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绪论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病理学总论,又称普通病理学,主要研究 各种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
病理学各论,又称系统病理学,主要研究 各种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通向临床医学的
生物学
桥梁
内科学
寄生虫学
外科学微生物学源自妇产科学人体解剖学
五官科学
组织胚胎学
儿科学
生理学
1. 大体肉眼标本与切片标本联系 2. 理论内容与实习联系 3. 病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
Chinese proverb 中国谚语
I hear, I forget; 听过就忘记了 I see, I remember; 见过就记住了 I do, I understand.
只有当你做了,才会理解。
五、病理学的发展(自学)
《病理学》第 6 版主编
李玉林
教授,博士生导 师,原白求恩医科 大学校长,现吉林 大学副校长。
谢 谢!
Thank you!
► 我国现代病理学先驱:徐诵明、胡正祥、梁伯强、侯宝璋、 林振纲、秦光煜、江晴芬、李佩琳、吴在东、杨述祖、杨简、 刘永。
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 (Virchow R.公元1821-1902年)
《细胞病理学》
徐诵明(1890-1991),病理学家。
留学日本,曾任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人民卫生出版 社社长、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等职。他在开创、建立 我国病理学科、培养病理学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中国现代病理学先驱梁伯强
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中山大学医学院院 长兼病理学研究所主任 ,1955年被选为中国 科学院生物部学部委员。
《病理学》1~4版主编 武忠弼
《病理学》第 5 版主编
杨光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华 西医科大学校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华西分 院院长,中国高等医药 院校医学专业教材编审 委员会副主任。
皮肤病学
生物化学
肿瘤学
基础医学课目中与临床 最接近的当推病理学,因 为它是临床与基础之间的 桥梁,要学好临床先要学 好病理学,我毕业后才认 识这个道理。原想加学一 年病理学以资弥补,可是 没能做到,至今引为遗 憾……。
著名医学家张孝骞
中国医科院副院长,《中华内科杂志》总编辑,
中科院生物院士,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北京协 和医院内科主任、教授。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尸体剖检(autopsy)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细胞学检查 (diagnostic cytology) ►动物实验 (animal eperiment)
►组织和细胞培养(tissue and cell culture)
1.尸体剖检(autopsy) (1) 明确对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 (2) 及时发现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等; (3) 提供大量教学标本; (4) 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会,提高医疗质量。
► 公元前460~370年: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首创液体病理学。
► 十八世纪中叶:意大利临床学家莫尔加尼 (Morgagni,1682~1771) 创立了器官病理学。
► 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首创了细胞病理学。
► 现代:超微病理学、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遗传病理学。
2.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及摘除等手 术方法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
2.石蜡包埋
3.切片
1.取材
4.染色 5.诊断
采集自然脱落物、体
3.细胞学检查 (diagnost液作ic诊、c断y穿t,刺o病针lo人取g痛等y苦)。少容。易操
4.动物实验 (animal eperiment)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某些疾病的模型, 以供研究者根据需要,对之进行任何方式的 观察研究。
5.组织和细胞培养(tissue and cell culture)
将人体和动 物体内某种组织 或细胞用适宜的 培养基在体外进 行培养,以观察 细胞、组织病变 的发生发展。
四、病理学的学习方法 要处理好4种关系: 1.动与静 2.局部与整体 3.形态、机能与代谢 4.外因与内因 要做到三个有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