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PPT优秀课件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PPT优秀课件


题型6、心理、情感变化题
1.要注重审题,关注题干中的重要信息,并能发掘其中 隐含的信息及要求,注重发现其针对答案的导向信息。 2.注意分析已知,确定未知(你所要概括部分)的范围、 表述格式、内容要点等。 3.概括时要善于摘取关键词——“用词语”“概括”“心 理变化”。 4.先要整体感知全文,做题时要有原文意识
题型3、本文(文中某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 描绘与刻画。
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 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 (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
题型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段)的内容。
概括文章的内容,我们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 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 么+结果怎么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组织语言, 在概括清楚的基础上,注意表达的简洁,不要把概括内 容变成了原文复述。“准确”、“清楚”、“简洁”是 概括课文内容的三大基本要求。 概括文段的内容,抓段落的中心句。一般来说,议论文、 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 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 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从修辞的角度
答题技巧:1、明确修辞方法 2、结合句意分析(人或物的特点、状态) 3、结合中心分析(人物心情、性格或精神以及作 者情感) 4、基本作用(常见的: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表 达效果好,表现力强,富有感染力。特殊的:富 有文学性,富有想象力,富有美感……)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增强语言的生动 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 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使语言更有表现 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 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 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 心。)
2、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 句子的表达效果;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并说说理由。
赏析的角度 从词语的角度 从修辞的角度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 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 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 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朱自清《匆匆》 运用比喻,生动具体表现了日子(时间)飞 逝,悄无声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浪费时间, 无所作为的懊悔之意。
题型4、简要概括文中事物(人物)的特点
1.审清题目要求,注意关键词,确定信息提取 位置。 2.要善于从原文中摘取关键词句。
题型5、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什么,原因 是什么。
答题技巧: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 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 相关的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 关键词语进行加工。
(2)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 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 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 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 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 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 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 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 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命题角度
1、筛选信息类 2、审美鉴赏类 3、深层含义类
常见的题型
题型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3)以人 物为线 (4)以事件为线 (5)以情感为线 (6)以 某物为线 (7)以题目为线(8)明暗两线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 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语句表达技巧: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 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 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 文章主题。
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 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 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 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 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 示社会现实。
请品析句中词语“袅袅娜娜地羞涩着” 的妙处。 这句话运用“袅袅娜娜、羞涩”两个形容词,用 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儿开放时娇美 的姿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答题技巧:形容词、副词:生动形 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 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 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 物、、、、、、的心情。
题型1、语言品析题
常用提问方式
1、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例: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田,母亲已 插完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 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 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水泥水。 ——《田野上的白发》 “跪”、“爬行”两个动词准确描绘母亲插秧时的姿态, “艰难”一词表现了母亲插秧时极为劳累,体力不支的 状况。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了母亲的坚忍与顽强。
答题技巧:(1)动词生动表现人(事)物的特点, (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 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又如:那一天,我走过办公室外的长廊尽头,不 经意一瞥,发现了那粉嫩粉嫩的一小朵花,正芳 心半卷,袅袅娜娜地羞涩着盛开,不由得分外惊 喜,停下脚步认真地审视起来。 ——《我的那些花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