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工程承包领域行业现状

国际工程承包领域行业现状

国际工程承包领域行业现状
2017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138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折合1685.9亿美元,同比增长5.8%),新签合同额1791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折合2652.8亿美元,同比增长8.7%)。

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依然缓慢,能源资源价格维持低位,非洲、拉美等资源型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基建投资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内外竞争加剧,国际承包工程市场整体表现低迷。

而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仍然攻坚克难,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指引,多种举措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行业整体业务稳步攀升。

(1)市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亚洲市场业务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政府先后与数十个国家签署了推进“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文件,在互联互通建设和基础设施、产能合作、能源和产业园区合作等方面推动落实了一批合作项目,成为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其中,亚洲市场成为业务增长最快的地区。

在亚洲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大环境下,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激发下,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新的高峰期。

二是非洲、拉美及其他市场增速放缓。

非洲市场2016年度业务暂时面临不少困难。

企业在非洲市场完成营业额近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4.8%。

房屋建筑、交通运输建设、电力工程三个主要合作业务领域完成营业额分别出现了11.4%、7.6%和4.9%的下降。

由于部分非洲国家受能源、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影响,经济发展困难,如尼日利亚、安哥拉等石油出口国以及南非、赞比亚、几内亚等矿产出口国财政收入减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新项目上马减少,在建项目亦出现停缓建、工程款支付延迟情况,当地货币汇率大幅贬值影响项目收益预期,非洲基础设施市场规模有所缩减。

拉丁美洲以及欧美澳地区业务发展也有所减速。

拉丁美洲地区部分国家经济持续衰退,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低迷,我国企业在该地区业务增速下滑,完成营业额同比出现下降2.3%。

企业在继续坚守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强了对玻利维亚、巴拿马、墨西哥等政治经济较为稳定市场的开拓。

中国企业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市场业务同比出现一定收缩,企业市场开拓和经营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欧美澳地区作为我国企业探索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市场,BOT/PPP项目、并购等仍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主要路径以及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2)业务增长进一步向交通、电力、房建领域倾斜
随着国内相关产业竞争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对外承包工
程企业在交通运输建设、电力工程建设和房屋建筑等优势领域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除上述三个主要专业外,石油化工建设领域、水利建设领域在新签合同额方面均有大幅度的增长。

此外,国际产能合作业务进一步加强。

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越来越多的行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工业制造业企业以及对废水物处理、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企业,大踏步进入国际市场;农业综合开发、房地产开发和矿产资源开发等业务也全面推进。

(3)大型项目竞争力显著提升
在国际承包工程市场项目大型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承揽大型项目能力进一步提升,大项目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成为对外经贸合作的标杆。

如“中巴经济走廊”中能源、交通、电力等领域的重大项目逐步推进落地;亚吉铁路正式通车,中老铁路全线开工,匈塞铁路进入实施阶段,蒙内铁路不断取得新进展等,在行业内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大型项目投建营一体化发展、全产业链通力“走出去”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企业抱团出海,联合“走出去”的意识在加强,投资、设计、建设、装备、运营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开展项目运营维护和长期技术合作,实现项目“建营一体化”发展,也成为企业培育对外投资合作竞争新优势、打开市场新局面、实现属地化经营策略的必然选择。

(4)业务转型升级取得较大进展
一是企业探索BOT、PPP等模式参与大型国际项目初见成效。

在目前国际基建需求旺盛但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BOT/PPP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青睐。

行业内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凭借在技术储备、运营管理、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加大了对BOT/PPP探索和尝试,主要集中在电力和公路投资开发领域。

二是承包工程相关投资和综合开发类项目逐渐增多,企业海外经营规模和效益明显提升。

在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方面,企业凭借市场资源,对接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合作发展要求,积极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和建设。

截至2017年底,中国企业共在44个国家投资建设了初具9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现有面积 956 平方公里,累计投资 307 亿美元,入区企业4363 家,上缴东道国税费 24.2 亿美元,为当地创造 25.8 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在 24 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建的 75 家合作区累计投资 254.5 亿美元,入区企业 3879 家,上缴东道国税费 16.8 亿美元,为当地创造 21.9万个就业岗位,业务模式升级和发展层次提升步伐显著加快。

在项目综合开发方面,有实力的企业充分利用整合资源
优势,参与整体区域规划和综合开发。

中国企业还积极参与资源开发。

如国机集团依靠多年的海外项目经验,成功开发了巴基斯坦塔尔煤田煤电一体化项目;部分企业抓住当地市场建材供不应求的机遇,充分利用当地矿产资源,参与建材生产,如中国路桥在尼日尔投资建设水泥厂项目;中信建设在安哥拉投资建设铝合金型材厂,并在矿业和农业等领域探索以产业链建设模式推进项目开发与实施。

三是并购成为企业国际市场布局、优化业务结构的重要手段。

并购及战略投资业务是国际大型承包商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海外收购兼并以及投资业务明显增多。

但是由于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是一种跨国经营行为,它受国际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和地缘、人缘等不确定条件的制约,使得行业风险较大。

尤其近些年来恐袭事件时有发生,民族冲突不断,为项目安全实施带来威胁与阻碍。

同时,随着走出国门的企业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境外人员和机构面临的新情况也越来越多,总体安全形势严峻,这些都是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新挑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