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5.4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一、进口替代政策
进口替代政策,就是一国采取关税、进口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等严格的 限制进口措施,限制某些重要的工业品进口,扶植和保护本国有关工业 部门发展的政策。其目的在于用国内生产的工业品替代进口产品,以减 少本国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进口替代政策存在的问题:
三、超保护贸易政策
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各国 普遍完成了产业革命,世界市场的竞争激烈。1929—1933年 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市场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各国垄断资 产阶级纷纷要求实行超贸易保护政策。
超贸易保护政策是一种侵略性的贸易保护政策: 保护对象不断扩大;保护目的发生变化; 保护钻入进攻性; 保护的阶级发生转化;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5.3 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
六、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
1.管理贸易日益成为贸易政策的主导内容。 2.对外贸易政策与对外关系相结合的趋势加强。 3.“公平贸易”、“互惠主义”将代替发达国家的“自 由贸易”和“多边主义” 。 4.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 5.政府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和鼓励出口成为推动外贸 活动的主导措施。 6.建立经济一体化,实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由于该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 出口,为此而建立的工业严重 地依赖于世界市场。特别是20 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 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影 响。
三种表现类型:
(1)拉美国家的做法,它们一 般是在原进口替代的基础上发 展出口替代工业,即把出口替 代与进口替代结合起来。
(2)原来出口初级产品的国家, 日益增加对初级产品的加工出 口,提高附加值。
(3)亚洲“四小龙”,它们地 域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利用 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的 装配加工工业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实力空前提高。日本和 西欧为了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愿意彼此放松贸易壁垒。此外, 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推动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跨国公司迅速 兴起,迫切需要一个自由贸易环境以推动商品和资本流动。
具体表现 (1)大幅度削减关税 (2)减少或撤销非关税壁垒 (3)放宽外汇管制
(1)进口替代工业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其发展难免受到国内市场相 对狭小的限制,加上一些工业部门的生产率低下,在国际市场缺乏 竞争力,难以扩大出口,从而阻碍了进口替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2)随着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代替了消 费品进口,不仅不能减少外汇支出,平衡外汇收支,反而导致国际 收支的恶化。
基
本
进出口商品政策:对不同的进出口商品实行不同
类
的待遇。
型
国别政策:各国根据国际贸易总政策,依据对外 政治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制定的国别或地区政策。
三、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国际贸易总政策:国家对贸易行为不加任何干
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自
由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国际贸易
政策。
政
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如废除谷物法、废除航海法、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等。
美国和西欧:工业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和商品竞争 能力都无法与英国相抗衡,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 (主要是保护关税措施)以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避免遭 受英国的商品竞争,因而逐步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 限制进口的措施。
特点
(1)战后自由贸易化的倡导 者是美国
(2)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反 映了垄断资本的利益
(3)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通 过多边贸易合作实现
(4)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 平衡
背景:
五、新贸易保护主义
20世纪7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产业垄断资产 阶级和劳工团体要求政府采取保护贸易措施。此外,由于工业国家发展 不平衡,美国的贸易逆差迅速上升,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策源地。 各国纷纷效尤,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得以蔓延和扩张。
问题:国际贸易政策的基 本构成。
问题:不同类型国家的国 际贸易政策演进。
5.1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一、含义和目标
含义: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运用经济、法律 或行政手段,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活动的方向、数量、规模、结构和效益 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干预与调解行为。它从总体上规定了该国国际 贸易活动的指导方针和原则。
(3)由于政策着眼于进口替代工业,对基础设施重视不够,特别是 忽视农业的发展,严重削弱国家的发展后劲,阻碍了整个工业化的 进程。
二、出口替代(导向)政策
出口替代(导向)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来促进出口工业的发展, 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出口,促进出口产品的发展多 样化,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策
构
成
保护贸易政策: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
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
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的国
际贸易政策。
5.2 国家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一、重商主义
在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早期重商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
二、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 由于各国工业发展水平不同,所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完 全相同。
特点:
(1)贸易保护措施由过去的关税壁垒和直接贸易限制为主,逐渐被间接 的贸易限制所取代。
(2)贸易政策措施朝制度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3)贸易保护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双边和多变谈判与协调 成为扩展贸易的重要手段。
(4)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实行区域内的共同开放和区 域外的共同保护。
目标:
(1)保护本国市场,防止其他国家对本国的商品倾销; (2)开拓国外市场,促进本国商品出口; (3)获得利润,扩大资本积累; (4)促进本国的生产和产业结构的改善; (5)维护本国对外政治关系的需要,提高本国在国际上的 政治经济地位。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
自由贸易政策:各国根据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 需要,结合本国实际国情制定的,在一个较长 时期内发展国际贸易的基本方针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