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上科学浮力易错题——实验探究

八上科学浮力易错题——实验探究

浮力易错题——实验探究一、实验探究题(共18题;共82分)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________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________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_牛,金属块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

2.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了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刻度线处标上1.0g/cm3;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________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

3.小明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表:次数 1 2 3 4 5 6 7h(cm)0 2 4 6 8 10 12F(N)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1)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完全浸没的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成正比;(2)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完全浸没的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它所处的深度________关;(选填“有”或“无”)(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圆柱体的横截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4)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________4.小雨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重力;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1)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________。

(2)在B步骤中对溢水杯中的水量有何要求?________。

(3)将橡皮从水面上方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使其逐渐浸入水中直至完全浸没,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________。

(4)若A、C、D三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漏掉的实验操作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那么当满足________关系式时(用字母表达式表示),阿基米德原理就得到了验证。

5.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面放一小杯。

铁架台的支架上放置一只溢水杯,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框、小杯都不接触。

(1)首先平稳缓慢地抬高放有溢水杯的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但不与溢水杯底部接触,(如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________F丙(填“>”、“=”或“<”)。

(2)然后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________牛,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将比真实数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

6.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1)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

(4)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了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刻度线处标上1.0g/cm3;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________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

7.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④读出量简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1)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该项是________。

补充完整后,完成实验。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实验后,该组同学进行了反思:(2)实验步骤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水,“适量”两字的要求是________。

(3)小潘同学认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下列能成为她的理由是。

A.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B.没有换用其它液体进行实验C.没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没有弹簧测力计的情况下,用一根弹簧代替做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创新实验。

(1)如图甲,在弹簧的下端挂一个小桶,小桶的下面吊一个石块,记下弹簧伸长后下端到达的位置0,将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记为F,小桶与石块的总重记为G,则F1________G(选填“>”“<”“=”);(2)如图乙,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待排出的水全部流到旁边的小水杯中,将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记为F2,则小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 (用含G和F2的式子表示)(3)为得到石块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小水杯中的水)的重力的关系,请你简要叙述在如图甲、乙实验之后下一步的实验设计________ 。

9.利用图中的器材(水任意取),研究“物体漂浮在液面时,所受浮力与自身重力的大小关系”,即物体漂浮的条件。

围绕主要实验步骤,回答有关问题:⑴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⑵在质量约为几克的小塑料瓶中放入适量的螺丝钉,使它能浮在水面上;问题:小塑料瓶本身就能浮在水面,而实验时为什么还要放入适量的螺丝钉呢?请说明“放入适量螺丝钉”的好处________ ;⑶测出放有螺丝钉的小塑料瓶的重力G;⑷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小塑料瓶放到量筒中,稳定时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V2;则小塑料瓶所受浮力的表达式是:________ ;⑸比较小塑料瓶所受________ 的大小关系,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10.在学习浮力过程中,许多同学有疑问: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10牛的水能产生多少大的浮力?(1)小柯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

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

然后他________(填操作),发现木块仍然漂浮。

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________牛。

从而得出木块漂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小柯进一步开展了如图丙实验。

往两个形状相同的塑料盆A、B中各加入10N的水,再将B盆放入A 盆,B盆漂浮。

这时B盆所受浮力:F浮=G B盆+10N >10N。

继续往B盆内加20N的水,B盆仍漂浮。

此实验可得结论是________。

11.某校八年级的同学在学习“探究浮力的大小”这节课后。

小组反复讨论,改进了老师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是弹簧测力计,C为重物,D为没有水的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的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F是弹簧可升降平台,G 为铁架台。

(1)实验时同学们逐渐调节水平铁棒高度,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从5牛变化到3.5牛;则弹簧测力计B相应的示数变化范围________。

(2)通过分析,发现本实验改进后的装置优点有:红色的水可以使现象更明显;使用调节平台可以形象观察到物体溢出液体的体积变化;使用铁架台固定弹簧秤方便老师讲解。

请再写出一条优点________。

(3)请为本实验设计记录表。

12.如图所示,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用细线栓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某同学探究物体A逐渐浸入容器内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A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

(1)除图1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该同学从物体A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h和F,如下表: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的方格纸中画出F和h的关系图像________。

②分析表中数据,观察图像,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A没有浸没之前,当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下同);在物体A浸没后,当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