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05球形储罐全面检验细则

R05球形储罐全面检验细则

1、总则1.1 目的:为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确保球形储罐全面检验工作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 范围:本细则适用于设计压力≥0.1MPa且≤4MPa的桔瓣式或混合式以支柱支撑的在用球形储罐的全面检验。

本细则不适用于下列球形储罐:(1)受核辐射作用的球形储罐;(2)经受相对运动(如车载或船载)的球形储罐;(3)公称容积小于50m3的球形储罐;(4)要求作疲劳分析的球形储罐;(5)双层结构的球形储罐。

2、依据a.《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b.《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c.《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d.《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2013e.《压力容器监督检验规则》TSG R7004-2013f.《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TSG R5002-2013g.《压力容器》GB150.1-150.4h.《管壳式换热器》GB151i.《钢制球形储罐》;GB12337j.《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4k.《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1-4730.6l. 设计、制造、安装文件3、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3.1 检验程序3.2检验前的准备工作3.2.1.1受检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要求,宜在球形储罐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三个月前(因球形储罐大多为大型压力容器,其检验准备工作时间较长,故而其准备工作应当提前),向我所提出定期检验的要求。

安排好球形储罐的定期检验工作,因生产原因情况特殊不能按期进行全面检验时,应按照《容规》第138条规定执行。

3.2.1.2受检单位应当向检验单位提供以下资料:(1)球形储罐的设计单位、制造单位、现场组装单位的设计、制造组装资格证明材料;(2)球形储罐的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设计图样,强度计算书等;(3)球形储罐的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现场组装的竣工验收文件,竣工图等;(4)球形储罐的制造、安装监督检验证书;(5)球形储罐的使用登记证;(6)运行周期内的年度检查报告;(7)历次全面检验报告;(8)运行记录、开停车记录、操作条件变化情况以及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记录等;(9)有关维修或者改造的文件,重大改造维修方案,告知文件,竣工资料,改造、维修监督检验证书等。

3.2.1.3检验前的现场准备工作检验前的现场准备工作包括球形储罐倒空、余气放空、放水浸泡(蒸汽吹扫)、拆人孔、内部清洗、搭脚手架、焊缝打磨等。

(1)球形储罐内部介质必须排放、清理干净,盛装易燃、助燃、毒性或窒息性介质的,使用单位必须进行置换、中和、消毒、清洗,取样分析,分析结果必须达到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2)所有与球形储罐相连接的接管必须用盲板隔断;(3)对有保温层的球形储罐,必须将立柱与球形储罐连接处以及接管焊缝(对接及角接)处的保温层予以拆除,其余部分的保温层是否拆除视检验情况而定;设牢固,跳板两端捆扎结实,有扶手、爬梯,上下方便,罐内最上一层和罐外最底层满铺脚手板,在球形储罐中上部应设置安全网,脚手架档距约1000毫米,脚手板应两块并置,宽度不小于350毫米,并应置于焊缝以下200毫米,并对表面所有对接及角接焊缝及工卡具焊迹进行打磨,采用砂轮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

打磨宽度:焊缝及其两侧,两侧宽度以符合超声波检测所需要的宽度为准;(5)受检单位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球形储罐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现场配合,协助检验工作,负责安全监护。

3.2.2 检验单位在检验前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3.2.2.1 与受检单位签订检验协议。

3.2.2.2检验人员应审查受检单位按3.1.1.2要求提供的资料,必要时还应当到受检单位现场了解球形储罐的具体情况。

检验人员应根据资料审查情况及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检验方案。

检验方案经检验责任工程师审核后,由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后实施。

检验方案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1)球形储罐概况及工艺参数;(2)方案编制依据;(3)检验项目及相应技术标准;(4)主要检验、检测仪器设备;(5)检验程序;(6)安全管理;(7)检验、检测人员的资格要求及人数配备要求。

3.2.2.3根据检验方案的要求组织相应的检验项目组及确定项目负责人3.2.2.4 检查检验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1)应按受检单位规定的安全要求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对参与检验工作的检验、检测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要求自觉遵守受检单位的安全规定。

(2)检查受检单位在球形储罐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对不能保证检验质量,不具备检3.2.2.5 项目负责人在检验工作开始前,检查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完好。

3.2.2.6项目负责人应当在检验工作开始前组织检验员熟悉检验方案的内容和有关要求。

3.3 检验程序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批准后的检验方案进行检验。

现场检验中发现需要对检验方案有检验项目增加或减少;检验范围扩大或缩小,并对检验结论有影响时,检验人员应及时告知检验机构质量管理部门备案,并通知受检单位。

3.4 检验内容检验采用宏观检查、壁厚测定、硬度检测、表面无损检测(渗透、磁粉)、焊缝内部无损检测(超声波、射线)、材质检查、安全附件的检查、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等方法。

3.4.1 宏观检查。

宏观检验主要包括外部检查、结构检查、几何尺寸检查、保温层的检查及紧固件的检查。

3.4.1.1外部检查(1)球形储罐外表面的对接焊缝、接管角焊缝等部位的裂纹、过热、变形、泄漏等,焊缝表面(包括近缝区),以肉眼或5~10倍放大镜检查裂纹;(2)内外表面的腐蚀和机械损伤;(3)紧固螺栓;(4)立柱垂直度的检查,主要检查立柱在球形储罐径向和周向两个方向的垂直度偏差;(5)基础是否下沉,应当比较水压试验前后基础的下沉情况;(6)排放(疏水、排污)装置;上述项目以发现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为重点。

3.4.1.2结构检查(1)布置不合理的焊缝;(2)人孔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3)排污口。

复查。

3.4.1.3几何尺寸(1)纵、环焊缝对口错边量、棱角度;(2)焊缝余高、角焊缝的焊缝厚度及焊脚高度;(3)同一断面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

上述项目仅在首次全面检验时进行,再检时,仅对运行中可能发生变化的内容进行复查。

3.4.1.4保温层3.4.1.4.1保温层的破损、脱落、潮湿、跑冷3.4.1.4.2外保温层一般应拆除,拆除的比例、部位由检验人员确定。

在满足下列条件的情况下,可保留外保温层:(1)外表面有可靠的防腐蚀措施;(2)外部环境没有水浸入或跑冷;(3)对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抽查,没有发现裂纹等缺陷;(4)壁温在露点以上;(5)有类似的成功使用经验。

3.4.1.5紧固件检查对主螺栓应逐个清洗,检查其损伤和裂纹情况,必要时应进行无损检测,重点检查螺纹及过渡部位有无环向裂纹。

3.4.2 壁厚测定测定罐体壁厚,每块球板不少于5处(每处3点),测定各接管壁厚,每根接管不少于2点,对液面经常波动及腐蚀严重区域应增加测点数。

测定位置应有代表性,标明测定点示意位置,异常测厚值点、最低点应定位。

3.4.2.1对非正常部位进行“定点”测厚,并对定点部位在测厚部位图上明确标明测厚点的坐标尺寸。

非正常部位指下列情况之一:(1)球形储罐壁厚最薄处;(3)制造成型时壁厚减薄部位和使用中易变形及磨损部位;(4)表面缺陷检查时,发现的可疑部位;(5)接管部位;(6)检验报告中规定的监控测厚处。

3.4.3硬度测试对球形储罐纵缝、环缝、丁字接头部位做硬度抽查,抽查的每个部位测定不少于5点(包括热影响区及母材)。

3.4.4 表面无损检测表面无损检测分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

铁磁性材料表面优先选用磁粉检测。

当选用磁粉检测内表面时,应优先选择荧光磁粉。

标准抗拉强度下限σb≥540Mpa钢制球形储罐,耐压试验后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抽查。

(1)对罐体内外表面全部对接焊缝、工卡具焊迹、严重腐蚀及检验员认为可疑部位进行磁粉检测,对球壳与支柱及球形储罐接管等角焊缝进行100%磁粉探伤检测;a.首次检验时,对内外表面主体对接焊缝100%的磁粉探伤检测;b.非首次检验时,内表面主体对接焊缝100%的磁粉探伤检测,外表面“T”形焊缝100%的磁粉探伤检测;c.磁粉探伤检测有问题时,可采用超声波或X射线探伤复查。

3.4.5埋藏缺陷无损检测a.首次检验时,对内表面主体对接焊缝100%的超声波探伤检测,外表面“T”形焊缝100%的超声波探伤检测;b.非首次检验时,内表面“T”形焊缝100%的超声波探伤检测;c.超声波探伤检测有问题时,可采用X射线探伤复查。

3.4.6材质检验当检验中发现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采用化学分析、覆膜金相检验或者光谱分析等检测方法,以检查主要受压元件材质是否劣化:(1)有晶间腐蚀倾向;(2)腐蚀严重的部位;(3)硬度测定发现异常的部位;(4)出现裂纹的部位。

3.4.7安全附件检查安全附件的检查主要包括压力表、安全阀、紧急切断阀、温度计、液位计的检查。

(1)压力表:压力表应符合《容规》第160~163条的规定。

(2)安全阀:安全阀应当从球形储罐上拆下,送有资格的安全阀校验站进行校验。

校验合格后,应打上铅封,出具校验报告后方可使用。

(3)紧急切断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应当从球形储罐上拆下,解体、检验、维修、调整和试验,检验合格并且重新铅封后方准使用。

(4)温度计:温度计应当送计量部门进行校验。

(5)液位计:液位计应当结合水压试验进水时进行,对直接式及远传式的液位计进行现场测定校对,检查其误差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3.4.8耐压试验(必要时)3.4.8.1 耐压试验前准备措施确认。

3.4.8.1.1 全面检验合格后方允许进行耐压试验。

3.4.8.1.2 各连接部位的紧固螺栓必须装配齐全,紧固妥当。

3.4.8.1.3 试验现场由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经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安全部门检查确认,试验中检验人员和使用单位球形储罐管理人员到场检验。

3.4.8.1.4 试验时至少采用两个量程相同的并经检定合格的压力表,安装在球形储罐顶部便于观察的部位。

压力表的选用应符合如下要求:(1)低压球形储罐使用的压力表精度不低于2.5级,中压球形储罐使用的压力表精度不低于1.6级。

(2)压力表的量程应当为试验压力的1.5~3.0倍,表盘直径不小于100mm。

耐压试验的压力应当符合设计图样要求,并且不小于下式计算值:t T pp ][][σση=式中:p ——本次检验时核定的最高工作压力,MPa ; pT ——耐压试验压力,MPa ;η——耐压试验的压力系数,按表1选用; [σ]——试验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σ]t ——最高工作应力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表1 耐压试验的压力系数η验压力取各组件材料[σ]/[σ]t 比值中最小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