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91—92页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准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协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以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唤起经验
师:我们先来实行一个口算比赛,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口算题)
32+10 30+20 43+30 60+17
6+50 74+5 34+8 46+9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通过复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同时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超市开业的热闹情景)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新“好邻居”超市开业了!小明和妈妈一起去逛超市,门口的人真多呀!原来大家正在看超市推出的特价商品宣传栏。
生说
问:根据这张价格表,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教师预设:
1、买书包和闹钟,一共要花多少钱?
2、买球鞋和衬衣,一共要花多少钱?
3、买书包和球鞋,一共要花多少钱?
4、衬衣比球鞋贵多少钱?
5、书包比闹钟贵多少钱?
6、书包比衬衣便宜多少钱?
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入,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学习的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学生感到亲切,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传统教学计算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1)师:你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那么,你能帮小明算
算“如果买球鞋和衬衣,一共要花多少钱?”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32+49)
师:大约等于多少呢?谁来估计一下?
生估计结果(80元左右)
如果不实行笔算,你能口算出它的准确结果吗?
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一组轮流说说是怎样算的?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预设:
第一种情况:相同数位相加法
(1)30+40=70 2+9=11 70+11=81
(2)2+9=11 30+40=70 70+11=81
第二种情况:拆分法
(1)32+40=72 72+9=81
(2) 32+9=41 41+40=81
(3)30+49=79 79+2=81
(4)2+49=51 51+30=81
第三种情况:在头脑中列加法竖式
第四种情况:估算法
30+50=80 80+2-1=81
第五种情况:凑整法
32+50=82 82-1=81
学生汇报口算方法
(2)师引导学生实行第一次优化:
师:这么多口算方法能不能给它分分类?
师引导学生一起分类归纳,然后对于同类的口算方法实行对比,得到同类方法里的最优方法。
师引导学生实行第二次优化:
师:经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一共想出了五种不同的口算方法,请你观察上面的口算方法,你觉得哪种口算方法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预测:经过交流可能学生比较喜欢相同数位相加法和拆分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用这两种方法之中的任何一种
师:我也比较喜欢这两种方法,它思路清晰,简便易算。
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两种方法。
(3)小结:通过这道题,我们发现:同一个问题,能够采用不同方法来解答。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
但在多样化的基础上更应该有优化的过程,以协助学生找到最实用、最简便、最切实可行方法,提升学生的口算水平。
在例题的安排上,我先引导学生探究进位加法,因为进位加法的方法涵括了不进位的方法,在弄清算理的情况下,再解决不进位的加法就迎刃而解了。
2、师:刚才的问题解决的非常好,如果小明要买球鞋和书包呢?总共要花多少
钱?
问:怎样列算式呢?(32+41)
估计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70元左右)
师:怎样口算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出结果,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预设:
第一种情况:相同数位相加法
30+40=70 2+1=3 70+3=73
第二种情况:拆分法
(1)32+40=72 72+1=73
(2)30+41=71 2+71=73
生独立口算、交流,汇报口算方法
3、师:通过刚才的计算,大家发现这两题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
(都是加法;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个加数相同)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板书课题
问:那么这两题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
为什么第一题32+41等于73,第二题32+49等于81?
生:(32+41)个位上的数2+1不超过10
(32+49)个位上的数2+9超过10
师:像32+41这种是不进位加法
像32+49这种是进位加法
【设计意图】:求同,是为了点明课题,让学生知道学习的主要内容;求异,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口算加法的不同类型。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师:看到特价商品,你心动吗?自己挑两样,算算要花多少钱?
学生独立的口算,再汇报
让生说说是怎样实行口算的
师板书:32+24 49+41 49+24 41+24
问:这几题中,哪几道是进位加的?哪几道是不进位加的?
你能自己出一道进位加的,再出一道不是进位加的吗?
完成后,同桌互相议一议,再汇报:
(1) 56+23 (2)78+21 (3)23+69
56+25 25+48 11+69
师:请你任选一组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实行口算的?
2、填空
35+4○=7○
师:圆圈里填哪些数时,这道题是不进位加法?
圆圈里填哪些数时,这道题是进位加法?你能有序的写出来吗?
3、请你来购物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吧!这里的物品真多呀!
看,都有写什么?让生说说
钱?
用100元能买三种不同的物品吗?
买短袖、足球和锅,100元够吗?还差多少钱?
【设计意图】:当学生获取新知以后,就需要引导学生实行巩固与应用,练习的设计既有算法技能的训练,也有使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培养,力图做到有坡度、有层次。
五、归纳概括,总结提升
师:回顾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有什么体会?
教师预设: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同一个问题,能够采用不同方法来解答。
3、能用口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后反思:
1、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
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情境能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教学中来。
所以,我创设了到超市购物的情境,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2、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口算水平。
不同的学生有
不同的个性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口算方法实行计算,但教师要对各种方法实行引导优化,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既对又快的口算方法实行口算,从而提升口算水平。
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比如如何抓住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加以利用,这些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持续总结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