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
• 3、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 4、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 5、由于存在水循环,水才能周而复始的被重
新利用,成为可再生资源。
水汽输送
径流输送
大陆
蒸 发
海洋
(二)水平衡
• 1、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P+2E、1+R流1+域R2+水ul=量E2+平R’衡1 +R方’2+程q+u2
若令E = E2 - E1,为时段内净蒸发量,
• 水循环机理: ----图
• 1、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 2、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 3、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同时
通过无数条路线实现循环和相变。 • 4、从全球看,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从局部地区看水循环却是开
放系统。 • 5、地球上的水在循环过程中,总携带着一些物质一起运动,不过
•△(P3u+=、Ru22)全-—u(球E1为+R水时1 段+量R内’2平蓄+q水)衡=变△方量u,程则上式可改 •写(特((P全洋4(PPPPP为1征23P)))陆 洋 全、球=-通水水+:做+(RE的过量量–+=RE出研1+REP+降水平平+=评陆R全=究RE水量衡衡2价洋E))==量一平分法。陆水△E(衡析是(洋PEu量全+研是现+R)究水代与E平1 陆,资水+蒸R衡可源文发’2以研学+量的q对究研()E重研的究全= 究基的△)要相地础基u等性区。本:的理自论然之地一理。
(4)河流泥沙 :河流泥沙是指组成河床和随水流运动的矿物
、岩石固体颗粒。
------图
5、河流的补给
(1)雨水补给(图) (2)融水补给(图) (3)湖泊、沼泽水补给 (4)地下水补给(图)
6、河川径流
径流:是指大气降水到达陆地上,除掉蒸发而余存在地
表上或地下,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水流。
径流可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 小循环:小循环是指水仅在局部地区(海洋或
陆地)内完成的循环过程
水分循环的地理意义
• 1、水循环不仅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组合成 连续、统一的水圈,而且在循环过程中深入大 气圈、岩石圈与生物圈,将四大圈联系成一个 整体。
• 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巨大的物质和能量流动 ,是具有全球意义的能量传输过程。
4、河流的水情要素
(1)水位 :河流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高程 (2)流速 :河流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
的距离。单位是m/s。可用下式表示: v=L/t 式中:v为流速(m/s);L为距离(m);t为时间(s)
(3)流量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的体积
。常用Q表示,单位是m3/s。它可用下式表示: Q=wv (3.28) 式中:Q为流量(m3/s);为过水断面积(m2);v为流速(m/s) 。
• •
((23的34123干)))))山春))河雨冬冬涸融冰中季流水季季河雪川冰或补雨雨流雪夏给水水。及补融初,补补雨给水雪夏给给补水季为丰水的给补有主足补河的给洪,,河为水全夏给流流主的年季都。,河分降常流配水不年。较很足有均少多匀的的量的河河雨河流水流。流补。给
冰4)川由补于给气的候河干流燥为而南不极成洲河和流格。陵兰岛所特有
第六章 水文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
表3.10 地球上水量平衡(一)水循环• 1、水分循环及其机理 • 2、水分循环类型 • 3、水分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分循环及其机理
• 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 的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 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 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 动的过程
(二)湖泊
• 1、湖泊概述 • 2湖、泊是湖指泊终年的蓄分积了类水,又不直接与海洋相连
的天然洼地,它是湖盆和湖水的总称。
• 3(湖湖湖1、)分、泊泊按为海是具湖湖构成在有盆水造湖内调的湖、、节运成、溶外 河因动火蚀力川分口湖相径与类湖等互流水、作和堰用气量塞下候平湖形的、成作衡河的用成。 。湖、风成湖、冰成
(4)水量平衡法是揭示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的方法之 一。
第二节 陆地水
(一)河流、水系和流域
1、河流
• 河流:陆地表面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
称为河流 • 河流分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个部分:
• 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 • 河口是河水的出口处。 • 上游的特点是:河谷呈“V”字形,河床多为基岩或
这些物质并不像水那样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
水分循环类型
• 地球上的水分循环,根据其路径和规模的不同 ,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 大循环: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
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 降落到地面后,其中一部分蒸发到空中,另一 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回到海洋,这种海 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
河川径流:从地表和地下汇人河川后,向流域出口断
面汇集的水流称为河川径流。
(1)河川径流的形成
(A)流域蓄渗阶段 (B)坡地汇流阶段 (C)河网汇流阶段
(2) 影响河川径流的因素
(A)气候因素 (B)下垫面因素 (C)人为因素
7、河流的分类
• (1)融水补给的河流
• (12)平)雨原水和1补000给m以的上山河地流融雪水补给的河流。
距离之比值。可用下式表示: k=L/l(3.25) 分类:1)扇状水系
2)羽状水系 3)平行状水系 4)树枝状水系 5)格状水系
3、流域
• 分水岭:划分相邻水系(或河流)的山岭或河间 高地,称为分水岭。
• 分水线 :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 分水界。分水线可分为地表分水线和地下分水 线。
• 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称为流域。可分 闭合流域和非闭合流域。
• 一条河流的干支流构成了脉络相通的水道系统,这个水道系 统便称为水系或河系。
• 水系主要特征:河长、河网密度和河流的弯曲系数。 (1)河长:从河口到河源沿河道的轴线所量得的长度。 (2) 河网密度:指流域内干支流的总长度和流域面积之比
,即单位面积内河道的长度。可用下式表示:D= ∑L/F (3)河流的弯曲系数是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
砾石;比降大;流速大;下切力强;流量小;水位变 幅大。
• 中游的特点是:河谷呈“∪”字形;河床多为粗砂
;比降较缓:下切力不大而侧蚀显著;流量较大;水 位变幅较小。
• 下游的特点是:河谷宽广,呈“╰╯”形,河床多为
细砂或淤泥;比降很小;流速也很小;水流无侵蚀力 ,淤积显著;流量大;水位变幅较小。
2、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