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教学课件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教学课件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31
“杨柳”简释
•
在中国古代诗词文赋中,
“杨柳”往往指的是“柳树”
,而不是“杨树”和“柳树”
并称。
•
例如:成语“百步穿杨”
,查阅《战国策·苏厉谓周君》
:“(苏厉)谓白起曰:楚有
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
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
曰善。”
•
《诗经·小雅·采薇》:“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显然,只有风
• 2、唐朝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州地区 ,分布着很多象黄河这样的大大小小的、由西 向东流向的河流。这些河流流经的狭长的河谷 地带,水草肥美,是吐蕃、突厥和回纥等游牧 民族向唐朝侵略的极佳通道。唐朝虽然在这些 地区部署了很多军事要塞,但是依然很难有效 阻挡游牧民族大军的突然性袭击。
26
一片孤城万仞山
做出牺牲,戍守边疆,守卫自己的家园吧。
怨了又能怎么样呢,不还是得忍耐下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之情,鼓足勇气拼命抵御强敌的
入侵吗?
30
王翰《凉州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将战死沙场诙谐地诗化成“醉卧”,将残酷的战争 演绎成一种浪漫的英雄传奇,这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样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这样豪迈奔放的英雄主义 精神,恐怕才是盛唐边塞诗的真正“诗魂”吧。
•
对于如此狭长的军事防区来说,形成一个没有
漏洞,互相呼应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即使到今天都
不太容易做到,更不要说是唐朝了。阅读这个时期的
史料,我们经常看到战争突然爆发后,唐朝边境的某
个军事要塞孤军困守,迫切盼望援兵赶快到来的相似
情境不断重复上演。因此,整个陇右道东部地区经常
承受着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百姓很难做5
•
但是,玉门故关,位于唐朝时期的沙州
,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境内。唐代的
玉门关,位于唐朝的瓜州,也就是今天的甘
肃省瓜州县境内双塔堡一带。距离唐朝时期
的凉州都还是很远的。
16
《凉州词》,也就是《凉州曲》的歌词。其中 提到的凉州究竟指的是哪里?
左图:东汉凉 州刺史部地图
右图:唐朝陇右 道东部地区地图
感受一下,这首民间传唱的曲子,反映了 唐朝各族人民对于自己的国家的一种什么样的 感情?
4
安史之乱以前,唐朝牢牢地 控制着河西地区,当地经济繁荣, 人口密集,各族和睦相处。岑参 在诗中说:“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一派盛唐气 象!
5
盛唐边塞诗与西域音乐的关系
•
自从西汉时期汉武帝命令张骞通西域以后,丝绸之
今甘肃省兰州市)等共计18个州。
18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最早记录王之涣《凉州词》的《国秀集
》里,第1、2句:“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
直上白云间。”《集异记》则为“黄沙远上
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哪种版本更好?
19
• 如何确定意境优劣? • 1、诗歌尚虚。注重开阔的意境,不会绝对写
姿绰约、依依牵情的柳树,才
会唤起风雪中归来的士兵对昔
日儿女情长离别场景的美好追
忆与无尽遐思。
32
唐诗中的“杨柳”有三重意象
• 1、唐朝时候,人们离别时候有折柳送别的习 俗。“柳”谐音“留”,暗喻挽留的意思。
• 2、在佛教和道教中,杨柳又是用来消灾解难 的仙木灵物。可以祝愿一路平安。
• 3、指的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使用羌 笛演奏的《折杨柳曲》。这首曲子节奏急促 、繁杂,音声嘹亮、激昂。这样的乐曲,实 际上是鼓舞士气的战歌。
节拍强劲的乐舞,对于《凉州词》等边塞诗的创作,确立了其刚健激越
的精神基调,赋予了这些诗唐朝开放进取的时代精神,是有极大影响的
。
7
二、诗人生平
•
王之涣(688年—742年),盛唐时期的
著名诗人,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
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 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 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17
《凉州词》所涵盖的地理范围
•
唐朝诗人创作的《凉州词》,其中所涵
盖的地理范围,其实是整个古凉州地区,也
就是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包括当时的沙
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瓜州(治所
在今甘肃省瓜州县)、肃州(治所在今甘肃
省酒泉市)、甘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张掖市
)、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市)、鄯州
(治所在今青海省乐都县)、兰州(治所在
• 2、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唐朝正式任命凉州都督贺拔廷 嗣为河西节度使,目的是加强对边地的统治,防范吐蕃、突厥 的侵扰。从此以后,节度使制度成为唐朝定制。
• 3、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全国共有十个节度使,其中河西、陇 右两节度驻陇右道东部。河西节度使驻凉州,其任务是断隔羌 胡。羌指吐蕃,胡为突厥。陇右节度使驻鄯州,是为了防备羌 戎,这是说主要是为了对付吐蕃。河西节度使管兵7.3万人,马 19400匹。其兵数仅次于东北的范阳节度使。陇右节度使管兵7 万人,马100600匹。可以说,陇右道东部的驻军是全国最为雄 厚的。
甘肃省武威市距
离黄河还是比较
远的。
13
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隘。西
汉汉武帝时设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北小方盘城,是
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14
隋唐时,玉门关关址已经由今天甘肃省 敦煌市西北迁至敦煌以东的今甘肃瓜州县境 内双塔堡一带,距离汉代玉门关东约240公里。 原来汉朝的玉门关旧址被称为玉门故关。
相应的舞蹈表演。可以说是“载歌载舞”。
6
•
《凉州词》,就是为西域地区传入的《凉州曲》填写的歌词。据说
有一位龟兹国王爱好音乐,他在大山中听风声水声,和他的乐师们一起
谱成许多歌曲,在西域风行一时。唐朝的陇右节度使郭知远搜集到这些
曲谱,进献给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就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
新的中国歌词。就以歌曲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有“伊州”、“甘州”
28
一片孤城万仞山
• 这句该如何理解? • 自然山川地理的壮美; • 军事重镇孤立无援的不利局
面。
29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唐朝陇右道东部地区的国防压力一直是
很沉重的。这直接导致了唐朝前期府兵制向
长期戍边的募兵制的转变。由此,我们才能
理解王之涣在《凉州词》中为什么要劝慰戍
边将士“羌笛何须怨杨柳”。因为总得有人
路逐渐形成并成为了一种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文化交
流通道。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经由西域传到了中原,对
我国汉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广的影响。唐朝宫
廷燕乐的“十部乐”就有很多是从西域传过来的。受朝
廷影响,唐朝的文化广泛地吸收了西域文化的成分,唐
诗也不例外。
•
唐诗,绝大部分是“歌诗”。唐诗使用的乐曲,很
多是北朝以来从西域地区传来的,而且演唱的时候还有
实。 • 2、句法气势上,还是“黄河远上白云间”好
。和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上来”一样的壮美意境,一样大气磅礴的气 势。
20
一片孤城万仞山
• 这句该如何理 解?
• 自然山川地理 的壮美;
21
唐朝陇右道东部地区在国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唐朝前期疆域
盛唐时期疆域
唐朝后期疆域
22
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 州地区,是一个关系到唐朝生死攸关 利益的重要战略地区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1
一、时代背景
•
盛唐时期,唐朝与吐蕃的战争进入激烈
交锋时期。西北边疆的国防形势日趋紧张。
唐朝对于吐蕃的根本战略也从积极进攻转向
全面防御。
2
唐朝疆域变迁
唐朝前期疆域
盛唐时期疆域
唐朝后期疆域
3
敦煌曲子词·献忠心 生死大唐好,喜难任。 齐拍手,奏仙音。 各向本国里,呈歌舞, 愿皇寿,千万岁,献忠心。
10
唐朝时期的凉州
•
岑参:“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
•
元稹:“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
•
北宋欧阳修《五代史记》:“唐之盛时,河
西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乐”。
11
唐朝时候的凉 州,隶属于陇右道 ,大致相当于今天 的甘肃省武威市。
12
黄河远上白云间
•
唐朝的凉州
,也就是今天的
、“凉州”等十多个曲调。唐朝诗人们热烈欢迎这些新鲜的歌曲,大家
都为它们作词,因此许多人的诗集里都有以“凉州词”、“伊州词”或
“瓜州词”为题的诗歌。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凉州词》在唐代并不
是诗题,而是一种来源于西域的新的乐府曲名。同时,当时还有《凉州
》舞,是一种动作舒缓柔美的软舞,一般跟《凉州》音乐而舞蹈。这些
• 1、拱卫唐朝都城长安所在的关内道; • 2、北御突厥和回纥,西抗吐蕃; • 3、扼守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河西走廊,
连接西域地区的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 府辖区; • 4、唐朝放牧战马的重要地区。
23
唐朝在陇右道东部地区的军事部署
• 1、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平定河西,设置凉州总管府。武德七 年(624年)改为凉州都督府。凉州都督府,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属 于中都督府。
24
唐朝重兵把守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依然 处于军事上极为不利的局面 • 1、陇右道东部,特别是河西诸州
,是有战略上的缺点的。河西诸州 东西绵延数千里,南北最狭窄处却 短促到只有一百多里,又夹处南北 两大强邻之间,万一中间被截断, 不仅陇右道东部不能首尾兼顾,就 是安西北庭四镇,也将和中原难以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