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ppt课件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ppt课件


给予镇静、解痉、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
亚冬眠、止惊、抗休克等综合治疗。 慢性菌痢可联合用药,或保留灌肠。
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体温过高 与痢疾杆菌感染有关。
腹泻 与痢疾杆菌致肠道病变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痢疾杆菌内毒素导致微循环障碍有
关。
潜在并发症: 休克、脑疝、中枢性呼吸衰竭。
痢疾杆菌
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
外毒素 内毒素
结肠黏膜炎症反应 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
肾上腺髓质、 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和 网状内皮系统
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 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 畏寒、发热 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
结肠黏膜炎症、 坏死、溃疡 腹痛、腹泻、 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二、护 理 评 估
1 2
流行病学资料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辅助检查 治疗要点
(一)流行病学资料
病人的饮食情况和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发病前 有无不洁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以及个人和居 住地及 旅居处的卫生状况。
(二)身体状况
菌痢的临床类型及其特征表现
类型
普通型 轻型 急性菌痢 中毒型
临床表现
起病急,高热伴寒战,可伴头痛、纳差;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粪便量少,稀便或水样便、黏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 较普通型症状、体征轻,病程短。 多见于儿童;严重毒血症、休克、中毒性脑病;消化道症状轻。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脑型(呼吸衰竭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混合型:休克型与脑型两种表现。
(五)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发
生的原因,介绍主要治疗措施及效果,以 消除其焦虑心理。
(六)健康指导
生活指导
告知病人坚持服药争取急性期彻底治愈; 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或2次粪便培养阴性;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休息、饮食、饮水的意义 ;
向慢性痢病人介绍急性发作、加重病情的诱因; 介绍家庭隔离措施。 用药指导 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争取急性期彻底。
四、护 理 措 施
1
2 3 4 5 6
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
对症护理
用药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一)一般护理
休息与体位
施消化道隔离。
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中毒型菌痢病
人应绝对卧床,专人监护,安置病人平卧或中凹卧位。实
饮食护理
严重腹泻伴呕吐时暂禁食,遵医嘱静脉补
充营养。病情缓解能进食者,给予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 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忌生冷、多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休克时:补液,建立静脉通路、保暖,给予吸氧。
惊厥者:注意安全,防止跌伤或舌咬伤,避免声光刺激。
(四)用药护理
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观察其有无头痛、腹 痛、腹
泻、呕吐、皮疹、胃肠道、肾毒性、过敏、粒细胞减少等 不良反应。 阿托品类药:可引起口干、心动过速、尿潴留、视物模 糊等。
早期禁用止泻药。
(四)辅助检查
1
2
3
血常规
急性期血白细胞 总数增高,多在 (10 ~20)×109/L, 中性粒细胞增高
粪便检查
外观为黏液脓 血便,镜检可见 满视野散在的红 细胞及大量成堆 白细胞和少量巨 噬细胞
粪便培养
痢疾杆菌阳性 有助于菌痢的确 诊及抗菌药物的 选用
(五)治疗要点
急性菌痢病人首选敏感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疗。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主 要 内 容


护 理 评 估
护合 理作 诊性 断问 及题
护 理 措 施
一、概

• 概
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又称
痢疾杆菌)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故亦称志贺菌病。 • 临床特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 发热和全身毒血症状,严重病例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 中毒性脑病。 • 主要病理改变:直肠、乙状结肠黏膜的炎症与溃疡。
3
4 5
(一) 流行病学资料
• 传 染 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 •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 暂而不稳定,且不同群、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复发和 重复感染。 • 流行特征: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短暂,不同菌群、 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终年散发,次数、粪便量和性状。
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时间。 生命体征、脱水、休克征象、脑水肿及脑疝等表现,瞳孔 大小有无变化,两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应是否存在等。
(三)对症护理
剧烈腹痛者:用热水袋热敷,或使用阿托品或颠茄制剂。 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 脱肛时:戴橡胶手套按摩,助其回复。 发热时:除常规降温外,可用2%冷(温)盐水低压灌肠。
(六)健康指导
疾病预防指导
急性菌痢的致病因素和预防措施。 说明“三管”的重要性。 改善个人和环境卫生,防蝇、灭蝇、灭蟑螂。 饮食业、托幼、自来水工人定期粪便培养。

流行期间口服多价痢疾减毒活菌苗等预防措施。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 谢 大 家
急性发作型 慢性菌痢 慢性迁延型 慢性隐匿型
半年内有菌痢病史,由于某种诱因引起急性菌痢样症状。 急性菌痢发作后,迁延不愈,常有腹痛、腹泻,或与便秘交替出现。
1年内有急性菌痢史,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
(三)心理-社会状况

担心疾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出现心情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了解病人家庭和社会支持情况如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