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形势
Ø (一)有利因素 ——1、国际电子信息产品市 场总体看好 • 2007年,由于信息技术业务融合带来新的 市场增长点、发展中国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 伐等因素,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将延续 2006年以来的增长势头。据业内权威机构 预测,2007年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增速 将保持在5%以上,其中手机出货量将接近 11亿部,计算机出货量将达到2.5亿台,液 晶电视出货量将达到6千万台,数码相机出 货量将达到1亿台,软件和信息服务也将保 持两位数增长。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形势
Ø (一)有利因素 —— 3、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将 为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 国家对软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件的发 展日益重视,新的政策文件有望颁布,信息 技术应用条例也在酝酿出台,这些都将促进 产业新的发展。 • 国家税制改革步入实质阶段,内外资企业的 所得税税率统一,将为本土企业创造更加公 平的市场环境;增值税改革逐步深入,对加 快产业技术更新改造创造了新的契机。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出口额(亿美元)
同比增长%
笔记本电脑
385
28.6
手机
312
51
集成电路
20347.5显示器Fra bibliotek168
4.2
液晶显示板
130
19.4
彩色电视机
79
55.7
印刷电路
76
43.2
激光视盘放像机
71
-2.7
打印机
67
-2.2
数码相机
63
14.5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情况简介
2020/11/18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内容提纲
Ø 基本情况
Ø 主要特点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Ø 2006年,电子信息全行业在党中央、国务 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认真推进电子强国战略,不 断推动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积极拓展国 内外市场,使产业经济运行呈现又好又快 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一五”良好的开 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 献。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通信设备 计算机
家用视听设备 电子器件 电子元件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电子信息机电
数额(亿元) 202 180 75 642 581 164 156
增速(%) 47
13.8 17.9 60.6 42.3 25.8 37.6
表3 2006年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情况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Ø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75万亿元,增长 23.7%;增加值11000亿元,增长 22.1%。
• 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位居 领先。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Ø (九)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 全年手机普及率达到35.3%,比上年 增加了5个百分点; • 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超过35台/百户, 彩电拥有量超过140台/百户,二者分 别比上年提高了10%和5%。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Ø (三)经济效益增幅较快 • 全年实现利税2400亿元,同比增长22%。 • 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利润1384亿元, 增长28.2%,比上年增速提高了15个百分 点; • 税收473亿元,同比增长17.1%。 • 亏损企业及亏损额出现下降,规模以上制造 业亏损企业数量3268个,比上年减少119 个;亏损企业亏损额220亿元,同比下降了 13.7%。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图3 2006年软件收入构成情况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Ø (五)对外贸易再攀新高 • 全行业进出口总额达到6517亿美元,占全 国外贸总额的37%。 • 出口3640亿美元,增速达35.7%,占全国 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7.6%; • 进口2877亿美元,增长30.5%,占全国进 口总额的比重为36.3%。 • 目前,我国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中 的比重已超过15%,多个产品在世界市场上 排名第一,其中手机占47%,计算机占 40%,彩色电视机占48%。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形势
Ø (一)有利因素 —— 2、国内宏观环境有利于 产业发展 •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较快,消费需求稳步提高,为电子信息产品 提供了新的市场。 •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 不断深入,电子信息产品在中小城市和乡镇 的市场前景看好。 • 北京数字奥运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大幅增加 对通信和广电领域的基础设施投入,为通信 和广电设备行业提供了新的商机。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Ø (十)为国民经济做出新的贡献 • 一是推动了GDP的增长,全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 重为5.25%,比上年提高了0.31个百分点,对其增 长的贡献率超过7%;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 过10%,对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 • 二是促进了外贸增长和出口结构升级。全行业在全 国外贸出口中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对 其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 的比重超过90%,是带动外贸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 三是拉动了就业的增长,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 业就业人数达到724万人,其中制造业626万人, 软件业98万人;二者合计比上年增加了85万人,占 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的10%以上。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Ø (一)产业增速又快又稳,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和增加值每月 平均增速达24%,均超过上年水平。 • 制造业在全国工业中保持领先水平,平均每月 增加值增速比全国工业高出8个百分点。 • 产销衔接良好,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产 品产销率均达98%以上。 • 高端产品比重提高,笔记本电脑占微型计算机 的比重为63%,平板电视占彩电的比重为 12%,二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3和4个百分点。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图6 2006年主要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长情况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Ø (三)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三资企业仍是产业发展的 重要力量 • 全年三资企业在规模以上制造业销售收入、工业增 加值、利润中的比重分别为80%、79%、80%, 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 三资企业规模扩张主要仍然来自加工出口,其出口 占全行业的比重超过4/5,从而导致整个产业外贸 依存度超过50%。 •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继续出现深化趋向,本土化和研 发转移趋势明显,上下游行业相互带动向华转移的 现象逐步呈现。 • 本土企业国际拓展的步伐加快,部分大企业国际并 购开始取得阶段性的成效。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图4 2001-2006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增长情况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Ø (七)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 • 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 投资2068亿元,同比增长41%,比上年增 速提高了19个百分点。 • 新开工项目2522个,比上年增加了340个。 • 新增固定资产1353亿元,同比增长30%。 • 通信设备和电子元器件成为重点投资领域, 特别是后者在全行业投资和新开工项目中均 占一半以上。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图7 2006年三资企业主要指标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情况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Ø (四)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产业格局出现新的调整 • 一是外资企业加大了对低端市场的争夺,对本土企业的成本和 市场优势构成新的挑战,也使其市场份额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 二是元器件行业竞争加剧对整机行业影响明显,如芯片、液晶 面板市场竞争加剧都导致整机价格大幅缩水。这也预示基于产 业链的竞争格局日益形成。 • 三是服务商和渠道商对制造企业形成新的竞争,如电信运营商 大力发展定制业务,大型渠道商介入制造领域、部分代工企业 发展自主品牌等,将引起产业格局新一轮的洗牌。 • 四是国家间竞争日益激烈,周边地区日益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 展,在市场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日趋显露,国际产业转移和 跨国投资逐步出现新的分流。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图5 2006年产业销售收入每月增长情况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Ø (二)结构调整逐步深化,通信和元件行业增势明显。 • 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日益 明显,特别是通信设备和元器件行业发展迅速。由 于整机的转型升级,大大拉动了新型元器件的市场 需求,全年元器件行业的生产、效益增速均达25% 以上,特别是集成电路行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 展期。电信运营商网络升级、国家加大农村通信投 入等因素,拉动通信设备行业快速发展,销售收入 和利润增速达30%以上,均超过全行业平均水平。 受技术升级的影响,家电行业发展相对缓慢,收入 和利润增速与全行业平均水平均有较大差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