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分离技术chen
但不能有效地沉淀病毒、小细胞器(如核蛋白体)或
单个分子。
低速冷冻离心机
高速冷冻离心机
超速离心机:主要由驱动、速度控制、温度控制、真空系统和
转头五部分组成。 驱动装置是由水冷和风冷电动机通过精密齿轮箱或皮带变速,
或直接用变频感应电机驱动,并由微机进行控制,由于驱动轴
的直径较细,因而在旋转时此细轴可有一定的弹性弯曲,以适 应转头轻度的不平衡,而不至于引起震动或转轴损伤,除速度 控制系统外,还有一个过速保护系统,以防止转速超过转头最 大规定转速而引起转头的撕裂或爆炸,为此,离心腔用能承电 受此种爆炸的装甲钢板密闭。
冷冻系统有类似冰箱的冷冻压缩机,可达-10℃。温度
控制是由安装在转头下面的红外线射量感受器直接并 连续监测离心腔的温度,以保证更准确更灵敏的温度 调控,这种红外线温控比高速离心机的热电偶控制装 置更敏感,更准确。
超速离心机装有真空系统,这是它与高速离心机的主要区别。 离心机的速度在20,000rpm以下时,空气与旋转转头之间 的摩擦只产生少量的热,速度超过20,000rpm时,由摩擦 产生的热量显著增大,当速度在40,000rpm以上时,由摩 擦产生的热量就成为严重问题,为此,将离心腔密封,并由机 械泵和扩散泵串联工作的真空泵系统抽成真空,温度的变化容 易控制,摩擦力很小,这样才能达到所需要的超高转速。
按转速分类:低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
低速(普通、常速)离心机:转速在10,000rpm 以内或相对离心力在15,000×g以内。 高速离心机:转速在10,000~30,000rpm以 内或相对离心力在15,000~70,000×g以内。
超速离心机:转速在30,000rpm以上或相对离心 力在70,000×g以上。
在水平安装的中空转鼓表面上覆以滤布,转鼓下部 浸入盛有悬浮液的滤槽中并以的转速转动。转鼓内分12 个扇形格,每格与转鼓端面上的带孔圆盘相通。此转动 盘与装于支架上的固定盘藉弹簧压力压紧叠合,这两个 互相叠合而又相对转动的圆盘组成一付分配头。 转鼓表面的每一格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时,相继 进行着过滤、脱水、洗涤、卸渣、再生等操作。
滤布
细砂过滤介质
多孔陶瓷过滤板
4.影响因素
(1)悬浮微粒的性质和大小:悬浮微粒越大,粒子越坚 硬,大小越均匀,固液分离越快. 例如:一般,真菌的菌丝比较粗大,如青霉素的重量比阻 为(0.15一0.20)× l012 m/kg左右,发酵液容易过滤, 常不需特殊处理。放线菌发酵液菌丝细而分枝,交织成网 络状,如链霉素重量比阻为2000×1012m/kg左右,过滤较 困难,一般需经预处理 (2)混合液的黏度:与菌种种类、浓度和培养基、发酵 终点的判断有关.
高速冷冻离心机:最大容量可达3L,分离形式也是固 液沉降分离,转头配有各种角式转头,荡平式转头、 区带转头、垂直转头和大容量连续流动式转头,一般
都有制冷系统,以消除高速旋转转头与空气之间摩擦
而产生的热量,离心室的温度可以调节和维持在0~ 40℃,转速、温度和时间都可以严格准确地控制,并 有指针或数字显示,通常用于微生物菌体、细胞碎片、 大细胞器、硫铵沉淀和免疫沉淀物等的分离纯化工作,
1.离心机的分类
国际上对离心机的分类方法有:按用途分、按转速分 和结构分
按用途分类:制备型离心机和制备分析型离心机
制备分析型离心机:不但能分离浓缩、提纯试样,而 且可以通过光学系统对试样的沉降过程进行观察、拍 照、测量、数字输出、打印、自动显示。主要用于研 究纯的生物大分子颗粒的理化性质,依据待测物质在 离心场中的行为,能推断物质的纯度、形状和分子量 等。分析性离心机都是超速离心机。
固液分离技术
学习目标: 常用固-液分离技术的工作原理 常用固-液分离设备的构造及应用
一、固液分离的目的
1.收集胞内产物的细胞或菌体,分离除去液相, 2.收集含生化物质的液相,分离除去固体悬浮物,如 细胞、菌体、细胞碎片、蛋白质的沉淀物和它们的絮 凝体等。
二、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
(一)过滤 (二)离心 (三)切向流过滤 (四)双水相萃取 (五)吸附法
(3)操作条件:操作温度、PH、压力、滤饼厚度等 影响分离速度。
(4)助滤剂的使用: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性微粒, 可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 (5)固液分离设备和技术:根据混合物性质、分 离要求、操作条件综合考虑。
5.过滤设备 (1)板框过滤机
结构与工作原理
由多块带凸凹纹路的滤板和滤框交替排列于机架而构 成。板和框一般制成方形,其角端均开有圆孔,这样 板、框装合,压紧后即构成供滤浆、滤液或洗涤液流动 的通道。框的两侧覆以滤布,空框与滤布围成了容纳滤
通常,在操作开始阶段所得到滤液是浑浊的, 须经过滤饼形成之后返回重滤。
过滤速度的大小决定于过滤推动力与过滤阻力之比。
过滤推动力是滤饼和介质两侧的压强差。 过滤阻力为过滤介质阻力与滤饼阻力之和
在滤饼过滤中,过滤阻力主要决定于滤饼的阻力。
在澄清过程中,过滤阻力开始时只决定于介质阻力
滤饼阻力与滤饼干重之间有如下关系 Rc=rB m/A Rc为滤饼的阻力, rB为滤饼的质量比阻 m为滤饼干重, A为过滤面积 比阻值rB是衡量各种物质过滤特性的主要指标,与滤 饼的结构特性有关. 对于不可压缩滤饼, rB为常数;
对于可压缩滤饼(大多数生物滤饼), rB是操作压力差 的函数,随压力增大而增大. rB=r(ΔP) m r为不可压缩滤渣的比阻,对于一定的料液,其值为常数; m为压缩性指数,一般取0.5一0.8,对不可压缩性滤 饼,m为0。 因此,在过滤操作中,压力差是非常敏感和重要的参 数,特别是可压缩性强的滤饼.一般需要缓慢增大操作 压力,最终操作压力差不能超过0.3-0.4MPa
按结构分类:一般在高速和低速离心机根据结构和功
能进行分类,品种繁多,各家命名也无统一标准。可 分为台式离心机、多管微量台式离心机、细胞涂片离 心机、血液洗涤台式离心机、高速冷冻离心机、大容 量低速冷冻离心机、低速冷冻离心机、台式高速冷冻 离心机、台式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等。另外国外还有 三联式(五联式)高速冷冻离心机,专作连续离心用。
技术参数 最高转速:100,000rpm, 运转控制精度±10rpm 最大离心力:803.000×g (采用p100AT2转头) 加减速时间:5min内达到 转头温度控制精度: ±0.5℃(设定范围0~40 ℃) 噪音:最大53dB,超宁静
各种离心转头
各种转头的离心半径
结构性能
速率不能严格控 制,多数室温下 操作
有消除空气和转子间摩 擦热的制冷装置,速率 和温度控制较准确、严 格
备有消除转子与空气摩擦热的 真空和冷却系统,有更为精确 的温度和速率控制、监测系统, 有保证转子正常运转的传动和 制动装置等。
作用
收集易沉淀的大 颗粒(如RBC、 酵母细胞等)
收集微生物、细胞碎片、 主要分离细胞器、病毒、核酸、 大细胞器、硫铵沉淀和 蛋白质、多糖等。甚至能分开 免疫沉淀物等。 分子大小相近的同位素标记物 15N-DNA和未标记的DNA
(一)过滤
1.过滤原理
过滤是利用可以让液体通过而不能让固体通过的多孔 介质,将悬浮液中的固、液两相加以分离的操作。 2.过滤的类型 过滤机制有两种基本类型:即表面的和深层的。
表面过滤的代表是通过滤布的过滤。
深层过滤的代表如沙滤
① 表面过滤
过滤时悬浮液置于过滤介质的一侧。过滤介质常 用多孔织物,其网孔尺寸未必一定须小于被截留的颗 粒直径。在过滤操作开始阶段,会有部分颗粒进入过 滤介质网孔中发生架桥现象(图4-7b),也有少量颗 粒穿过介质而混与滤液中。 随着滤渣的逐步堆积,在介质上形成一个滤渣层, 称为滤饼。不断增厚的滤饼才是真正有效的过滤介质, 而穿过滤饼的液体则变为清净的滤液。
浆和滤饼的空间。
滤板和滤框
滤板及滤板角孔
板框压滤的操作过程可分为装合、过滤、洗涤、卸渣、整 理五个步骤。
悬浮液从框右上角的通道进入滤框,固体颗粒被截留在框内形成滤饼, 滤液穿过滤饼和滤布到达两侧的板,经板面从板的左下角旋塞排出。 待框内充满滤饼,即停止过滤。 如果滤饼需要洗涤,先关闭洗涤板下方的旋塞,洗液从洗板左上角的 通道进入,依次穿过滤布、滤饼、滤布,到达非洗涤板,从其下角的 旋塞排出。
主要优缺点
优点:板框压滤机构造简单,过滤面积大而占地省,过 滤压力高,便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操作灵活,过滤 面积可根据产生任务调节。 缺点:间歇操作,劳动强度大,产生效率低。 主要用于:培养基的过滤、霉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细 菌的固液分离。 适合于固体含量1%-10%的悬浮液的分离。
(2)回转真空过滤机
② 深层过滤
颗粒尺寸比介质孔道小的多,孔道弯曲细长,颗 粒进入孔道后容易被截留。同时由于流体流过时所引 起的挤压和冲撞作用。颗粒紧附在孔道的壁面上 3.过滤介质
① 织物介质:即棉、毛、麻或各种合成材料制成的织 物,也称为滤布。 ② 粒状介质:细纱、木炭、碎石等。 ③ 多孔固体介质(一般要能够再生的才行):多孔陶 瓷、多孔塑料、多孔玻璃等。
特点:回转真空过滤机的过滤面积不大,压差也不高, 但它操作自动连续,对与处理量较大而压差不需很 大的物料比较合适。
适用于:固体含量较大(>10%)的悬浮液的分离。
(二)离心技术
对于浓度较小,粒径较大,硬度较强的不溶 物,可以采用过滤分离。 但当固体颗粒细小而难以过滤时,发酵液 不易被过滤纯化,往往采用离心操作。 离心技术 是利用转鼓高速转动所产生的离心 力,根据物质颗粒的沉降系数、质量、密度 及浮力等因子的不同,来实现悬浮液、乳浊 液分离或浓缩的分离的过程。
离心机中装有一个光学系统,在整个离心期间都能 通过紫外吸收或折射率的变化监测离心杯中沉降着 的物质,在预定的期间可以拍摄沉降物质的照片, 在分析离心杯中物质沉降时,在重颗粒和轻颗粒之 间形成的界面就像一个折射的透镜,结果在检测系 统的照像底板上产生了一个“峰”,由于沉降不断 进行,界面向前推进,因此峰也移动,从峰的移动 速度可以计算出样品颗粒的沉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