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源学派与核心能力理论2.学习型组织理论3.有关超越竞争的战略管理理论4.最新趋势
1.资源学派(1)进入90年代以后,企业环境变化频繁性和程度增加,行业的利润高低不再成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学者们发现,即便是处于利润水平低的行业,也可以获得竞争优势,而且同一行业中的企业在经营绩效上也会存在很大差别。
因此,主张以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为战略制定基础的理论迅速兴起。
密西根大学的普莱哈莱德( . Prahald) 和伦敦商学院的哈默(Gary Hamel)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1990年,他们分析了一些世界上的知名公司后,提出,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各种核心能力的集合。
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竞争力来自比对手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建设核心能力的能力。
他们还指出核心能力具有延展性、对于顾客有潜在的巨大价值和难以模仿性等特点。
2.资源学派(2)资源学派认为,每个组织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这一结合体形成了战略的基础。
另外,该学派假定各个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同一行业中的公司不一定拥有相同的战略资源和能力。
这样,资源的差异性和公司利用这些资源的独特方式就成为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
因此,战略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培植独特的战略资源和对资源的独特的运用能力,即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
(一).基本概念: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二).观点基本:(1)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的积累、整合过程。
(2)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珍贵、异质、不可模仿、难以替代的标准之时,它们才成为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2.学习型组织理论彼得·圣吉1990年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从组织的角度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了阐释。
作者认为,战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动态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组织学习就是适应环境变化的有效方法。
对于企业的成败兴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尤其是在已经到来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学习变得特别重要。
作者也具体提出了成为学习型组织所必须具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其中:系统思考贯穿于其他四项修炼的全过程,它整合其他四项修炼而成一体。
对组织来讲,单独进行某项修炼并不难,但这并没有多少意义,必须把这五项修炼结合在一起进行,才有可能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3.有关超越竞争的战略管理理论有关超越竞争的战略管理理论较多,以莫尔1996年提出的企业生态系统合作演化理论为例。
该理论认为,在当今产业界限日益融合的情况下,企业不应把自己看做是单个的企业,而应把白己当做一个企业生态系统的成员,这个经济系统的成员包括供应商、生产者、竞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生态系统中,企业战略的制定与传统战略有很大不同:战略制定的基本单位不再是企业或产业,而是合作演化的生态系统;企业业绩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好坏和行业平均利润的函数,而且还是企业在生态系统中联盟和网络关系管理好坏的函数;个别企业的成长不再是考虑的重点,整个经济网络的发展和公司在其中的地位成为考虑的重点;合作不再局限于直接的供应商和顾客,而是扩展到所有可以被纳入整个生态系统范围内的企业;竞争不再被看做主要在公司与公司之间进行,而是主要在企业生态系统之间以及在系统内取得领导和中心地位上进行竞争。
该理论的一个贡献是超越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战略管理理论偏重竞争而忽视合作的缺陷,给出了在产业融合环境下理解企业经营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以及企业如何在其中发展并取得领导地位的战略管理方法。
4.最新趋势在学术研究领域内有一种新的趋势,这就是把传统的各家学派观点进行交叉,混合分析,得出新的更有趣的结论,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文献和成果。
例如利益相关者分析把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的观点综合到一起,而波特等人又把定位学派和权力学派的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战略操纵(strategic maneuvering)理论(包括先动优势,声东击西use of feints等等)。
最为流行的是把学习学派的观点和其他学派的观点结合起来。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用在战略管理中可以看作是学习学派和环境学派的结合。
而最有名的要数的“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理论,是由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 的创始人帕拉哈拉德与哈默提出的。
该理论可以看作是学习学派和设计学派的结合,以强有力的领导鼓励战略学习。
“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resource-based theory)与此类似,是由学习学派和文化学派结合而成的。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市场经济达到了高度发达的时期,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传统的管理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因此西方的管理大师又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对企业管理和环境变化趋势作出了前瞻性研究。
这些新观念,刚刚传人中国大地,也许还需要经过改造,才能适用于中国企业。
不过,具有高瞻远瞩的经营者理应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端,探索本企业的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