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A.A B.B C.C D.D2.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C.10mL酒精与1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mL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5.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6.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7.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 mL,装置气密性良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B.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D.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g B/g C/g甲739乙649丙X Y6丁55ZA.Y可能等于8 B.X可能等于4C.X可能等于8 D.Z一定等于7.59.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5:1D.乙不是化合物1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吸烟场所造成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隙12.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生成物不属于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13.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1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A.B.C.D.15.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④⑤⑥D.⑤⑥16.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紧胶塞B.贮存氧气C.过滤D.吹灭酒精灯18.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

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B.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19.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20.某元素R的化合价是奇数(不变化合价),已知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A.2()55m n-B.2()55n m-C.255m n-D.255n m-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请回答:①装置A中所标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②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③生成氧气的时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如果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某实验小组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D→C,请回答:①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②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③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F,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2.如图所示,为鉴别H2、CO、CH4三种气体,分别把它们的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甲、乙两装置,甲瓶中为浓硫酸,乙瓶中为澄清石灰水。

(浓H2SO4有吸水性)(1)若甲瓶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乙瓶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则燃烧的气体为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甲瓶中物质的质量不变,乙瓶中生成白色沉淀,则燃烧的气体为_________,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若甲,乙两瓶中物质的质量都增加,则燃烧的气体为_________;若乙的质量增加2.2g,则甲的质量增加________g。

23.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2)刚开始预热时,试管②中立即有气泡产生,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3)继续加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请你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气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乙醇(25C H OH )完全燃烧时生成2CO 和2H O 。

如果氧气不充足,乙醇燃烧可能还有生成CO 。

现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是否有CO 、2CO 和2H O 。

请回答下列问题:I.能验证产物中有H 2O 的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以下相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II.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B 中石灰水变浑浊,B 装置的作用是_____,B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III.能验证产物中有CO 的现象是_____或_____;E 装置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F 装置不足之处为_____。

IV.若乙醇燃烧时生成11.6g 2CO 和CO 混合物,其中碳元素的百分含量为31.03%,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

25.请根据下列实验图1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_____(填字母)。

(3)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如图2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写一条即可)。

26.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1)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2)我们已经学习过实验室制取O2、CO2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

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_____(填序号)①要加热②使用催化剂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④原料为纯净物⑤只生成一种气体(3)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一段时间,如图所示,则B装置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观察图C 装置,该反应处于_____(填“进行”或“停止”)中。

(4)若用B、F组合成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在制取过程中发现反应过于剧烈,可将装置做哪些改动?_____。

(5)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若瓶中装满水,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

(6)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7)拓展与延伸:实验室如何制取氮气呢?请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资料:①重铬酸铵为桔黄色粉末,加热至180℃时可分解得到氮气;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反应,如:镁能够在氮气中燃烧。

利用如图仪器和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

若用上述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7.学习了铁在空气中生锈条件后,小明和小红对铜在空气中生锈条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查阅资料)铜锈是绿色的,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绿加热能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

(猜测)小红猜测铜生锈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有关:小明认为铜生锈与氮气一定无关,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几天后观察到,A试管中铜片在水面附近有绿色物质,B、C、D试管中铜片均无明显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