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区总体发展规划
细
规划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博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江苏省建设厅城市规
规
划技术咨询中心、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新区20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
划
规划的编制。
全
覆
盖
上海保柏建筑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梅村社区 高新产业区B区 梅村工业集中区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鸿山社区 高新产业区C区北区 高新产业区C区南区
(-)0.6%
11.4%
(+)16.7%
17.5%
(-)14.5%
100.0%
100.0%
2006-12
商贸核心区用地功能调整
无
锡
1.重点对原有单一商业用地进行了调整,商业中
新
心区增加居住用地,中心区周边增加了办公、
区
文化娱乐设施等用地,丰富商业中心功能构
成,形成以商业休闲为主,集多种功能于一
详 细
规
划
2.1 总体发展规划概述
全
2.2 现状简析
覆
2.3 土地利用规划衔接与深化
盖
2.4 道路系统规划衔接与深化
2.5 共设施布局落实与深化
2006-12
2.1 总体发展规划概述
无
总体定位
锡
新
以产业特点鲜明、区域功能完善、人文环境优越、经济社会
区
和谐为主要特点的长三角示范、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国
中心跨越发展轴(长江路)
区域联动发展轴(新华路)
人文生态发展轴(伯渎港)
“四个组合”:
高新产业A区和长江社区、坊前商业文化区
高新产业B区和梅村社区、鸿梅社区
高新产业C区和鸿山社区
空港产业区和硕放社区
2006-12
无
锡
2.2 现状简析
新
优势条件
区
典型门户地区的区位特点
控
迅猛增长的经济形势
制
性
相对充裕的拓展空间
4.8鸿山新市镇
2006-12
无
锡
新
区
控
制
1.项目概况
性 详
细
规
1.1 规划背景
划
全
1.2 编制工作开展
覆
1.3 编制进程
盖
1.4 主要工作内容
2006-12
无
锡
1.1 规划背景
新
区
控
2005年,无锡新区提出了“创新型国际科技新
城”的发展战略,新区从相对单一的高新产业
制
集中区向综合新城转变;同时,用地面积60平
详
优越的交通支撑条件
细
丰厚的人文积淀
规
制约因素
划
全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覆
居住与就业功能发展不平衡
盖
城市化质量偏低
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项目导向式的土地管理模式
2006-12
2.3 土地利用规划衔接与深化
无
锡
保持原有功能空间结构
新
在总体空间与功能格局上与总体发展规
区
划保持一致。
控
制
细化土地功能
盖
入研究,交换意见;
5)2006年10月13日,各家设计单位进行第二轮控规方案汇 报,参加部门有教育中心、社事局、国土分局及各街道、 镇分管规划负责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对意见进行汇 总研究,深化设计;
6)2006年10月28日,各家设计单位进行交流,就成果要求进 行统一协调;
7)2006年11月29日,深规院作初步成果整合汇报,参加部门 有教育中心、社事局、国土分局及各街道、镇分管规划负 责人,各部门对共公设施和基础设施布点情况、路网规 划、河道规划等内容充分交流,并对意见进行汇总研究, 确定初步成果。
控
统形式的建筑设计和空间塑造,以泰伯庙为
制
基点,伯渎港为主线,形成独具特色的吴文
化传统风貌展示区;
性
详
2.结合泰伯庙观光旅游功能,精心打造伯渎港沿
线景观使其成为梅村社区最重要的公关活动
细
空间;
规
3.重点策划新华路、锡甘路交叉口的功能布局与
划
空间形象,形成传统与现代对话融合的崭新
全
用
城市形象。
覆
地
盖
调 总体发展规划
3308.7
3475.3
2859.4
19830.5
19755.3
占总用地比例
总体发展规划
控制性详规
80.7%
(+)85.5%
17.4%
(-)16.1%
9.8%
(-)8.0%
23.0%
(-)20.3%
3.7%
3.7%
3.2%
(+)5.2%
10.8%
(+)13.3%
1.0%
1.0%
0.5%
0.5%
1.7%
强制性指标—— 包括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 绿地率、地块交通出入口方位等11项指标;
引导性内容—— 确定建筑体量、色彩、广告及标识物等控制引导 原则;
引导性指标—— 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艺术风格、色 彩、标识物告示规划设计要素。
2006-12
无
锡
新
区
控
制
性
2.总体发展规划衔接与深化
鸿山生态区
江苏省建设厅城市规划技术咨询中心
空港地区 硕放镇区 硕放工业集中区
南京博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2006-12
无
锡
新
1.3 编制进程
区
控
1)2006年7月5日,设计单位开始前期现场调查;
制
2)2006年8月10~11日,设计单位针对现场调查情况进行初步
性
方案构思汇报,主要完成现场调查分析、路网衔接及片区
性
在上位规划的土地利用基础上,在街坊
详
与地块内部进一步细化土地功能。
细
落实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
规
重点解决发展支撑系统的空间布局和用
划
地指标,落实各级公共设施,为城市化的品
全
质打好基础。
覆
盖
用地名称
城市建设用地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基
对外交通用地
中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军事用地
制定实 施细则
道路系统 公交系统 静态交通 加油加气
无
锡
1.3 主要工作内容
新
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
1.合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处理好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关系; 控
2.编制单元以100~1000公顷用地规模进行合理划分;
制
3.控详规控制内容分强制性内容和引导性内容。
性
强制性内容(4点)——
详
(1)土地利用控制(规定用地的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内容,包 细 括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建筑限高等); 规
种交通方式的快速转换;
覆
总体发展规划
盖
地
5. 结合河道与道路,构建区域绿地景观系统,
调
把站点地区和研发创意产业园的空间系统串
整
联为一个整体,塑造全新的城市形象。
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6-12
无
伯渎港沿线用地功能调整
锡
新
1. 规划在伯渎港北侧景观带中布置适量的公共
区
设施和居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传
备用地
绿地
非城市建设用地
合计
用地面积(公顷)
总体发展规划
控制性详规
16009.4
16895.9
3450.0
3178.1
1935.0
1586.6
4567.7
4019.2
742.7
733.1
625.7
1033.0
2147.2
2632.1
197.9
189.2
90.4
89.5
345.8
126.4
2252.5
整
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6-12
无
鸿山新市镇用地功能调整
2. 重点保障车站用地的基础上,置换原有商业
制
用地,城铁站点周边增加居住、办公用地,
性
利用交通枢纽优势,发展集现代商务、居住
详
的站前商贸区;
细
3. 深入研究城铁站点周边的功能需求,充分发
规
挥交通枢纽的积聚效应,扩大商务用地规模,
打造高效的商务中心区;
划
全
4. 梳理内部交通系统和外部交通衔接,实现各
用
际化科技新城。
控
制
核心战略定位
性
国际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详
国家科技创新先导区
细
苏南国际物流集散区
规
和谐宜人新无锡样板区
划
全
人口规模——85万
覆
整体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盖
“一带”:生态农业和历史保护走廊
“两区”:两个产业集中区
高新产业建成区和高新产业拓展区(高新产业B区、高 新产业C区和空港产业区)
“三轴”:三条发展轴:
3.各编制单元规划框架
3.1商务综合配套区
无
锡
新
区
控
制
录
性
详
细
3.2高新产业A区
规
3.3高新产业B区
划
3.4高新产业C区
全
覆
3.5空港产业区
盖
4.重点地段意向性城市设计
4.1商贸核心区
4.2国际教育社区
4.3城铁站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