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分类模拟语法(四)
分析题
1. 分析下面两个有歧义的语言片段,分析造成歧义的原因:
(1)你这倒霉蛋的弟弟(2)三个艺术学院的学生
答案:(1)你这倒霉蛋的弟弟
属于组合歧义中的词义歧义,语义指向不同造成歧义。
“倒霉蛋”可以指向“我”,意思是我是个倒霉蛋,我有个弟弟。
“倒霉蛋”还可以指向“弟弟”,意思是我的弟弟是个倒霉蛋。
(2)三个艺术学院的学生
属于组合歧义中的语法歧义,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三个”可以修饰“艺术学院”,意思是有三个艺术学院,学生是这三个艺术学院的。
“三个”也可以修饰“学生”,意思是艺术学院的三个学生。
2. 分析下面语段的层次,并说明其中含有哪几个词组、哪几个词、哪几个语素:
两本儿书、一份报纸我都收起来了。
答案:分析下面语段的层次,并说明其中含有哪几个词组、哪几个词、哪几个语素:
词组:两本儿书一份报纸我都收起来了
词:两本书一份报纸我都收起来了
语素:两本书一份报纸我都收起来了
3. 下面是台湾高山族阿眉斯语的一些句子和对应的汉语意义:
nipatafaj kaku tiniraan. 我去陪伴他。
陪伴我他
niala tnira tura awaw. 他去拿那盏灯。
拿他那灯
u parakataj tmi. 阿麦是司机。
是司机阿麦
tku wama nimi. 阿麦父亲叫古拉斯。
古拉斯叫父亲阿麦
nitala hu kaku tmian. 我再去等一下阿麦。
等再我阿麦
niama kami tmian. 我们去阿麦那儿玩。
去玩我们阿麦
(1)写出上述材料反映的句子成分的语序。
(2)上述材料反映出来的表人专名有什么语法范畴?
(3)上述材料反映出来的人称代词有什么语法范畴?
(4)上述语法范畴是用什么语法手段表示的?
(5)写出阿眉斯语表示宾格的语素。
答案:(1)上述材料反映阿眉斯语的句子成分的优势语序是BAC,即动词——施事——受事。
(2)上述材料反映表人专名的语法范畴有“格”,包括主格(如阿麦的主格mi)、所有格(如阿麦的形容词性所有格nimi和名词性所有格mian)和宾格(如阿麦的宾格mian)。
(3)上述材料反映出来的人称代词的语法范畴有“格”和“数”,“格”包括主格(如他nira)、宾格(如他iniraan),“数”包括单数(如我kaku)和复数(如我们kami).
(4)上述语法范畴是用外部附加(ni)和内部屈折(如kaku—kaini)表示的。
(5)阿眉斯语表示宾格的语素有前加的i和后加的an。
4. 试以变换分析法说明下列句子的意义差异。
(1)墙上挂着画。
(2)台上演着梆子戏。
(3)山上架着炮。
答案:以上句子可以变换为:
(1)墙上挂着画。
………………………………………(1)a画挂在墙上。
√
(2)台上演着梆子戏。
…………………………………(2)a梆子戏演在台上。
×
(3)山上架着炮。
………………………………………(3)a炮架在山上。
√
(1)墙上挂着画。
………………………………………(1)b墙上正在挂画。
×
(2)台上演着梆子戏。
…………………………………(2)b台上正在演梆子戏。
√
(3)山上架着炮。
………………………………………(3)b山上正在架炮。
√
通过变换可见:“挂”的语义特征[+存现][-持续],“演”的语义特征[-存现][+持续],“架”的语义特征[+存现][+持续],即(1)墙上挂着画。
表示存现、附着。
(2)台上演着梆子戏。
表示持续。
(3)山上架着炮。
有歧义,既可表示存现,又可表示持续。
5. 用变换分析法说明以下句子在句法意义上的差异。
(1)台上坐着主席团。
(2)台上唱着戏。
(3)台上摆着酒席。
答案:以上句子可以变换为:
(1)台上坐着主席团。
…………………………………(1)a主席团坐在台上。
√
(2)台上唱着戏。
………………………………………(2)a戏唱在台上。
×
(3)台上摆着酒席。
……………………………………(3)a酒席摆在台上。
√
(1)台上坐着主席团。
…………………………………(1)b台上正在坐主席团。
×
(2)台上唱着戏。
………………………………………(2)b台上正在唱戏。
√
(3)台上摆着酒席。
……………………………………(3)b台上正在摆酒席。
√
通过变换可见:“坐”的语义特征[+存现][-持续],“唱”的语义特征[-存现][+持续],“摆”的语义特征[+存现][+持续],即(1)台上坐着主席团。
表示存现、附着。
(2)台上唱着戏。
表示持续。
(3)台上摆着酒席。
有歧义,既可表示存现,又可表示持续。
6. 比较下列句子,分析它们在句法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上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论述句法与语义的关系。
(1)这种人炸弹也不怕。
(2)这种声音狼也不怕。
(3)这种狗狼也不怕。
(4)事实上我也不怕。
答案:从句法结构上分析:
(1)是主谓结构,主语是“这种人”,谓语是“炸弹也不怕”。
(2)是主谓结构,主语是“这种声音”,谓语是“狼也不怕”。
(3)是主谓结构,主语是“这种狗”,谓语是“狼也不怕”。
(4)是主谓结构,主语是“我”,谓语是“也不怕”。
从语义上来讲,在四个句子中,(1)动作的施事是“这种人”,受事是“炸弹”。
(2)动作的施事是“狼”,受事是“这种声音”。
(3)动作的施事是“狼”,受事是“这种狗”。
(4)动作的施事是“我”,受事没有。
由此可见,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是相对独立的,主语可以由施事来充当,也可以由受事来充当,二者不是一一对应的。
但是二者之间又是密切联系,互相影响的,宾语受语义条件的限制,不能由施事“这种人”来充当。
7. 指出下列句子的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