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查 《老年社会工作》试卷 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7页,6个大题,满分100分,100分钟完卷。
2、开卷考试。
3、适用班级:2011级社会工作 评阅人:_____________ 总分人: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本大题共16题,每小题1分,共计16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
( ) A.生命回顾 B.善于发现老年人的潜能 C.怀旧 D.给予老年人物质帮助 2.“去机构化”是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 )产生的、对照顾方式谋求改革的运动。
A.中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3.1987年民政部第一次提出了( )的概念来代替“社区福利服务网络”。
A.社区照顾 B.社区管理 C.社区服务 D.社区福利 4.老年人格类型理论认为,( )是人格调适良好的类型。
①成熟型 ②摇椅型 ③防卫型 ④愤怒型 ⑤自怨自艾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社会脱离理论属于( )的观点,是1961年由卡明和亨利提出的,也是在老
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
____
___
__
__
___
__
__
系_
__
__
___
__专业_
__
__
___
__
_班级
姓名_
__
___
__
__
___
__
学号__
___
__
__
___
__
_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A.功能派
B.互动派
C.批判派
D.冲突派
6.1999年的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
A. 实现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的目标
B.“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的口号
C.“应当教育普通大众消除对于老龄化的消极看法、各种不正确的说法和陈旧观念”
的观点
D.“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草案
7.老年小组工作在针对相对健康且具有活动能力的社区中的老年人时,主要是以开展()为主要内容的团体辅导活动。
A.座谈会
B.社会交往
C.健康讲座
D.游戏活动
8.下列哪项不是属于“由社区照顾”的类型。
()
A.非正式照顾
B.机构照顾
C.居家照顾
D.日托照顾
9.老年人再婚,首先是()
A.物质上的需要
B.精神上的需要
C.互相照顾的需要
D.生理上的需要
10.基本养老金是由()构成
①基础养老金②补充养老金③个人账户养老金④医疗保健养老金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11.1966年,霍恩和卡特尔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人的智力包含了两个主要因素,其中()是一个人生下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
A.晶态智力
B.固态智力
C.液态智力
D.气态智力
12.相互作用理论主要包括()
①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②标志理论③社会损害理论④社会重建理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衡量人口老龄化状况的指标体系通常可以划分为()
①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指标体系②反映人口老龄化的密度指标体系
③反映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指标体系④反映人口老龄化的抚养比指标体系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4.老年痴呆症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
A.迷糊期
B.混乱期
C.遗忘期
D.痴呆期
15.心理社会模式的治疗方式可以分为()
①精神治疗②直接治疗③怀旧治疗④间接治疗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
16.影响老年人机构生活质量的因素有()
①重新安置与环境改变②入住机构前的影响③机构化④生活规律的改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判断题(请在正确题目后面的括号内填写T,错误的则填F。
本大题共
12题,每小题1分,共计12分)
1.老年人的机械记忆比意义记忆减退缓慢。
()
2.老人的回忆能力明显比再认能力好。
()
3.人类的衰老首先是从心理方面开始的。
()
4.社会强调的理念是“人在环境中”,即社会工作者要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种问题及其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
5.微观层面的老年社会学理论包括脱离理论、活动理论、角色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交换理论。
()
6.权能激发取向的实务工作在于强调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根本宗旨。
()
7.个人的心理发展是受其社会环境和生理状态影响的。
()
8.老年小组工作是一种间接的助人方法或手段,主要对象是有各种问题的老人。
()
9.社区照顾服务是为空巢老人提供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强调对空巢老人应以子女照顾为主、夫妻照顾为辅;以政府照顾为主、社会照顾为辅的方针。
()10.目前我国尚未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人口结构处于非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
()11.人口老龄化的类型可划分为底部人口老龄化和顶部人口老龄化两种类型。
()
12.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它从人口数量变化和年龄变化的角度来考
察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状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老年问题
2.活动理论
3.人生回顾疗法
4.仓库模式
5.退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简述老年人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
2.简述老人再婚的特点。
3.简述可以免除赡养义务的情形。
5.简述我国社区老年服务存在的问题。
五、论述题(共计15分):为什么在我国要大力发展老年社区照顾?
六、分析题(共计17分)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
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双儿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
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和谐。
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世。
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经常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
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醉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为老伴的死而自责。
不到三个月,原本身体健康的陈教授,变得骨瘦如柴、精神恍惚。
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小张开展工作。
问题:
1、上述案例中,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2、针对这些困境,小张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3、根据本案例归纳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