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经济和政治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国际工程承包产业内部分工体系进一步形成,导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影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外部环境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影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良好,对国际工程建筑服务出口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世界经济稳定增长。
预期全球经济在未来5年的增长率可稳定在3%左右,其中发展中国家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可达到5%以上。
□建筑业投资规模扩大。
受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全球建筑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美国《工程新闻记录》统计,1999年世界主要的150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业投资规模为3.5万亿美元。
据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的预测分析,1999~2003年全球工程建设市场将保持5.1%的年均增长率,2003年将达到4.1万亿美元以上。
据此推算,2010年全球建设支出将达到5.74万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建筑业市场扩大开放。
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使资本、技术、货物和包括劳动力在内的服务等各种生产要素呈现跨国界流动趋势,工程和建筑服务作为WTO 服务贸易的重要行业得到促进和发展,尤其是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的生效,成为工程和建筑服务自由化的催化剂,各缔约方政府项目市场更加开放。
按1991年国际建筑周刊刊登的国际招标项目数量分析,全球建筑工程市场的开放度约为25%,当时日本、韩国等建筑市场还没有对外开放,1995年《服务贸易总协定》和《政府采购协定》生效以后,国际建筑市场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而开放度得到提高,约达30%左右,所以,目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实际规模约为8750亿美元。
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分析,工程建筑业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最大的服务部门之一。
□信息技术发生革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对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重大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呈现跳跃式发展势头,因而对建筑服务需求增加,土木建筑和基础设施承包市场将会更趋活跃。
□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中东建筑市场有望再度兴旺。
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对能源的消耗增长迅速,自1999年末开始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飚升,一度达到30美元/桶的高水平,尽管一些人士担忧原油价格长期保持高价位将大幅度增加制造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成本,但是石油进口国与欧佩克成员的谈判成效微弱,国际原油价格可望在未来3到5年保持在约20美元/桶的水平上。
石油输出国外汇收入急剧增加,将促使中东建筑市场复苏和再度兴旺。
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发展趋势受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工程规模大型化。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包的单项工程规模正在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发包项目的投资规模扩大;另一方面是由于项目总承包可节省业主的成本和时间,所以发包的形式发生变化;此外承包商经营和管理大型项目的能力不断提高,也使服务的范围不断延伸。
□科技革命与标准化。
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科技开发投入加大,科技含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的杠杆;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工程管理技术日益提高。
预期未来几年,国际服务贸易的标准化对工程承包商的资质要求和对服务的质量标准要求,将成为市场准入的新的技术壁垒。
□产业分工体系深化。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已经初步形成其独特的产业分工体系。
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基本上控制了高科技含量的制高点;日本由于工业制造技术的发达和相对低廉的成本,基本控制了建筑工程相关的设备供应的主动权;韩国、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等早期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在大型项目的实施总承包市场已经占据优势的基础上,正在向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设计和咨询方面发展。
□承包和发包方式发生变革。
由于世界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对建筑服务的需求扩大,因而,全球建筑市场的投资者主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国际金融机构的投资增长缓慢,各国政府项目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有所减少,而伴随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私人资本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明显增加。
业主结构的变化,也使承发包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带资承包成为普遍现象,项目融资在21世纪将呈现出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
这将大大提高业主对承包商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国际承包商之间的兼并与重组愈演愈烈。
国际承发包方式的变化,使得承包商的角色和作用都在发生变化,承包商不仅要成为服务的提供者,而且要成为资本的运营者和投资者。
尤其在对大型和超大型项目的运做方面,一般企业很难独立承担。
近年来,国际工程承包业的兼并和重组不断发生,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在兼并中获得了新的金融和技术支持,竞争力不断提高。
□为工程建设服务的金融业日益发达。
国际工程建设服务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正在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商界的重视。
金融服务国际化和自由化的发展,为工程建筑服务提供了日益增多的跨国金融服务,包括跨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机构的服务。
另一方面,由韩国、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发起的国际工程担保联盟正在酝酿之中,这将为国际工程承包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推动力。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在三个领域增长潜力巨大论文写作发表一步到位,速度快!作者:佚名论文来源:不详点击数:56 更新时间:9/26/2007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和整体经济环境的好转,建筑市场资本投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工程承包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可谓广阔。
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统计,2003年全球225家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主要项目分布情况是:交通运输业占总营业额27.5%;房屋建筑业占总营业额25.4%;石油化工业占总营业额18.7%;电力设施建设、工业工程建设、给水设施建设等行业,依次分别占营业总额的6.8%、6.2%和2.8%。
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各行业工程建设需求所占份额都较为稳定。
除交通运输业呈现较快增长外,电力行业、石油化工业和给排水设施工程建设需求变化不大,但房屋建筑业和工业工程需求有一定下降。
三个领域增长潜力巨大从未来发展看,国际工程承包将在三个领域具有巨大增长潜力。
一是基础能源与基础设施方面的工程。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全面调整,跨国公司生产基地转移,各国纷纷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和基础能源领域的投入。
二是石油化工项目。
据近几年的ENR统计,制造业、石油化工业项目持续下降。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趋好,美日等资源消耗大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将保持增长,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大量能源缺口,国际需求的扩大必将促进石油化工项目的增加。
三是供水项目和环保项目。
由于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一领域的建设都将呈增加趋势。
根据ENR和英国《国际工程周刊》对全球工程发包额的统计,亚太地区、欧洲地区和北美地区包揽了国际工程发包量的主要份额。
225家全球最大的国际承包商的业务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未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增长点将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亚洲地区市场。
欧洲地区由于欧盟东扩,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扩大,国际工程承包营业额增长趋势明显。
北美工程承包工程市场营业额近3年来变化不大,拉丁美洲市场营业额则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尽管全球建筑市场规模巨大,但95%以上的建筑活动都是由社区、地区、自家的公司完成的。
发展趋势呈现五大特点业内人士分析,国际工程承包发展趋势将呈现五个特点:第一,承包商收购并购活动频繁。
近几年,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大型项目明显增加,使大型的承包集团不断诞生。
为了整合资源,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承包工程企业的本地化运作能力,众多国际工程承包商相继实施业内资产重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今后,随着国际工程项目的大型化和对承包商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国际建筑工程市场的重组并购将更加活跃。
第二,承包和发包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利润重心转移。
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国际建筑工程的发包方越来越重视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传统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方式正在快速向总承包方式转变,EPC(设计—采购—施工)、PMC(项目管理总承包)等一揽子式的交钥匙工程模式以及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等带资承包方式成为国际大型工程项目中广为采用的模式。
承包商不仅要承担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运作,还要承担工程所需的融资。
从美国的情况看,2003年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工程采用EPC方式,一些小公司及单一的设计、施工公司因此竞争压力加大,难以为继。
国际承包方式的新变化,要求承包商必须实现设计和施工结合,设计和前期的研究结合,后期的设施管理和物业管理结合。
单纯的工程施工业务利润逐渐降低,承包商的业务开始朝着项目的前期和下游发展,利润重心向产业链前端和后端转移。
第三,带资承包普遍,承包商强化融资能力。
目前,发达国家由以前政府主导的投资逐步演变为私有化投资;发展中国家一般资金比较短缺,吸引外资成为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分析,工程建筑业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最大的领域之一。
因此,除少数国家的政府项目不需要承包商带资外,多数项目基本上需要承包商以不同形式带资承包。
据专家初步估算,带资承包项目约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65%。
国际上大的工程承包公司都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与融资能力,与世界主要的出口信贷机构、多边金融组织、商业银行及资本市场有固定的业务往来。
这些都为其在承包大型复杂项目以及降低整体项目融资成本及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四,大型承包商管理日益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
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技术创新、电子化管理、技术质量规范、环保以及安全标准都在走向规范化,并且成为进入市场的条件。
为此,一些大型承包商集团都制定了一套集团特有的运营体系,规范整个集团的管理模式。
通过资金控制,直接将管理延伸到各机构以及各执行项目上。
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管理系统,对各分部、机构以及项目进行管理和成本控制。
利用这个庞大而强有力的管理系统,不但可以方便掌握和控制整个集团的运营情况,还可以根据此系统的数据对集团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盈利或亏损的原因,为集团的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承包商还注意通过扁平化项目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
第五,产业分工体系深化,承包商寻找新的市场定位。
国际建筑业市场的产业分工体系深化,工程管理和工程设计大多是欧美公司,国际设备采购是日本和德国,其他国家公司主要集中在土建领域,但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正在向附加值高的领域升级。
欧美等国家的大型跨国建筑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和专利,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优势明显,资金实力、技术和管理水平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项目上形成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