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的顶端:法国大学校办学特色及启示
摘要:法国大学校位于高等教育象牙塔的顶端,是法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学校定位明确,有着小而精;起点高,招生严;教学注重实际应用,学生出路好,待遇高等特色,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对我国高校也有极大启示。
关键词:大学校;精英教育;高等教育
法国与中国同为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却有着别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一个国家,两种高教”的“双轨制”高等教育体制。
这种特殊的高等教育格局由大学和大学校组成,前者注重普及而后者旨在为法国培养社会精英,两者在相互竞争的同时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独一无二的高等教育体制。
大学校正是法国高等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位于高等教育象牙塔的顶端,是一种典型的精英教育。
一、大学校的发展历史
法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创建于十二、三世纪的巴黎大学与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博洛尼亚大学,被誉为“大学之母”,成为当时欧洲各地建立大学的榜样。
到了18世纪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旧大学日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于是,一批高等专门学校便应运而生。
大学校的前身——专门化的专业学校如炮兵学校(1720年)、巴黎路桥学校(1747年)、骑兵学校(1764年)、造船学校(1765年)、巴黎矿冶学校(1783年)等,早在法国大革前就存在,这类学校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扩张的需要而创建,构成了大学校的雏形,在法国大革命后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人们所说的大学校(LesGrandesEcoles)。
二、大学校类型
大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业务能力、较强组织和管理能力,并熟悉企业项目运作模式的工程项目组织者和管理者。
从明确的学校定位出发,大学校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造就工程师的大学校。
巴黎理工学校无疑是这类学校的杰出代表。
第二类是造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商业、管理和会计大学校。
这类大学校包括商业、管理和会计大学校,建立较晚,其中商业学校在法国享有盛名。
它们的
目标就是要培养企业中最高级的管理人员。
例如,巴黎高等商业学校第三类是培养国家高级公务员的大学校。
这类学校种类繁多,但目标都是为国家培养高级公务员,其中的佼佼者是法国政府高级官员的摇篮—国立行政学校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除了以上三种大学校外,还有一些大学校分别为艺术、医学等专业培养高级人才。
总之,不难看出,法国大学校的定位明确,特色鲜明。
三、大学校精英办学特色
大学校是法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位于法国高等教育象牙塔的顶端,是高级官员和工商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是精英教育的产物,与气氛松弛,淘汰率高、出路没保障的普及型大学形成鲜明对比,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小而精:自从工业革命两个世纪以来,至今这种大学校已发展到306所,其中工业学校巧5所,商业学校70所,其他大学校81所。
大学校招生数量少,且多年固定,不轻易增加,目前共有学生9.5万余人,占法国高校学生总数的10%。
可见名为“大学校”,其实并不“大”。
(二)起点高,招生严:大多是从专门的预备班或毕业生中招生。
两年预备班的学习后要经过竞试才能入学。
法国大学校与综合大学招生方式不同。
在法国,综合大学实行的是证书制,高中生只要拿到高中毕业文凭(即通过Bacaloria),法律即保证其可以直接进入综合大学学习。
大学校的招生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通过高难度的招生考试从预备班中招生新生。
一般能进入预备班学生都是高中会考中获得A类成绩的优秀生。
在预备班进行两年学习后,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大学校会考。
校会考是一场严格而艰巨的考试,分几次笔试和口试。
通常须用两周时间:第一周为笔试,第二周为面试或实践性环节的考核。
通过了大学校会考的学生,将按其成绩排名顺序由不同的大学校录取。
很多学校的录取率为10%,有的仅达4%。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审查资格招生学生,不过比例比较少。
这种是对高中毕业生审查其学业成绩,择优录取到预备班和专业合二为一的五年制大学校。
另外,法国大学校还录取持有大学第一阶段文凭或技术学院文凭以及具有学士、硕士学位的毕业生。
同时,也招收少量企业在职人员,此种招生方式提倡工读交替的学习方法,旨在加强经济界对应用人才培养的介入,力求改变教育与经济之间存在的“严重隔离性质”。
(三)教学注重应用,学生出路好,待遇优于其他高教机构毕业生。
学制一般为三年,毕业后只颁发本校文凭,一般不授予学位。
进入大学校后的三年,对学生的培养分三个不同阶段:第一年,进行宽口径的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第二年,课程内容则偏重工程应用知识,同时还要到企业实习;第三年,学生需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具体项目。
第二年的工作可在本校完成,也可在企业或国外的学校完成。
实际上,多数学生第三年的主体工作是在学校之外完成的。
大学校还特别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特别强调,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应只是业务扎实,更应该是面向全世界的工程师。
大学校重视以研讨、实习为中心的小规模教学,聘请高级官员、政治家、企业干部到学校任教授。
在教学目标上不是培养狭义上的技术专家,而是培养作为判断、解决问题专家意义上的适用于任何领域的通用人才。
各类大学校在教学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但它们都强调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理论紧密结合实际,强调综合培养,把人文、社会、经济、语言等普通课放在相当的地位。
从就业出路来说,大学校倾向于培养母校意识,每年出版校友年鉴,向毕业生提供校友联络网,校友则为大学校提供最好的信息反馈。
政府和工业各部门也趋于从自己下属的大学校选用人才。
故此,大学校的毕业生同综合大学的毕业生相比就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名牌大学校毕业生更是“超尖子”人才,大多可以在政界、工商界、科技界担任要职、且待遇优厚。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他们而言丝毫不影响。
四、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一)定位明确
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决定高校发展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是高校的主旋律。
各高校的发展必须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只有这样我国的高校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法国大学校的明确定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精英教育
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发展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来支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精英教育机构中正是
集合了绝大部分的优势资源,为培养社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充足的条件。
所以,结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法国大学校在法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即使一个国家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仍然不可少。
结语:
法国大学校精英教育的办学模式,为社会提供各种类型的高级人才,给各国高等教育办学带来很大启示,但同时也可能面对一些新的挑战,如教育开放、教育公平等,因此,在保持传统的办学特色知识,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在大众教育之上带来高层次的精英教育。
参考文献:
1 朱旭东.新比较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1-122
2 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沈丽丽. 大学校:法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中的精英取向[J]. 世界教育信息, 2007, (11)
4马俊红. 法国大学校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1)
5雷华. 法国大学校的革新趋势[J]. 外国教育研究, 2005, (05)
6许建领. 法国大学校及其借鉴意义[J].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1996, (02)
7任春亮. 独具特色的法国大学校[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1997,
(05) .
8孙建红. 法国大学教育特色[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
(03)
9张琛.法国大学校的传统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