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梦秦简是公元前四世纪楚国的国家制定法。
正确错误2、中国古代的宗教无论是外来的佛教还是本土的道教,都没有进入法制领域。
正确错误3、要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法律,必须做到全面地、客观地认识中国传统法。
正确错误4、我国当前的贪污腐败现象是传统的遗毒。
正确错误5、权力的滥用是传统的特权思想遗留。
正确错误6、“执法难”是传统人情观点泛滥导致的后果。
正确错误7、中国古人没有给我们留下像西方那样的优良法律遗产。
正确错误8、宋代调解称作“和对”。
正确错误9、“法”“理”“情”三者之中,法律是第一位的。
正确错误10、在司法中准理、原情,可以减轻推行法律的阻力,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同,产生了提高法律权威的积极影响。
正确错误11、法情允协、法理融通,既不妨碍法律的实施与尊严,又可改变法律僵硬教条的表象,便于广大群众的接受。
正确错误12、援法断罪、罪刑法定是中国司法一项悠久的传统。
正确错误13、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为德主刑辅法制原则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正确错误14、德主刑辅使法律涂上了德的色彩,减少了推行法律的阻力。
正确错误15、道德法律化增加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可行性,也支持了法律的稳定性。
正确错误16、依法治国体现了法律工具主义。
正确错误17、“法为治具”就是指以法律作为统治者手中治国理政、驭民的工具。
正确错误18、在宋代,各路所设提点刑狱司,不是一级审判机构,而是中央派出的监督机构,负责复查地方审断案件。
正确错误19、清朝的按察使司是地方的最高审级。
正确错误20、清朝的监察机关仍然沿用明制,中央为都察院。
正确错误21、诚信是中国古代法律权威性的根源,也可以说是法律生命力之所在。
正确错误22、清朝的民族立法达到了集大成的程度。
正确错误23、伦理法是中国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之一。
正确错误24、唐代无论立法、司法,都趋于成熟和定型,成为后世和周边国家奉行的母法。
正确错误25、周初奉行礼乐主宰下的法制文明。
正确26、汉初吸取亡秦的教训,改行“以德治国,以刑为辅”的方略,开始了法律的儒家化,纲常名教入律,出现了独树一帜的法文化。
正确错误27、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正确错误28、监察制度形成于战国,发展于唐朝,沿行至明清。
正确错误29、治官之法的内容主要是明职课责。
正确错误30、令是汉朝最基本的法律形式。
正确错误31、“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提出来的。
孟子韩非子孙子32、专职监察官最早于()时期出现。
春秋战国三国十六国33、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
《北齐律》《晋律》《唐律疏议》《开皇律》34、汉朝提出一套经义诀狱的思想家是()。
董仲舒班固郑玄叔孙通35、首创科举考试制度的朝代是()。
唐隋元清36、下列不属于《大清会典》的是()。
《康熙会典》《雍正会典》《道光会典》《光绪会典》37、作为皇帝集权的重要措施,清政府设立()。
内阁军机处都察院大理寺38、西周穆王时期,令吕侯重新修订刑书,史称()。
《周礼》《嘉石》《九刑》《吕刑》39、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垦草令》《为田开阡陌令》《分户令》《连坐法》40、汉律规定,非嫡系正宗而继承爵位者,构成()。
非正罪事国人过律罪左官罪阿党附益罪41、《洗冤集录》成书于()。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42、()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政治主张。
周公旦周武王周文王比干43、“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出自()。
《唐律疏议》《唐六典》《洗冤集录》《尚书》44、“以法治国”的理念是()提出的。
管仲韩非老子45、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时期。
夏朝商朝周朝秦朝46、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圜土夏台畿内社47、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断手、刖、劓、宫、大辟墨、劓、刖、宫、大辟醢、脯、劓、墨、大辟48、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
五刑五听九刑4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竹刑《法经》《大府之宪》《宪令》50、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51、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称为()。
律令科比52、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拨乱之政,以刑为先”“拨乱之政,以礼为先”“拨乱之政,以德为先”“拨乱之政,以律为先”53、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不孝恶逆大不敬不义54、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55、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六扇门56、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颁布的《大明律》共有()篇。
567857、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是()。
《大清律集解附例》《大清律例》《大清新刑律》《大清会典》58、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的刑法典是()。
《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暂行新刑律》《中华民国刑法》59、唐朝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六扇门60、宋朝民事案件的终审机关是()。
户部大理寺都察院六扇门61、商朝的肉刑有()。
墨劓刖宫62、宋朝的“两府”是指()。
中书省内阁枢密院大理寺63、宋朝选任官吏的途径主要包括()。
纳捐互推科举恩荫64、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制定了一系列的专门法律,其中包括()。
《蒙古律例》《回律》《至正条格》《番例条款》65、汉律六十篇包括()。
《傍章律》《九章律》《越宫律》《朝律》66、唐中央三法司包括()。
刑部大理寺廷尉御史台67、明初“刑乱国用重典”的内容包括()。
重典治史镇压“犯上作乱”德主刑辅治乱世用重典68、清末宪政改革中制定的宪法性文件包括()。
《钦定宪法大纲》《资政院院章》《重大信条十九条》《咨议局章程》69、唐朝最基本的法律形式包括()。
律令式70、人本主义在法律上的体现包括()。
重视人心向背的作用重视民生法律对于社会弱势群体鳏寡孤独、残疾、废疾实行恤刑原则重视人的生命的价值,严肃对待死刑犯的处决71、“明德慎罚”中“慎罚”的主要内容有()。
针对不同的罪犯区别对待反对株连,主张罪止一身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刑罚适中72、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
管仲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管仲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儒家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儒家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73、管仲所讲的“国之四维”包括()。
礼义廉74、汉朝官吏选拔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察举荫袭辟召征辟75、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包括()。
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76、清朝考察官员的标准是()。
四善二十七最四格六法77、本着仁政、恤刑的思想,汉朝创立了()。
公室告疑狱谳报录囚制度八议78、清末的《刑事诉讼律草案》确立的审判原则主要有()。
公开原则直接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不告不理原则79、监察官任职,需要考察其()。
品格文化素养地方任职施政经历年龄80、周初实行的“三国三典”的因地立法是指()。
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刑新国用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