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块二必选案例分析.doc

模块二必选案例分析.doc

1、请指出王老师列出的目标分别对应布卢姆目标层次的哪一层?
答: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序列,
其中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王老师列出的目标分别对应布卢姆目标层次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对应了布卢姆目标层次的知道、理解、运用——能读懂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即活学活用本课的生词,能分辨出古诗文中的虚写部分和实写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对应了布卢姆目标层次的运用——学生需要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阅读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对应了布卢姆目标层次的理解、分析、综合——能体会到差役的凶恶、老妇一家的不幸,体会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又无可奈何的厚重感情,感同身受地理解作者字里行间那种凄苦、无奈的感情。

领会作者含蓄、悲婉的艺术风格,逐步培养起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4)评价:王老师没有写出教学目标。

2、王老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分析教学目标的?
答:王老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时主要采用了归类分析法分析教学目标。

归类分析法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言语信息类学习内容,言语信息本身不存在逻辑层级或程序。

3、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除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还可以使用哪些软件?请对比这些软件支持教学目标
分析的特点。

答: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除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还可以运用word软件等。

思维导图是直观形象的整理思路的方法,从写论文到策划一个东西,再到教学目标分析,非常实用。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

一幅思维导图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的记忆的方法,能够用文字将你的想法“画出来”。

它能够:增强使用者的超强记忆能力、增强使用者的立体思维能力(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增强使用者的总体规划能力。

能使我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而不需要浪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所以它可以很方便地画出相应的层次结构图。

word软件,在画层次结构图上,它的作用不如思维导图,但在文字处理上,它却有优势,可以弥补思维导图的不足。

4、案例中,第一堂课效果不理想时,王老师对教学做出了调整,这种调整体现了来自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哪些信息?你怎么评价王老师在第一次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思考和调整?
答:这种调整体现了来自学习者特征分析的:(1)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了解学习者在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确定教学起点,包括学习内容的准备情况及学习态度;(2)学生者的一般特征:比如学生有与具体学科内容无关,但影响其学习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生活经验等内容。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可以作为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等工作的依据。

(3)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王老师在对教学调整上体现了对学习者预备能力的分析。

进行预备能力分析是为了明确学习者对于面临的学习是否有必备的行为能力。

案例中的王老师,在获知学习者接触外界信息较少,但是抽象思维能力强的情况下,及时地调整了教学,没有被已经精心备好的教案所牵绊。

因此,我觉得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学生的知识储备。

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5、王老师对教学目标的阐述是否规范?如果不规范,应该怎样修改?
答:最初王老师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基本符合新课程标准,主要是符合基于学生如何学、学的过程和结果的描述;但是学生求知欲很强,所以从故事导入,也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地践行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这一已被广大教师熟悉和接受。

应该说,王老师很好地演绎了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现出王老师对教学前期分析的智慧。

但是王老师对教学目标的阐述,还不完全规范。

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分为知道、
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而根据问题1我们对王老师教学目标的分析,他的教学目标包括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五个层次,但对第六个“评价”目标,却始终没有涉及,所以我说他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尚不完全规范。

我认为王老师可以增加这样一些内容:学完这篇古文,你对作者、老妇、差役等人物角色有什么要说的吗?请以“某某,我想对你说”的形式写一篇短文。

以此作为总体评价目标这样教学目标就比较完整了。

不过,一堂课,要做到面面俱到,要做到完美,那是不可能的,总要有些缺憾,让我们不断反思,不断完善,我想,这就是教学相长,教无终点的原因吧。

相关主题