第1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 再社会化B. 特殊社会化C. 重新社会化D. 继续社会化第2题.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人际关系密切C. 存在长久D. 综合性功能第3题.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核心家庭B. 主干家庭C. 联合家庭D. 其他家庭第4题. 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交换关系B. 索取关系C. 对立关系D. 奉献关系第5题. 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B. 法约尔C. 麦格雷戈D. 梅奥第6题. 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

A. 家长制B. 古典管理理论C.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D. 当代管理理论第7题.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A. 城乡对立B. 缩小城乡差别C. 农村发展为城市D. 城乡协调发展第8题. 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提出的。

A. 芝加哥学派B. 纽约学派C. 华盛顿学派D. 哈佛大学学派第9题. 结构功能主义主要人物是()。

A. 帕森斯B. 斯宾塞C. 库利D. 丁伯根第10题.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 过度城市化B. 逆城市化C. 郊区化D. 城乡融合第11题. 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

A. 迪尔凯姆B. 帕森斯C. 韦伯D. 吴文藻第12题. 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A. 肉体上消灭B. 财产上全部没收C. 让其自生自灭D.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第13题. 整合作用是指()。

A. 一个社会的整合作用B. 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 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D. 一个社会的稳定第14题. 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