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溶液易错题1一.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在()对的打√、错的打×,其他按要求做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例)2.饱和溶液是不能溶解任何其他溶质的溶液()(例)3、.饱和溶液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变成不饱和溶液()(例),4、.在溶剂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溶液始终是饱和溶液()5.20℃时,在100g水里溶解了20g甲物质,则在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理由)6.100g水中溶解40g乙物质刚好达到饱和,则乙物质的溶解度就是40g()(理由)7.80℃时,400g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0g丙物质,则80℃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8.20℃时,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丁物质,则在20℃时丁物质的溶解度为30g()9.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例)10、.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质量多少有关()11.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质量多少有关()12、物质的溶解性与是否用玻璃棒搅拌有关()13、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例)14、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例)15、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例)16、物质的溶解性与使用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有关系()二、选择题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则3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甲大B.乙大C.甲、乙一样大D.无法判断2.向一只盛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后,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示数升高,溶液从外界吸收热量B.温度计的示数升高,溶液从外界放出热量C.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溶液从外界吸收热量D.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溶液从外界放出热量3.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A: 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 B: 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C: 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 D: 增大压强4.物质的溶解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列属于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一组是()①溶质的性质②溶剂的性质③温度④压强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某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
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蔗糖 B: 硝酸铵 C: 氯化钠 D: 氢氧化钠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B. 向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若溶液质量不变,则原溶液是饱和溶液C. 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饱和溶液D. 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7.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温度不变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晶体B. 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 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D. 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8.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的关系是()(填“并列”、“交叉”或“包含”).(2)已知20℃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的氯化钠,则20℃时,0.9%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9、下列因素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关的是( )(1)溶质的多少(2)溶质的性质(3)溶剂的多少(4)溶剂的性质(5)溶液是否饱和(6)是否搅拌(7)温度.A. 全部B. (2)(4)(7)C. (2)(4)(5)(7)D. (2)(3)(4)(5)(6)10、.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 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 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C. 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D. 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11、已知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20g,现在20℃的温度下,向100g水中放入35g该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A.13.0gB.135gC.105gD.100g12.现有一杯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A. 加硝酸钾B. 充分搅拌C. 恒温蒸发水D. 升高温度13.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溶解于水,都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其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5g A物质溶解在20g 水里.B.10g B物质溶解在50g 水里.C.0.3g C物质溶解在2.5g 水里.D.1g D物质溶解在10g 水里14、20、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则在此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里,下列相互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正确的是( )A.溶质:溶液=9:25 B溶质:溶液=9:26 C.溶剂:溶质=25:9 D.溶液:溶剂=17:815.20℃时从100克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取出50克溶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酸钾溶液减少一半B.氯酸钾的溶解度减小一半C.溶质的质量减少一半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不变16..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
甲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是102.5克B: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2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克D: 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17、.t℃时某硝酸钠溶液400 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第一次蒸发20 克水,析出晶体 4 克; 第二次又蒸发20 克水,析出晶体 6 克.则T℃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A.20 克 B 25 克 C.30 克 D.36克18、关于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 ℃时,10 克食盐溶解在100 克水中,可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0 克B. 20 ℃时,100 克饱和食盐溶液中含20 克食盐,可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20 克C. 20 ℃时,50 克水最多溶解食盐18 克,可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8 克D. 20 ℃时,100 克水最多溶解食盐36 克,可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克19.该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溶液变浑浊 B: 溶液变为不饱和 C: 溶液质量变小D: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20.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若在2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A.136 g B150 g C50 g D36 g21、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时,100克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25克B: 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C: 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D: 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22、下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
按照图中规律分析:(1) 20℃时,1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克;(2) n 的数值是。
5 1123.如图,往试管中的水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气球膨胀的是( ) A 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24.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后,剩下的溶液是( )A. 稀溶液B. 浓溶液C. 不饱和溶液D. 饱和溶液25.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 硝酸铵B: 食盐C: 蔗糖D: 生石灰26.如图(1)表示甲、乙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图(2)表示A、B试管中分别盛有甲、乙量固体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发现A试管中固体增多,B试管中固体减少,则加入的物质是( )A.硝酸铵固体 B氯化钠C氢氧化钠固体 D生石灰27.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B.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 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8.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下列是四位同学在20℃时配制的氯化钾溶液,其中一定达到饱和的是()。
A: A B: B C: C D: D29.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___。
30..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温度改变(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时,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
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填“升高”或“降低”),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的硝酸钾晶体(填“增多”或“减少”)。
31.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安装图中规律,20℃时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克,X的数值是一.3√ 8 √ 9√ 13 √ 14 √ 15 √二.1D 3C 3D 4C 5D 6B 7D 8II 9B 10C 11A 12 D 13A 14C15B 16D 17C 18D 19 B 20A 21 D 22 5 11 23 D 24AD 25D 26A 27D 28B(1)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不同(2)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特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