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1一.名词解释1.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医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归经: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3.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4.活血祛瘀药: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祛瘀药。
5.开窍药: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二.填空题1.《新修本草》,唐朝2.泻下,收敛固涩3.1~5g,0.5~1g4.石膏、知母等5.栀子,山药6.黄连、白头翁等7.大青叶、板蓝根8.秦艽、黄柏9.牵牛子,金银花10.生姜、吴茱萸等11.相须,相反12.牛膝,枸杞子13.润肺止咳,杀虫灭虱14.半夏、白芥子15.天麻、钩藤16.萆薢,海金沙17.沉香、磁石18.山药、黄精等19.熟地,雄黄等20.桑螵蛸、金樱子等三.单项选择题1.C 2.D 3.C 4.D 5.D 6.A 7.A 8.C 9.A. 10.A 11.C 12.B 13.A. 14.D 15.B四.多项选择题1.ABC 2.ABCD 3.ACDE 4.ADE 5.ABD6.CD 7.ABCE 8.BCD 9.ABDE 10.ABD五.功效比较题1.磁石与龙骨磁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镇惊安神、平肝潜阳龙骨收敛固涩2.郁金与丹参郁金行气止痛、疏肝解郁、利胆退黄凉血活血、调经丹参消痈、安神3.天南星与禹白附天南星善定惊止痫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散结止痛禹白附止痛、解毒4.车前子与滑石车前子渗湿止泻、清肺化痰、清肝明目清热利水通淋滑石解暑、外用祛湿敛疮5.大黄与栀子大黄泻下攻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清利湿热栀子清心除烦六.简答题1.补虚药分为几类,其主要适应于何病证?举例说明。
补气药:适应于气虚病证,气短乏力等,如人参。
补阳药:适应于阳虚病证,阳痿、畏寒等,如杜仲。
补血药:适应于血虚病证,面色苍白等,如当归。
补阴药:适应于阴虚病证,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如麦冬。
2.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矣”。
你是怎样理解的?药物的升降浮沉可因药物本身的气味、质地而决定,但也可因人为的炮制,配伍而使升降浮沉发生改变。
故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3.简述附子配干姜、附子配肉桂的功效及适应证。
附子配干姜:回阳救逆,温里散寒,主治亡阳证。
附子配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肾阳虚及里寒证。
七.问答题1.葛根、莲子、益智仁、苦参、白术均能治泄泻、临床应如何区别使用?葛根:升阳止泻,用于脾虚泄泻。
莲子:补脾止泻,又能涩肠止泻,用于脾虚久泻。
益智仁:温脾暖肾而止泻,主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
苦参:清热燥湿止泻,用于湿热泄泻。
白术:健脾燥湿止泻,治疗脾虚湿盛之泄泻。
2.蒲公英、鹿茸、黄芪、煅石膏、远志均可治疗疮痈,怎样选择应用?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鹿茸:温补托疮毒,主治疮疡久溃不敛,脓出清稀等。
黄芪:补气、托疮生肌,主治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煅石膏:收敛生肌,主治疮疡不敛。
远志:消散痈肿,可治一切痈疽(不问寒热虚实)。
3.试述鹿茸的功效及主治病证。
补肾阳,益精血: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
补肾阳,强筋骨: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不健。
固冲任,止带:崩漏带下证。
温补托疮: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
参考答案2一.名词解释1.本草:本: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它植物。
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但以植物药为最多,使用也更普遍,所以相沿把中药叫“本草”。
2.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必要加工处理过程。
3.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4.平肝息风药:凡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5.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二.填空题1.五加皮、桑寄生2.附子,薏苡仁3.厚朴、陈皮4.先煎,后下5.利水消肿,泄热6.鸡内金、金钱草7.大黄、虎杖8.健脾渗湿,利水消肿9.附子、干姜10.相反,相恶11.清利湿热,利胆退黄12.槟榔、南瓜子13.活血行气、祛风止痛14.三七,肉15.收敛,肺胃16.收敛、补虚17.地榆、槐花18.清热凉血、活血化瘀19.延胡索、郁金等20.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三.单项选择题1.B 2.A 3.A 4.D 5.D 6.D 7.B 8.D9.B 10.C 11.C 12.A. 13.A 14.B 15.C四.多项选择题1.BDE 2.A D 3.AB 4.AC 5.ACDE6.ACD 7.AC 8.AC 9.A C 10.AB五.功效比较题1.郁金与丹参郁金行气止痛、疏肝解郁、利胆退黄凉血活血、调经丹参消痈、安神2.砂仁与白豆蔻砂仁偏于行气、止泻、安胎芳香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白豆蔻偏于化湿止呕3.半夏与天南星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燥湿化痰、外用消肿止痛天南星祛风解痉4.磁石与代赭石代赭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平肝潜阳磁石重镇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5.杜仲与续断杜仲补肾阳、腰痛要药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续断止血、疗伤续折,伤科要药六.简答题1.温热病卫、气、营、血各阶段应分别选用何类药物?并各列举一味代表药。
卫分证:宜选用疏散风热药,“在卫汗之可也”,如菊花。
气分证:宜选用清热泻火药,如石膏。
营分证:宜选用清营分热证的药物,“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生地。
血分证:宜选用凉血药:“入血就恐耗血散血,直须凉血散血,”如丹皮。
2.中药“七情”配伍包括哪些内容?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六种配伍关系以及单行,合称中药的七情配伍。
3.根据教材,活血药分为哪几类,主要适应什么病证,分别列举药物说明。
活血止痛药: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痹痛、跌打损伤瘀痛等。
活血调经药: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
活血疗伤药:主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筋伤,金疮出血等。
破血消癥药:主治瘀血程度较重的癥瘕积聚等证。
七.问答题1.大黄、桃仁、薏苡仁、败酱草、牡丹皮治疗肠痈的区别要点是什么?大黄:清热解毒,泻下活血化瘀,用治肠痈,使热毒下泄。
桃仁:活血化瘀,用治肠痈,因血脉凝滞者。
薏苡仁:清热排脓,用于肠痈脓已成病证。
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用于肠痈脓已成者。
牡丹皮: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用于肠痈因血热血瘀者。
2.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决明子均有何共同功效,应如何区别应用。
均能明目,治疗视物昏花病证。
枸杞子:补肝肾阴血,明目,用于肝肾不足视力减退。
菟丝子:养肝明目,用于肝肾不足目昏目暗,能补阳。
女贞子:补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视力减退。
决明子: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目暗。
3.试述人参的功效及其主治。
大补元气:元气虚脱证。
补脾益肺:肺脾心肾气虚证。
生津: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安神益智: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健忘。
参考答案3一.名词解释1.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2.烊化:用热的汤药将胶质类药物及不宜煎煮的药物熔化的方法,如阿胶。
3.五味:是指药物的滋味,具体内容包括辛、甘、酸、苦、咸、涩、淡。
4.温里药:凡能温散里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5.息风止痉药:凡以平息肝风为主要作用,用治肝风内动,痉厥抽搐病证的药物。
二.填空题1.甘、寒2.肉桂,桔梗3.秦艽,射干4.地榆、槐花5.清热燥湿、泻火解毒6.五灵脂、藜芦7.行气、健脾8.陈皮、厚朴等9.石膏、知母等10.山茱萸,淡大云11.藿香、生姜等12.利水渗湿,泄热13.干姜、细辛14.南沙参、麦冬等15.木通、穿山甲16.补肾壮阳,祛风除湿17.通络止痛、攻毒散结18.附子、鹿茸等19.诃子、桔梗等20.乌头,朴硝三.单选题1.D 2.C 3.D 4.C. 5.A 6.B 7.D 8.B 9.A 10.D 11.D 12.D 13.A 14.B 15.D四.多项选择题1.A BCE 2.AC 3.BE 4.BE 5.DE6.ABDE 7.DE 8.ABC 9.BE 10.AD五.功效比较题1.陈皮与青皮青皮力强、善破肝郁气滞、消积化滞、治在肝胃行气陈皮力缓、主行脾胃气滞、燥湿化痰、治在脾肺2.郁金与虎杖郁金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凉血清热利胆退黄、活血化瘀虎杖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泻热通便3.防风与防己防己利水消肿、清热祛风湿防风解表祛风、止泻、止痉4.熟地与阿胶熟地益精填髓补血滋阴阿胶止血、润肺5.黄芪与白术黄芪升阳、托疮生肌补气、固表止汗、利水白术健脾燥湿、安胎六.简答题1.清热药分为哪几类,请分别叙述其适应证,并举药物说明。
清热泻火药:用于热病邪人气分之高热、口渴,烦躁,脉洪大等实热证以及脏腑火热证,如石膏等。
清热燥湿药:用于湿热证,火热证,如黄连等。
清热解毒药:用于热毒或火毒致痈肿疗疮,丹毒,瘟毒发斑等,如金银花等。
清热凉血药:用于营分、血分实热证,舌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脉细数,神昏谵语,斑疹,出血等,如生地。
清虚热药:肝肾阴虚所致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寐及温热病后期夜热早凉,舌质红绛等,如青蒿等。
2.举例说明中药苦味的作用。
能泄能燥能坚阴,具体指的是清泄,如栀子清热泻火;通泄(大便),如大黄通导大便;降泄(肺胃肝之气上逆),如杏仁止咳平喘。
苦寒燥湿,如黄连清热燥湿;苦温燥湿,如苍术燥湿健脾。
坚阴指的是泻肾火存阴,如黄柏。
3.应用活血祛瘀药时常配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常配行气药同用,因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行气药可加强活血药的作用。
七.问答题1.党参、当归、杜仲、麦冬、莲子均有补虚之功,其区别何在?党参补气,用于脾肺气虚病证。
当归补血,用于心肝血虚病证。
杜仲补阳,用于肝肾不足病证。
麦冬补阴,用于肺胃心阴不足病证。
莲子补益心脾肾,用于心脾肾诸脏虚损病证。
2.麻黄、桂枝、猪苓、附子、甘遂均能治水肿,其机理和应用有何不同?麻黄:宣肺利水消肿,主治肺气壅遏,腰以上水肿。
桂枝:通阳化气,主治膀胱气化不行之水肿。
猪苓:利水渗湿,主治水湿滞留水肿。
附子:补火助阳,主治脾肾阳虚水肿。
甘遂:峻下逐水,主治水饮停蓄之水肿实证。
3.试述甘草的功效和主要适应证。
补气:心脾气虚证。
缓急止痛: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清热解毒:热毒证,药食中毒。
润肺止咳:咳嗽痰多。
调和药性:调和诸药。
参考答案4一、名词解释1、理气药: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
2、相使: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3、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浮指上升、发散,即向上向外的作用趋向,沉指收敛泄利,降指下降,即向下向内的作用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