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篇-日本文学1.奈良时期(8世纪初-末)⏹《万叶集》●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
其所收诗歌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长短和歌,多数为奈良年间(公元710~784)的作品。
一般认为《万叶集》经多年、多人编选传承,约在8世纪后半叶由大伴家持(公元717~785)完成。
●《万叶集》的编次方法,各卷不同。
有的卷按年代编次,有的卷按内容分为杂歌、挽歌、相闻歌(广义指赠答歌,狭义指恋歌)三大类,有的卷还设譬喻歌防人歌(戍边兵士歌)等目。
●《万叶集》成书时,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全部诗歌都是借用汉字即“万叶假名“记录下来的。
●《万叶集》与《古今集》、《新古今集》并称三大歌集。
《万叶集》编撰之后,和歌创作有所衰落。
从风格上看,《万叶集》受唐风影响,《古今集》则带有更多的日本特色。
⏹柿本人麿“歌圣”2.平安时期(8世纪末-12世纪末)⏹《古今和歌集》(《古今集》)●《古今和歌集》是日本平安朝初期(十世纪初)天皇敕撰而成。
日本短歌到平安朝,已基本取代了长歌,成了单独的短歌形式。
●《古今和歌集》20卷,收和歌一千多首,洋溢着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古今和歌集》是一部巨大的文学宝库,其文之流畅与优美奠定了其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
●《古今集》与《万叶集》不同,在内容上则逐渐带有贵族倾向,风格也变得纤丽,但也有《万叶集》的流风遗韵。
●内容:自然景物为主要题材--歌颂爱情&四季描写--抒情。
⏹《和汉朗咏集》●1000年左右编选。
朗咏是平安时代出现的一种流行于贵族文人间的一种歌谣形式,吟唱的内容是唐诗文佳句,日本汉诗文佳句,以及和歌。
●集子共收有中国诗文佳句234首,日本的354首,和歌216首。
其中白居易的诗句有135首。
且置于各部之首,可见尊白意识。
日本醍醐天皇说:“平生所爱,白氏文集70卷是也。
”⏹古典诗歌、和歌和俳句体现了日本文学中微观与淡雅的审美观:对客观世界的微观审视上,人们往往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来表现人内心的喜悦和悲哀情绪,并在诗句中寄予作者所体悟的人生意义。
⏹紫式部《源氏物语》●《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
●作品的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间,因此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小说描写了平安京时期日本的风貌,揭露人性,宫中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
●日本的《红楼梦》●因为作者是位中等贵族的宫廷女性,感情生活坎坷,而且有宫廷生活的直接体验,对当时日本贵族阶层的淫逸生活及男女间的情爱之事有全面的了解。
加上作者内心细腻、敏感,所以《源氏物语》读来令人感动,就仿佛一部古典静雅而又美丽哀挽的“言情小说”.⏹清少纳言《枕草子》●内容主要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随想。
断片式的寥寥数语,文字清淡而有意趣。
●《枕草子》与《源氏物语》,被喻为日本平安时代文学的双壁。
与鸭长明的《方丈记》以及吉田兼好的《徒然草》,并称为日本的三大随笔。
●“凡细小之物皆美”●作者观察之敏锐细腻,用笔之纤柔清丽,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不同于当时王朝贵族们沉湎于欣赏飞花落叶的感伤情调里,清少纳言在描写时,采取积极的态度,赞赏纤细的、动态而和谐的美,企求清新明亮的世界。
所表现出的一种“をかし(明快)”之美,与当时王朝审美意识的主流,“もののあわれ(物之哀)”的审美思想并驾齐驱,代表了日本平安朝另一种审美趋向,开创了新的美学范畴。
所以此作品被称作“阳性”、“青春”而又“富于高度理智”的文学。
与《源氏物语》一起被誉为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也是当今文学史上随笔文学的代表之作。
清新明快,形式多样、行文自由的写作风格对后来的散文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中“春天是破晓时分最好的”、“秋天是傍晚最好”,成为千古绝唱。
3.镰仓室町时期⏹“北山文化”“东山文化”金阁寺和银阁寺⏹茶道和花道⏹物语文学《平家物语》反映了贵族社会向武士社会转变的时代本质⏹日记与随笔鸭长明《方丈记》和吉田兼好《徒然草》随笔文学的双壁●《方丈记》措辞佳美、浑然天成,结构巧妙、格调高逸,奠定了鸭长明“日本中世隐士文学鼻祖”的崇高地位●《徒然草》由互不连贯、长短不一的片段组成,有杂感、评论、带有寓意的小故事,也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记录。
作者是兴之所至、漫然书之。
主题环绕无常,死亡,自然美等等。
●《方丈记》《徒然草》是日本近古文学的双璧,深邃而警世,里面充溢着人生无常和飘然出世的思想,代表日本古代随笔的最高成就。
《方丈记》中流露出对时代变幻无常的感慨。
作品大体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作者从感慨世事多艰出发,记述了平氏统治时期的天灾、人事之变,后一部分记述了作者的家系、出家隐居后的清贫生活,文体是和文以及和汉混淆体,文笔生动。
《徒然草》注重对人生的领悟,由于这部作品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刚劲,描写生动准确,长期被认为是日本随笔文学中的佳作。
“风未尽花已落去,人心也一样,想起温存于心头的岁月,虽还没忘记那动情感人的话语,但那人却很快隔阂于我离我而去的世之常事,实在比同亡人死别更令人悲伤。
”似乎仍有世情在其中。
⏹戏剧文学“能”与“狂言”4.江户时期⏹俳句●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和歌演化而来。
●由十七字音组成,排列为5-7-5,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
●松尾芭蕉:“蕉风俳谐”的风格,表现作者纤细的感觉,表达了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浮世草子●江户时代产生的日本前期近世文学主要的文艺形式之一●这种载体突破了过去以描写贵族、武士生活为中心的文学传统,而以反映城市中下层市民生活为主,逐渐形成颇受欢迎的庶民文学。
十八世纪末叶日趋衰落。
●创始人,井原西鹤,《好色一代男》,现实主义的市民文学⏹净琉璃⏹文学方面松尾芭焦的俳句,近松门左卫门的人形净琉璃,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都取得空前绝后的成就,他们也因此被予为“元禄三大文豪”5.明治时期⏹岛崎藤村《家》●明治时期两大家族20多年的兴衰史和在封建制度束缚下人们的苦恼,遗传、性欲对人的影响●自然主义的代表作●与回忆《文学界》时代的《春》,开辟了自传体长篇小说的新领域⏹夏目漱石《我是猫》●作者为发泄多年郁愤而写成的长篇小说《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以一位穷教师家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
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构思奇巧,描写夸张,结构灵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没有完整曲折的情节,也没有严谨的结构,“像海参一样”⏹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君看双眼色,不语似无愁”写在罗生门扉页上的俳句●来自佛教禅经里面的故事(芥川的取材多为日本和中国古典文学)●具有芥川特色的浓重阴郁的气氛,沉重而直接的风格●死寂的结局是对于绝望与阴冷贯彻性的表达,摒弃“小我”的情绪,浸透出对人类个体意识在利益关系下不断缺失的惶恐与不安6.昭和时期⏹手冢治虫日本动漫之父铁臂ATM⏹宫崎骏日本国民导演继黑泽明之后⏹小林多喜二《蟹工船》●长篇小说,描写失业工人、破产农民、贫苦学生和十四、五岁的儿童被骗受雇于蟹工船“博光丸”号后,长期漂流海上,从事原始、落后和繁重的捕蟹劳动,罢工-失败-策划第二次罢工●小说真实地揭露了渔业资本家和反动军队剥削、压迫渔工的凶残本质,正确地表现了日本工人阶级从自发反抗到自觉斗争的发展过程●无产阶级文学的杰作⏹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一部“大河小说”,由《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构成●丰饶之海,“月之海”,月球表面的巨大坑洞,名为丰饶,实为匮乏●《春雪》描写了松枝清显的恋爱悲剧和他的死,是三岛文学艺术美的升华。
“王朝式的恋爱小说,即写所谓‘柔弱纤细’或‘和魂’。
”●《奔马》写清显转世的饭沼勋的政治活动和他的自杀。
《晓寺》写的是曾目击清显和勋自杀的本多同日本人转世的泰国公主的恋爱,后公主归国被眼镜蛇咬死。
《天人五衰》描写了被老本收为养子的安永透知道了自己只是他人转世而已,并不能自由选择命运,服毒自杀未死而失明。
⏹井上靖《敦煌》●井上靖,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继承日本文学的优秀传统,赋予作品以强烈的民族气质;同时博彩现代各流派技法,既重视叙事,又注意心理分析,既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又有诗的素质。
将中间小说的创作(纯文学与大众文学之间构建一种新的小说模式)推向了最高潮,为战后日本中间小说的全盛期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井上靖的第二创造时期以历史小说为主,中国历史小说的成就最大●作家对人生对历史寄予了独特思考,对中国史传文学的叙事模式亦有秉承和借鉴。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诺贝尔文学奖)●《个人的体验》是作者在极端苦闷之中创作的一部以自身经历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瑞典文学院在评论这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时认为,作者“本人是在通过写作来驱赶恶魔,在自己创造出的想象世界里挖掘个人的体验,并因此而成功地描绘出了人类所共通的东西。
可以认为,这是在成为脑残疾病儿的父亲后才得以写出的作品”。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的作品几乎都以城市为背景,通过都市青年的爱情故事,勾勒出隐藏在丰富的物质世界背后的沉重的孤独、失落与无助,表现出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青年的困惑心境。
●《且听风吟》:他的小说观可以概括为关于存在的一种诗意思考,他认为小说家的责任就是通过对现实存在的观照去发现这样或那样一种人类可能性。
“鼠”就是这样一个探索者。
他期盼生活多一些美好,是因为他发现生活不够美好。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鼠”的言行折射出他的心理世界,他希望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缺失通过文字借助想象得到欲望的满足。
也即心怀释然、灵魂自由。
总之,“我”的表白也好,“鼠”的心愿也罢,其实都体现了村上春树的文学理念。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笔下的孤独是每个人都有的孤独,读起来就像在读自己,因而是一种无所不在的普通人的孤独读者在村上春树的笔下,似乎可以寻找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即使在整部作品中弥漫的绝望与挣扎中感到了沉重,但在沉重之余,或许会找到自我封闭的症结所在,而渡边在孤独与无奈中的自我把玩,也使读者在灰色中看到一线光亮村上春树通过渡边这一人物向读者提供了一种排遣孤独的出口和升华孤独的方式,渡边对孤独与无奈的赏玩与提升,或许会成为现代人排遣孤独的方式“孤独与无奈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情境,村上春树的与众不同在于他不把它写成负面的东西,而是使之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杰出的短篇小说。
作品描写了一段经典的日式爱情:“我”是一个孤儿出身的青年学生,在伊豆孤身旅行,邂逅了天真无邪而又别具风情的年少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