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锡新区总体发展规划

无锡新区总体发展规划



规划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博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江苏省建设厅城市规

划技术咨询中心、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新区20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

规划的编制。



上海保柏建筑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梅村社区 高新产业区B区 梅村工业集中区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鸿山社区 高新产业区C区北区 高新产业区C区南区
(-)0.6%
11.4%
(+)16.7%
17.5%
(-)14.5%
100.0%
100.0%
2006-12
商贸核心区用地功能调整


1.重点对原有单一商业用地进行了调整,商业中

心区增加居住用地,中心区周边增加了办公、

文化娱乐设施等用地,丰富商业中心功能构
成,形成以商业休闲为主,集多种功能于一
详 细


2.1 总体发展规划概述

2.2 现状简析

2.3 土地利用规划衔接与深化

2.4 道路系统规划衔接与深化
2.5 共设施布局落实与深化
2006-12
2.1 总体发展规划概述

总体定位


以产业特点鲜明、区域功能完善、人文环境优越、经济社会

和谐为主要特点的长三角示范、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国
中心跨越发展轴(长江路)
区域联动发展轴(新华路)
人文生态发展轴(伯渎港)
“四个组合”:
高新产业A区和长江社区、坊前商业文化区
高新产业B区和梅村社区、鸿梅社区
高新产业C区和鸿山社区
空港产业区和硕放社区
2006-12


2.2 现状简析

优势条件

典型门户地区的区位特点

迅猛增长的经济形势


相对充裕的拓展空间
4.8鸿山新市镇
2006-12






1.项目概况
性 详


1.1 规划背景


1.2 编制工作开展

1.3 编制进程

1.4 主要工作内容
2006-12


1.1 规划背景



2005年,无锡新区提出了“创新型国际科技新
城”的发展战略,新区从相对单一的高新产业

集中区向综合新城转变;同时,用地面积60平

优越的交通支撑条件

丰厚的人文积淀

制约因素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居住与就业功能发展不平衡

城市化质量偏低
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项目导向式的土地管理模式
2006-12
2.3 土地利用规划衔接与深化


保持原有功能空间结构

在总体空间与功能格局上与总体发展规

划保持一致。


细化土地功能

入研究,交换意见;
5)2006年10月13日,各家设计单位进行第二轮控规方案汇 报,参加部门有教育中心、社事局、国土分局及各街道、 镇分管规划负责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对意见进行汇 总研究,深化设计;
6)2006年10月28日,各家设计单位进行交流,就成果要求进 行统一协调;
7)2006年11月29日,深规院作初步成果整合汇报,参加部门 有教育中心、社事局、国土分局及各街道、镇分管规划负 责人,各部门对共公设施和基础设施布点情况、路网规 划、河道规划等内容充分交流,并对意见进行汇总研究, 确定初步成果。

统形式的建筑设计和空间塑造,以泰伯庙为

基点,伯渎港为主线,形成独具特色的吴文
化传统风貌展示区;


2.结合泰伯庙观光旅游功能,精心打造伯渎港沿
线景观使其成为梅村社区最重要的公关活动

空间;

3.重点策划新华路、锡甘路交叉口的功能布局与

空间形象,形成传统与现代对话融合的崭新


城市形象。



调 总体发展规划
3308.7
3475.3
2859.4
19830.5
19755.3
占总用地比例
总体发展规划
控制性详规
80.7%
(+)85.5%
17.4%
(-)16.1%
9.8%
(-)8.0%
23.0%
(-)20.3%
3.7%
3.7%
3.2%
(+)5.2%
10.8%
(+)13.3%
1.0%
1.0%
0.5%
0.5%
1.7%
强制性指标—— 包括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 绿地率、地块交通出入口方位等11项指标;
引导性内容—— 确定建筑体量、色彩、广告及标识物等控制引导 原则;
引导性指标—— 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艺术风格、色 彩、标识物告示规划设计要素。
2006-12







2.总体发展规划衔接与深化
鸿山生态区
江苏省建设厅城市规划技术咨询中心
空港地区 硕放镇区 硕放工业集中区
南京博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2006-12



1.3 编制进程


1)2006年7月5日,设计单位开始前期现场调查;

2)2006年8月10~11日,设计单位针对现场调查情况进行初步

方案构思汇报,主要完成现场调查分析、路网衔接及片区

在上位规划的土地利用基础上,在街坊

与地块内部进一步细化土地功能。

落实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

重点解决发展支撑系统的空间布局和用

地指标,落实各级公共设施,为城市化的品

质打好基础。


用地名称
城市建设用地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军事用地
制定实 施细则
道路系统 公交系统 静态交通 加油加气


1.3 主要工作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
1.合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处理好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关系; 控
2.编制单元以100~1000公顷用地规模进行合理划分;

3.控详规控制内容分强制性内容和引导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4点)——

(1)土地利用控制(规定用地的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内容,包 细 括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建筑限高等); 规
种交通方式的快速转换;

总体发展规划


5. 结合河道与道路,构建区域绿地景观系统,

把站点地区和研发创意产业园的空间系统串

联为一个整体,塑造全新的城市形象。
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6-12

伯渎港沿线用地功能调整


1. 规划在伯渎港北侧景观带中布置适量的公共

设施和居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传
备用地
绿地
非城市建设用地
合计
用地面积(公顷)
总体发展规划
控制性详规
16009.4
16895.9
3450.0
3178.1
1935.0
1586.6
4567.7
4019.2
742.7
733.1
625.7
1033.0
2147.2
2632.1
197.9
189.2
90.4
89.5
345.8
126.4
2252.5

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6-12

鸿山新市镇用地功能调整
2. 重点保障车站用地的基础上,置换原有商业

用地,城铁站点周边增加居住、办公用地,

利用交通枢纽优势,发展集现代商务、居住

的站前商贸区;

3. 深入研究城铁站点周边的功能需求,充分发

挥交通枢纽的积聚效应,扩大商务用地规模,
打造高效的商务中心区;


4. 梳理内部交通系统和外部交通衔接,实现各

际化科技新城。


核心战略定位

国际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国家科技创新先导区

苏南国际物流集散区

和谐宜人新无锡样板区


人口规模——85万

整体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一带”:生态农业和历史保护走廊
“两区”:两个产业集中区
高新产业建成区和高新产业拓展区(高新产业B区、高 新产业C区和空港产业区)
“三轴”:三条发展轴:
3.各编制单元规划框架
3.1商务综合配套区










3.2高新产业A区

3.3高新产业B区

3.4高新产业C区


3.5空港产业区

4.重点地段意向性城市设计
4.1商贸核心区
4.2国际教育社区
4.3城铁站点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