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术语和定义附录一术语和定义1、地面气象观测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气候、气候变化、人工影响天气、生态气象等业务、科学研究和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应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2、气象要素 meteorological element表征大气状态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天气现象。
3、代表性 representative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根据观测用途不同代表性要求也不一样。
4、准确性 accuracy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定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5、比较性 comparative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6、时制 time system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单位,并以一定的起始瞬时计量时间的系统。
常用的有北京时、真太阳时、地方平均太阳时和世界协调时。
7、日界 day boundary地面气象观测中划定一日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界限。
按照气象要素所采用的时制的不同,其日界也不同。
8、天气现象 weather phenomenon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
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等。
9、地面凝结现象 surface Coagulate phenomenon在地面或地物上产生水汽凝结或凝华的天气现象。
10、视程障碍现象 visibility obstacle phenomenon影响能见度且其强度与能见度直接相关的天气现象。
附录一术语和定义11、雷电现象 thunderbolt phenomenon大气中与放电、电离有关的现象。
12、风 wind由许多在时空上随机变化的小尺度脉动叠加在大尺度规则气流上的一种三维矢量。
地面气象观测中测量的风是两维矢量(水平运动),用风向和风速表示。
13、最大风速 maximum wind speed在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值。
14、极大风速 extreme wind speed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瞬时风速值。
在自动气象站中,瞬时风速是指3秒钟的平均风速。
15、云 cloud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
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17、云状 cloud form云的外形特征。
包括云的尺度,在空间的颁情况、形状、结构,以及它的灰度和透光程度。
18、气压 atmospheric pressure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19、降水 precipitation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水。
20、降水强度 precipitation intensity单位时间或某一时段内的降水量,通常测定5分钟、10分钟和1小时内的最大降水量。
21、白天能见度 visibility by day指视力正常(对比阈值为0.05)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距离。
22、夜间能见度 visibility at night按如下两种方式定义:a)假定总体照明增加到正常白天水平,适当大小的黑色目标物能被看到和辨认出的最大距离;b)中等强度的发光体能被看到和识别的最大水平距离。
23、对飞行有重要影响的云 cloud of operational significance云底高度在1500米或最高的最低飞行扇区高度(两者取其大)以下的云(包括Cb、Tcu)。
附录一术语和定义24、准确度 accuracy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25、测量范围 range of measurement在保证主要技术性能情况下,仪器能测定的被测量的量值范围。
26、分辨力 resolution capacity仪器测量时能给出的被测量量值的最小间隔。
27、易折性物体保持其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直至一个要求的最大荷载,而在受到更大荷载冲击时就会破损、扭曲、弯曲,使对飞机的危害减至最小的特性。
28、视觉对比感阈 visual threshold of luminance contrast(ε-i.e.epsilon)人的眼睛所能觉察出物体时的亮度对比的最小值,即在当时的背景亮度下物体可辨的数值(无量纲)。
注:视觉对比感阈值是随着不同的环境条件变化的。
29、消光系数 extinction coefficient(σ)*当一个色温为2700K的白炽光源发射出的一束平轴光束,在大气中经过一个单位距离的长度后光通量损失的比率(每米,m-1)30、光强 intensity of light(I)*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亮。
单位为堪德拉(candela,简称cd),其定义为:在温度为1769度的黑体表面上,从1平方厘米的面积垂直向外发射光强的1/60。
它比烛光(candle)约小2%。
从观测的角度讲,光强为基本量。
31、光通量luminous flux,flux of light(Ф)*来自于辐射通量,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标准光度观测员对辐射量所做出的评估得出。
另一种解释为:单位时间通过某一面积的光能。
单位为流明(lumen,简称lm),它是从光强为1cd的点光源以单位立体角发射的光。
从物理意义讲,光强为基本量。
32、亮度(光亮度)luminance(L)*在给定的方向上的目标物体单位面积的光强(cd/m2)。
33、亮度比(luminance contrast)(c)*物体亮度和背景亮度的差值与背景亮度之间的比率(无量纲)。
34、照度(illuminance)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
单位为勒克司(lux),相当于在1平方米上接附录一术语和定义受1流明的光通量。
35、照度视觉阈visual threshold of illuminance(ET)*使眼睛能看到较小光源的最小照度(勒克斯,lx)。
36、视程 visual range*通常在水平方向上,对于一个给定的光源或目标物,在特定背景亮度条件下所刚能目视到的最大距离。
37、散射仪forward-scatter*在大气中通过对粒子引起的光束散射通量的测量,并依此估算出消光系数的仪器。
38、大气透射仪* transmissometer用于测量两点之间空间透射率的仪器,即在一段特定的距离或基线上测量。
注:带*者摘自国际民航组织《跑道视程观测和报告实践手册》(第2版—2000)。
39、空中交通服务部门 air traffic service unit各种空中交通管制单位、飞行情报中心或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的通称。
40、塔台管制区 tower control area一般包括起落航线、仪表进近程序、第一等待高度层及其以下的空间和机场机动区。
41、进近管制区 approach control area是塔台管制区与区域管制区的连接部分。
42、区域管制区 area control为所辖管制区内的管制飞行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而设立的单位。
43、目视飞行规则(visual flight rule ,简称VFR)是靠目视进行飞行的方式。
因此,必须经常确保良好的视界。
能够维持这种状况的必要的气象条件称为目视气象条件(visu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简称VMC)。
这种情况规定,当云底高度低于450米或能见度小于5000米时,除已经获得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放行许可外,VFR飞行不得在管制地带内的机场起飞或着陆,也不得进入该机场交通地带或起落航线。
44、仪表飞行规则(instrument flight rule,简称IFR)是靠航空仪表进行飞行的方式,一面接受来自地面的管制,一面飞行。
因此,必须与别的飞机保持充分的间隔。
45、高(Height)是指自某一个特定基准面量至一个平面、一个点或者可以视为一个点的物体的垂直距离。
46、高度(Altitude)附录一术语和定义是指自平均海平面量至一个平面、一个点或者可以视为一个点的物体的垂直距离。
47、标准气压高度 standard pressure altimeter是指以标准大气压(其值为1013.2hPa)修正高度表压力值,上升至某一点的垂直距离。
48、飞行高度层 flight level以特定的气压1013.2hPa为基准的某一等压面,各个面之间具有特定的气压间距。
注1:按照标准大气校正的气压高度表如下:a)当拨到QNH高度表拨正值时,指示海拔高度;(未考虑飞机坐舱仪表处高度)b)当拨到QFE高度表拨正值时,指示高出QFE基准面的高度;(未考虑飞机坐舱仪表处高度)c)当拨到1013.2hPa时,可用以指示飞行高度层;49、航空器 aircraft凡能从空气的反作用而不是从空气对地面的反作用,在大气中获得支承的任何机器。
50、精密进近 precision approach使用仪表着陆系统(ILS)、微波着陆系统(MLS)或精密进近雷达(PAR)提供方位和下滑引导的仪表进近。
51、机场运行最低标准 aerodrome operating minima机场可用于飞机起飞着陆的运行限制。
对于起飞,用能见度(VIS)或跑道视程(RVR)表示,在需要时,还应包括云高;对于精密进近着陆,根据运行分类用能见度(VIS)或跑道视程(RVR)和决断高度/高(DA/DH)表示;对于非精密进近着陆,用能见度(VIS)和最低下降高度/高(MDA/MDH)表示。
52、决断高度(DA)或决断高(DH)在精密进近中规定的一个高度或高。
在这个高度或高,如果不能取得继续进近所需的目视参考,则必须开始复飞。
53、精密进近着陆运行的分类Ⅰ类(CATⅠ)运行:决断高不低于60米,能见度不小于800米或RVR不小于550米的精密进近着陆。
Ⅱ类(CATⅡ)运行:决断高低于60米,但不低于30米,RVR不小于350米的精密进近着陆。
ⅢA类(CATⅢA)运行:决断高低于30米,或无决断高,RVR不小于200米的精密进近着陆。
附录一术语和定义54、最低飞行扇区高度 minimum sector altitude以航空无线电导航设施为中心,半径46公里的圆的扇区内可使用的最低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