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抗滑桩工程1资料

01抗滑桩工程1资料


i 1
ji
(一)基本公式
Ei-1
θ i-1
Pwi
αi
Qi
Wi
Ei
Ri
θi
Ni
n1
n1
(Ri j ) Rn
Fs

i 1 n1
ji n1
(Ti j ) Tn
i 1
ji
n1
j i i1 i2 n1 j i
传递系数: j cos(i i1 ) sin(i i1 ) tani1 j=i
第i条块滑体抗滑力(kN/m):Ri Ni tani cili 第i条块滑体下滑力(kN/m):
Ti Wi sini PWi cosi i Qi cosi
(一)基本公式
Ri Ni tani cili
Ei-1
θ i-1
Pwi
αi
Qi
Wi
Ei
Ti Wi sini PWi cosi i Qi cosi
综合影 响系数
水平地 震系数
(一)基本公式
基本烈度
7
水平地震
系数
0.1
综合影响系数 取0.25
8
9
0.2 0.4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设计技术要求
地震荷载一般只考虑沿滑动主滑轴线方向的水平向地震作用,整体稳定分析一般不计入地震 动水压力。
作用于质点 i 的水平地震惯性力 pi 按下式计算:
结构形式
排式单桩 承台桩 排架桩 ……
尺寸
常规桩 微型桩
(二)抗滑桩类型
(二)抗滑桩类型
(二)抗滑桩类型
抗滑桩形式及其布置 ①圆桩②矩形桩③板桩
(三)抗滑桩特点
1、抗滑能力强,在滑坡推力大、滑动带深的情况下,能够 克服抗滑挡土墙难以克服的困难。
2、桩位灵活,可以设在滑坡体中最有利抗滑的部位,可 以单独使用,也能与其它建筑物配合使用。
三峡库区新滩滑坡(1985.06.12)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 2003.07.13)
清江水布垭库区大堰塘滑坡(2007.06.15)
防治措施
主要防治措施的思路分为两方面: (1)提高抗滑力; (2)减小下滑力。
主要的防治措施可分为: (1)改变边坡几何形态; (2)排水 (3)设置支挡结构; (4)斜坡内部加固。
a 第i块 Ei-1
θ e i-1 W i1
ha
W i2 α i
d
L 滑面
Ti θ i
Ni
b
i+1
f θ i Ei
hb
c
(一)基本公式
静力平衡:
Ei-1
Pwi
αi
θ i-1
Wi
Ei
Ri
θi
Ni
n1
n1
(Ri j ) Rn
Fs

i 1 n1
ji n1
(Ti j ) Tn
Ni Wi cos i PWi sini i Qi sin i
PWi W iVid Wi Viu Vid Fi
三、平面滑动法
对土质滑坡和岩体破碎的岩质滑坡,按下式计算:
(一)抗滑桩概念
(一)抗滑桩概念
(一)抗滑桩概念
(一)抗滑桩概念
(一)抗滑桩概念
桩身中预埋2~4根声测管
(一)抗滑桩概念
(一)抗滑桩概念
(一)抗滑桩概念
(一)抗滑桩概念
(二)抗滑桩类型
施工方式
打入桩 钻孔桩 挖孔桩
截面形态
圆形桩 管形桩 矩形桩
材料
木桩 钢桩 钢混桩
刚度
刚性桩 弹性桩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年
2004
2005
2006
2007
中国地质灾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我国地质灾害类型和各类型的分布数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地质灾 害总数
875 17751 102804 2536
滑坡
572 9359 88523 15478
崩塌
181 7654 13160 7722
3、可以沿桩长根据弯矩大小合理地布置钢筋(优于管形桩、 打入桩)。
4、施工方便,设备简单。采用混凝土或少量钢筋混凝土护 壁,安全、可靠。
5、间隔开挖桩孔,不易恶化滑坡状态,利于整治在活动中 的滑坡,利于抢修工程。
6、通过开挖桩孔,能够直接校核地质情况,进而可以检验 和修改原来的设计,使之更切合实际,发现问题,易于补救。
Ei-1
θ i-1
Pwi α i
Qi
Wi
Ei
岩土体的天然 容重 (kN/m3)
Ri
θi
Ni
Wi Viu Vid Fi
第i条块所受地 面荷载 (kN)
浸润线以下 体积 (m3/m)
岩土体的浮容 重 (kN/m3)
(二)受力分析
Ei-1
θ i-1
Pwi
αi
Qi Wi
Ri
θi
Ni
对整体 k Ri Ti
根据上述设计要求,抗滑桩的设计内容一般为:
(1)进行桩群的平面布置,确定桩位、桩间距等平面尺度; (2)拟定桩型、桩埋深、桩长、桩断面尺寸; (3)根据拟定的结构确定作用于抗滑桩上的力系; (4)确定桩的计算宽度,选定地基反力系数,进行桩的受 力和变形计算;
(5)进行桩截面的配筋计算和一般的构造设计; (6)提出施工技术要求,拟定施工方案,计算工程量,编 制概(预)算等。
Ri
θi
Ni
第i条块单宽渗透压力(kN/m) ,作用方向倾角为 i:
PWi W iVid
第i条块滑体滑动面法线上的反力(kN/m):
Ni Wi cos i PWi sini i Qi sin i
第i条块自重与建筑等地面荷载之和(kN/m): Wi Viu Vid Fi
根据 En 0
n1 n1
n1
n1
k[ (Ti j ) Tn ] (Ri j ) Rn
i1
j i
i1
j i
n1
n1
(Ri j ) Rn
k
i 1 n1
j i n1
(Ti j ) Tn
i 1
j i
二、圆弧滑动法
抗滑桩设计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抗滑桩提供的阻滑力要使整个滑坡体具有足够的稳定
性,即滑坡体的稳定安全系数满足相应规范规定的安全系 数或可靠指标,同时保证坡体不从桩顶滑出,不从桩间挤 出;
(2)抗滑桩桩身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即桩的断面要 有足够的刚度,桩的应力和变形满足规定要求;
(3)桩周的地基抗力和滑体的变形在容许范围内; (4)抗滑桩的埋深及锚固深度、桩问距、桩结构尺度和桩 断面尺寸都比较适当,安全可靠,施工可行、方便,造价 较经济。
pi k H CZ iWi
式中 kH 水平地震系数。烈度为Ⅶ度时 k H =0.1;烈度为Ⅷ度时 k H =0.2;
CZ
综合影响系数,取 1 ; 4
i 地震加速度分布系数,对崩塌、滑坡体取 1.0;
Wi 集中在 i 质点的重量。
(一)基本公式
Ri Ni tani cili
Ei-1
一般土质滑坡、部分堆积层 滑坡、节理发育呈破裂结构的 岩质滑坡,滑移时产生旋转破 坏,滑面呈圆弧面。滑坡有明 显滑面,稳定性主要与滑面抗 剪强度有关,采用一般条分法 与毕绍普法的计算结果很接近
力矩平衡:
Fs
Ri Ti
Fs
Ri Ti
Ri Ni tani cili Ti Wi sini PWi cosi i Qi cosi
E2 kT2 R2 E1cos(1 2 ) sin(1 2 ) tan2
令 1 cos(1 2 ) sin(1 2 ) tan2
E2 kT2 R2 E11
认为条块间的作用力合 力(剩余下滑力)方向 与滑动面倾角一致
第3条块
Ei-1
(一)基本公式
Ri Ni tani cili
Ei-1
θ i-1
Pwi
αi
Qi
Wi
Ei
Ti Wi sini PWi cosi i Qi cosiBiblioteka RiθiNi
第i条块所受地震力(kN/m):
Qi c1cz khGs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结构重 要性修 正系数
抗滑桩工程
李德营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人数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中国地质灾害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
160
140
120
100
亿元
80
60
40
20
0 1998
i 第i条块底面倾角,反倾时取负值
(一)基本公式
Ei-1
θ i-1
Pwi
αi
Qi
Wi
Ei
Ri
θi
Ni
i为地下水渗透坡降: i sin i
PWi W iVid
第i条块单位宽度岩 土体的浸润线以下 体积 (m3/m)
水的容重 (kN/m3)
(一)基本公式
浸润线以上 体积 (m3/m)
泥石流
77 566 417 1215
地面塌 陷 25 137 398 57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